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注意:這5種語言暴力正在摧毀孩子的未來

老看到有些當?shù)鶍尩?,為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跟孩子較勁,話說得挺重,臉拉得老長。

比如孩子碗沒洗干凈,作業(yè)本上有點涂改,出門磨蹭了幾分鐘。

當時看著是把規(guī)矩立起來了,孩子也蔫頭耷腦認了錯,可這勁兒使下去,真劃算嗎?

說實話,孩子那點兒自信心,挺脆弱的,就像剛發(fā)出來的小芽。

你老是用你怎么又…跟你說過多少遍了…笨死了…這種話去戳他,這芽就容易被戳蔫巴了。

次數(shù)多了,孩子自己心里就先認了:我就是不行,我就是個麻煩。

這種念頭一旦扎下根,以后想讓他挺起腰桿做事,難。

他心里那股勁兒,那股我能行的氣,可能就在這一句句的指責里,一點點被磨掉了。

父母嘴里的話,其實挺有分量的。

不是說要天天捧著哄著,那也不對。

關(guān)鍵是,得分清楚場合,分清楚事情大小。

孩子努力了半天,結(jié)果可能不咋地,比如考試沒考好,或者想幫你干活結(jié)果幫了倒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如先看看他努力的那部分,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指出來,這兒做得不錯,這次比上次有進步。

先讓他心里暖和點,知道自己的努力沒白費,你看見了。

然后再跟他一起看看,問題出在哪兒,下次怎么能做得更好。

這才是幫他,而不是站在他對面,把他打倒。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不是他存心的,就是能力還不夠,或者沒經(jīng)驗。

比如打翻了牛奶,弄丟了東西。

這事兒發(fā)生了,已經(jīng)是結(jié)果了。

你沖他發(fā)火,除了讓他害怕、緊張,下次可能更手忙腳亂,或者干脆學會了撒謊、推卸責任,還能解決啥問題?不如先把情緒放一邊,想想怎么處理眼下的爛攤子。

是教他怎么清理干凈?還是跟他一起分析,下次怎么拿杯子更穩(wěn)當,東西放哪里不容易丟?重點是解決問題,是讓他學會下次怎么辦,而不是追究這次的責任,給他貼個不小心、沒記性的標簽。

人都是在犯錯里長大的,大人也一樣。

指望孩子一步到位,啥都做得妥妥帖帖,那不現(xiàn)實。

生活里那些小磕小碰,真的沒必要看得太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天衣服穿反了,明天忘了帶紅領(lǐng)巾,后天吃飯掉了一桌子米粒。

這些事兒,煩人是煩人,但真不是啥原則性的大問題。

你為這些事兒天天跟他吼,天天消耗他的精力,也消耗你自己的。

值得嗎?把這勁兒省下來,用在更要緊的地方不好嗎?

比如,孩子是不是善良?能不能體諒別人?遇到困難,是躲著走,還是想辦法去克服?能不能管好自己,做該做的事?這些才是關(guān)系到他以后能不能立住腳,能不能過得好的大事兒。

你得把眼光放長遠點,盯住這些根本的東西。

至于那些生活習慣上的小毛病,可以提醒,可以引導(dǎo),甚至可以跟他一起定個小規(guī)矩,慢慢來。

習慣這東西,不是一兩天就能養(yǎng)成的,也不是吼兩嗓子就能固定下來的。

你得有耐心,也得給他時間和空間。

還有,大人自己也得做得像樣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你讓孩子別玩手機,自己卻手機不離手;你讓孩子靜下心看書,自己卻在旁邊刷短視頻,那孩子能服氣嗎?他心里不嘀咕?榜樣的力量,比你說一百句都管用。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先得往那個方向努努力。

你沉下心做事了,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也會學著點。

說到底,養(yǎng)孩子不是培養(yǎng)一個完美無缺的機器,是養(yǎng)一個活生生的人。

這個人,他得有喜怒哀樂,有優(yōu)點缺點,會成功也會失敗。

做父母的,最重要的任務(wù),不是天天盯著他的錯處,給他挑刺兒,而是給他足夠的支持和引導(dǎo),讓他心里有底氣,有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

讓他知道,就算搞砸了,家還是他的后盾,爸媽還是會幫他想辦法,而不是先指責他。

包容孩子那些無傷大雅的不完美,別在小事上反復(fù)折騰,把力氣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讓他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重要的,然后放手讓他自己去闖,去體驗,去成長。

孩子心里踏實了,有幸福感了,能自己琢磨事兒了,這比啥都強。

這大概就是為人父母的大智慧吧,看著簡單,做起來,得用心,也得有點定力。

最終,孩子能不能走得遠、走得穩(wěn),看的不是他小時候是不是一點錯都沒犯過,而是他心里那股勁兒,那份面對生活的底氣,還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