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東溪古鎮(zhèn)寫生
□張建華
這些年隨著外出寫生次數(shù)的增多,來重慶寫生辦展的機會也逐漸多了起來,也不知道這是第幾次來重慶了,重要的是又和朋友一起相聚寫生,非常開心。
重慶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這不光是因為朋友相聚時,重慶麻辣火鍋的味道留給我的深刻印象,還因重慶城市密布的各種高樓大廈,星羅棋布,高聳入云,一望無際的視覺沖擊力。重慶多高山,是著名的山城、霧都,山巒起伏,平地面積非常小,高樓大廈基本上都是依山勢而建于半山腰或山頂之上,形成山外青山樓外樓,高低錯落各不同的畫面意境。
重慶城市地理環(huán)境復雜,為了克服城市交通不便的狀況,緩解壓力,城市布局匠心獨具,城里城外修建了大量的各式各樣的高架橋,連接于各條高速公路、輕軌和隧道之間,形成各式錯綜復雜的交通網(wǎng)絡,很是壯觀。許多第一次開車到重慶的外地人行駛在這樣一條迷宮一樣復雜道路上,就會迷路,看見城區(qū)卻望城興嘆,進不去,是常有的事。當?shù)厝藨蛟唬哄e看一個交通牌,等于重慶白來,意思是若看錯路牌,要再花幾個小時才能上得來原來的路線。各種車輛行駛于各自的交通軌道之上往返駛復,絡繹不絕。有的穿梭于云里霧里之間,有的穿越山間隧道,有的穿房越室而過,有的跨越大江大河,立體交叉又井然有序,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忽遠忽近,忽聚忽散,如夢如幻,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給人一種時空錯位、天空之城、人間幻境的感覺。重慶真是個讓人著迷而又神奇的地方,成了無數(shù)市民和網(wǎng)友們打卡的網(wǎng)紅之處。這些高架橋的建設既緩解了城市交通不便的壓力,又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觀亮點和熱點,是當初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們意想不到、始料未及的。和其他城市在一個水平線上蓋起的高樓大廈不同,重慶的高樓更顯氣勢恢宏,特別高聳、雄偉。遇有云霧之時,山城若隱若現(xiàn),更顯神秘而幽遠。
重慶周邊的區(qū)、縣有許多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古鎮(zhèn)、古民居、吊腳樓、少數(shù)民族村寨,形成了非常濃郁的地域特色,吸引我們多次來重慶寫生作畫。像是西昌、攀枝花、合川的釣魚城、淶灘、龔灘、大足石刻、安居古城、古縣衙等。
這是我第一次到東溪古鎮(zhèn)寫生,東溪是綦江區(qū)的一個特色古鎮(zhèn),聽東溪的當?shù)嘏笥呀榻B,這個古鎮(zhèn)常住人口有3萬多,注冊人口8萬多,這與當下許多村鎮(zhèn)都是人去樓空,只有些留守兒童和老人的村鎮(zhèn)相比較,人口算是相當多的了。所以走在老街之上,常見趕集的人流從四面八方涌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街兩邊商戶生意興隆,購物的人流一眼望不到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擔擔的、背簍的、騎摩托的、開小型農(nóng)用車的趕集人有幾千人之多,形成三、六、九熱鬧的街市。街道兩邊布滿了各式攤位,有開門面店的,有擺地攤的。這里的商戶買賣也很規(guī)范,有賣各式農(nóng)資農(nóng)具的一條街,有賣日雜生活用品的一條街,有賣各式家具的一條街,有服裝鞋帽的一條街,有小吃餐飲一條街,有剃頭理發(fā)的一條街,甚至還有賣棺材鋪的一條街。大街上各種叫賣聲、見面打招呼聲、家長里短聊天聲、汽車喇叭鳴笛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足見這里還保留著原始而濃郁的古鎮(zhèn)生活氣息,活力不減當年,讓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感覺。
東溪古鎮(zhèn)位于重慶市綦江區(qū)南部,地處四川盆地與貴州大婁山脈北端相連,是川黔古道上鹽馬商販的重要集散點。古鎮(zhèn)因東丁河向東流入綦江河而得名。距今已有1300余年歷史,許多歷史遺存已不復存在:如太平橋下曾懸斬龍寶劍,是川黔古道的標志性建筑,現(xiàn)存的南華宮、萬天宮、萬壽宮等明、清祠、廟、會館尚得保存,其木刻浮雕鏤空設計,工藝精湛,堪稱精品,令人嘆為觀止。
古鎮(zhèn)隨處可見的黃葛樹與明、清遺留的太平橋、吊腳樓相互輝映,共同營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貫穿古鎮(zhèn)的東丁河因地勢高低,形成瀑布,整體落差達30余米,雨季來時河水奔流,飛流直下,形成多處瀑布,大小瀑布奔騰不息,氣勢磅礴,聲如洪鐘,震耳欲聾,令人震撼。沿河兩岸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的川黔鹽馬古道,青石板光亮而凹凸不平,更顯世事滄桑,東丁河見證了東溪古鎮(zhèn)古鹽道的繁榮與變遷,也見證了古鎮(zhèn)因鹽茶貿(mào)易而繁盛不衰的歷史。
東丁河畔風光秀麗,古老的吊腳樓、上平橋、太平橋、王爺廟等,構(gòu)成了古鎮(zhèn)特有的風光。四周青山環(huán)抱,溪水潺潺,寧靜而清幽,古樸而靜謐,東丁河、綦江河、復林河三河交匯,河岸邊各式古代、現(xiàn)代建筑,亭臺樓閣,廟宇、祠堂、廊橋和古民居相互交錯,移步即景,為我們寫生提供了最佳的選擇。
三月的東丁河周邊田園風光如詩如畫,油菜花和各色山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山泉、瀑布、吊腳樓和青石板路,構(gòu)成了古鎮(zhèn)歷久彌新的生動畫面,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久久難忘。
2025年4月
張建華東溪寫生作品賞析









張建華藝術簡歷

張建華,1965年7月生于江蘇省高郵市,1983年參軍,1985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yè),1988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1995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在部隊從事美術專業(yè)創(chuàng)作三十年,入選全國重要美展三十次。先后在“美術”“國畫家”“書與畫”“美術界”等國家核心期刊發(fā)表作品及論文一百余篇(幅)。上校軍銜(正處級),2014年轉(zhuǎn)業(yè)到南京書畫院從事山水畫專業(yè)創(chuàng)作整十年?,F(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會員,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南京書畫院專業(yè)畫家。
作品曾獲:
1991年 全軍美術創(chuàng)作展一等獎
1993年 “全國93中國畫大展”銀獎,(美術)雜志刊登介紹
1999年 全國第八屆“群星獎”銀獎第一名 “中國書畫報”刊登介紹
2001年 江蘇省第二屆山水畫展金獎
2006年 “水墨張家界”全國美展優(yōu)秀作品獎
作品主要入選全國美展:
1993年 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作品展(作品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收藏)
1993年 全國第二屆體育美展
1994年 全國第八屆美展
1995年 全國第四屆工筆畫展
1997年 全國首屆中國人物畫作品展
1998年 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展
1999年 全國第九屆美展
2005年 百家金陵中國畫展
2007年 百家金陵中國畫展
解放軍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等。
曾參與策展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中國美術家江山行畫展”,在上海、武漢、南京、石家莊、黑龍江、甘肅、西安、大連、廣西、湖南、鄭州、新疆等地舉辦展覽活動二十余次。
先后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藝委會、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辦的“詩意的寄居一一張建華山水畫展”;由江蘇省美術家協(xié)會、南京市文廣新局,南京書畫院主辦的“墨華林泉一一張建華山水畫展”“林泉高致張建華山水展”“云蒸霞蔚一一張建華山水畫展”“師法造化一一張建華山水畫寫生作品展”等,分別在揚州市美術館、淮安市美術館、蘇州新峰美術館、連云港市文化館、馬鞍山市美術館以及北京、蘭州、合肥、杭州、徐州等地等辦個人作品展覽十余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