來源:FM93交通之聲

村里家家戶戶支起大鐵鍋,

村民輪番開始“搶收”模式!

每年從三月開始,

在杭州余杭百丈溪口村

都能看到家家戶戶門口

支起的大鐵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口鐵鍋里燉煮的是多味筍干

可別小看這一口鐵鍋

從三月到五月,

兩個月多的時間能給不少村民

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有人旺季一個月就可以賣出七八萬!

溪口村的颯颯

也開始了她一年一度的“兼職”

幫婆婆叫賣多味筍干

每年這個時候

一家人開始各司其職進(jìn)入“搶收”模式。

颯颯的公公婆婆主要負(fù)責(zé)守著

家門口的大鐵鍋,

里頭不斷在燉煮著新鮮挖來的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里的親戚和邊上的鄰居

也被喊來剝筍、切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別看這個筍干看似配料簡單

就是一些筍絲和花生米

里頭藏著的工序都需要時間地打磨。

因為只能用早筍和毛筍制作,

一年只有一季,

不少人從冬天就開始守著

這一口美味上線。

口感像吃肉,

美味的秘訣……

變身筍干前

要經(jīng)歷兩次的燉煮,

首先將筍煮到七八分熟,

撈出來瀝干晾涼撕成條。

颯颯告訴我們,

“余杭的筍干一般比別的地方的要粗,

吃起來口感更厚實,

就好像在吃肉一樣?!?/strong>

然后再加入

白糖、茴香、辣椒等調(diào)料,

進(jìn)行二次熬煮。

這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

不同的配比造就了

每家每戶自己特有的口感。

最后則是“大火收汁”階段,

把熬煮好的筍絲

放在木炭上,

慢火烘制將湯汁一點點鎖進(jìn)筍干里。

這也是最需要耐心的一步,

忙起來這兩個月整覺都不能睡,

每兩三個小時

就要把筍干翻個面。

只有掌握好火候

筍干表皮才能保有韌勁,

肉質(zhì)又有嫩嫩的口感,

嚼起來有咸香布滿口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家戶戶做的小零食

成了村里的“金名片”,

飛往世界各地!

颯颯說每年到了筍季,

溪口村的街上都飄著一股筍干的香氣。

如今溪口村每家每戶

年年都做的小零食

儼然成了村里的一張金名片。

每天都有快遞

從余杭西部山區(qū)的這個村子

飛往全國各地,

甚至飛向大洋彼岸。

颯颯告訴天妹,

一到筍季全家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自己的手機

更是每天有回不完的消息,

“不少回頭客品嘗過再帶給朋友,

有的人帶著筍干飛到德國、韓國,

還有臺灣的客人回來祭掃時

吃過一次后 就徹底愛上了?!?/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xiàn)在行情好的時候一個月就能賣

七八萬的筍干,

一個筍季收入妥妥超10萬。

放在以前颯颯一家想都不敢想,

每年自己家里自給自足的零食,

也能成為一筆重要的收入來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初筍干是做來自己吃,

因為婆婆的手藝好,

便開始嘗試在周邊零散賣一點,

不少來百丈旅游的游客

品嘗過后就買一點帶走。

一個筍季大約能給家里帶來

兩三千元左右的收入。

2012年微信開始興起,

颯颯覺得婆婆的手藝可以一試。

她把原本家家戶戶統(tǒng)一的包裝改良,

專門去設(shè)計了logo

還印上了二維碼和電話,

“這樣如果想要回購,

加個微信打電話就行。”

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

就讓余杭山間這個老底子美味

徹底飛了出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江浙滬一帶的顧客,

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

天南地北的人都愛上了這一口。

“現(xiàn)在我的微信里

已經(jīng)有三四千的客人了

馬上就要加滿了?!?/p>

颯颯告訴我們現(xiàn)在村里不少村民

看到后紛紛效仿這樣的模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

幫家里拓寬銷售渠道。

來源:天天看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