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山學(xué)派楊元相、鴻翎[臺]、劉晉元、時勇軍、李閩山、楊瑾、李意敏等誠摯推薦

十聽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娥眉

任見《白居易傳》(第3版)第十二章 七十三翁的功德事

第十二章 七十三翁的功德事

天剛蒙蒙亮,白居易就迫不及待地起身,匆匆洗漱后,拄著竹杖,邁著蹣跚的步伐,敲開了香山寺住持僧的房門。

他言辭懇切地向住持僧講述了伊水八節(jié)灘的危險現(xiàn)狀,以及疏浚八節(jié)灘的迫切性。住持僧被他的真誠與執(zhí)著所打動,連連點頭,表示支持。

隨后幾天,白居易不顧年邁體弱,克服身體的種種不適,接連不斷地游說洛陽城內(nèi)的富紳們。

城內(nèi)的富紳們也被白居易的精神打動,心中的善念被激發(fā)。他們慷慨解囊,毫不吝嗇地為疏浚伊河險灘捐款捐物。

31 黃昏功德

時光悠悠流轉(zhuǎn),如潺潺不息的溪流,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一切。

白居易,這位在詩壇熠熠生輝的大家,也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被時光染上了暮靄之色。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白居易心中 “在家出家” 的思想,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愈發(fā)蓬勃,愈發(fā)濃烈。

命運的轉(zhuǎn)折在又一場來勢洶洶的大病之后悄然降臨。

履道坊宅的合家秋宴。庭院中,燈籠高掛,光暈柔和,卻照不亮白居易心中揮之不去的悵惘。

坐在主位的白居易,目光緩緩掃過滿座家人,最后落在樊素和小蠻的身上。

這兩位他曾經(jīng)最為鐘愛的家妓,多年來陪伴在側(cè),為他的生活增添了無數(shù)歡笑與溫情。此刻,他的眼中含滿眷戀,卻又透著決然。

“樊素,小蠻……”他緩緩開口,聲音略帶沙啞,“我已老邁,自感時日無多。今日,決定將你們遣散,希望你們從良之后,都能尋得一個好人家,安穩(wěn)度日?!?/p>

白居易的話語中帶著蒼老和疲憊,卻又有不容置疑的堅定。

樊素微微一怔,眼中閃過復(fù)雜的情緒,對未知的前路有惶恐,又對眼前的老主人有依戀。她輕咬嘴唇,哽咽地說道:“老爺,這么多年,樊素早已將白家視為自己的家,如今……”

小蠻上前一步,眼眶泛紅,屈膝行禮:“老爺,小蠻愿一直伺候您,從未想過離開?!彼穆曇糁袔е耷?。

居易擺了擺手,神色憐惜地道:“你們大好的青春都付與了白家,如今我已無力再照顧你們。出去尋個好歸宿,才是正途?!?/p>

此時,后山忍不住了。

白大爺真逗趣,您都古稀之齡了,樊素和小蠻也已人過中年。她們的大好春光全都拋灑在白家大院和白家寢室了。您又舍不得散給她倆大宗錢財,卻指示她們找個好人家,這不是拿她們的命運耍笑嗎?

宴會氣氛溫情脈脈,亂說話不合場面。

白居易深深地看了樊素和小蠻一眼,仿佛要將她們的模樣刻在心底。他知道,這一分別,或許便是永訣。

宴會后,樊素和小蠻離去了,白家的宅院、房屋,瞬然變得寂靜無聲。

曾經(jīng)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如今只要走動,就會發(fā)出蕩蕩蕩的回響。床笫之間,再無她們的身影,變得冰冷而乏情了。

從此,白居易一心向佛,試圖在佛法的世界里尋得內(nèi)心的安寧,正如他詩中所云:

“病其樂天相伴住,春隨樊素一時歸。觴詠罷來賓閣閉,笙歌散后妓房空。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yīng)不要春風(fēng)。”

柳枝本在春風(fēng)中搖曳生姿,可如今柳枝已去,春天于他而言,似乎也失去了意義。

他開始聯(lián)系禪坐,在靜謐的夜晚,于中宵入定跏趺,無論女喚妻呼,皆不為所動。

“先生老去飲無興,居士病來閑有余。猶覺醉吟多放逸,不如禪坐更清虛。柘枝紫袖教丸藥,羯鼓蒼頭遣種蔬。卻被山僧戲相問,一時改業(yè)意何如?”

為老病所迫,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毅然放棄了曾經(jīng)的聲色之樂,試圖體悟佛家空寂清虛的境界。

說起來輕松,做起來談何容易。

對于多年來過慣了詩酒優(yōu)游、放逸無羈生活的白居易而言,實在是積重難返。

在他發(fā)誓戒酒之后不久,唐武宗李炎會昌元年的冬天,寒意凜冽,北風(fēng)呼嘯著吹過履道坊。醉吟先生終究還是沒能抵擋住酒的誘惑,故態(tài)復(fù)萌。

望著窗外紛紛揚揚飄落的雪花,他感慨地吟曰:

“忽憶前年初病后,此生甘分不銜杯。誰能料得今春事,又向劉家飲酒來?”

白居易邁進(jìn)了古稀之年。

年前,他向朝廷奉進(jìn)百日長告,年后,獲得了批準(zhǔn)。

當(dāng)假期滿時,他自動停罷了任職長達(dá)七年的太子少傅分司官職,真正地離休了?;蛟S是早已在心中做好了準(zhǔn)備,此刻的他,心情反倒平靜如水,甚至還帶著一絲自喜。

他悠然、坦然地吟道:

“長告今朝滿十旬,從茲瀟灑便終身。老嫌手重拋牙笏,病喜頭輕換角巾。疏傅不朝懸紐綬,尚平無累畢婚姻。人言世事何時了,我是人間了事人?!?/p>

令人遺憾的是,正式手續(xù)辦得極為緩慢,卸職后應(yīng)得的半俸待遇遲遲沒有落實。他只能暫時靠著以前的余俸維持生活。

親朋們十分憤怒,紛紛打抱不平,指責(zé)官場辦事拖沓。白居易卻在等待中,安于矜持。

“擔(dān)任少傅,已然七年,品秩頗高,薪俸不薄。乘軒已多慚,況是一病鶴。又及懸車歲,筋力轉(zhuǎn)衰弱。

“豈以貧是憂,尚為名所縛。今春始病免,纓組初擺落。蜩甲有何知,云心無所著。登中殘舊谷,可備歲饑惡。園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

“不求安師卜,不問陳生藥。但對丘中琴,時聞池上酌。信風(fēng)舟不系,掉尾魚方樂。親友不我知,而憂我寂寞?!?/p>

盡管白居易努力保持淡然,可是衰病的陰影卻如影隨形,無情地侵蝕著他的生活。他的興致,較之往昔,大有減退。

“往年江外拋桃葉,去歲樓中別柳枝。寂寞春來一杯酒,此情唯有李君知。吟君舊句情難忘,風(fēng)月何時是盡時?”

老年的疾病,讓他看書時眼睛酸澀難忍,行動也諸多不便。

面對桑榆晚景,人的消極、悲觀的情緒在所難免。此時,白居易第一個想到的傾訴對象,便是同庚同僚而又同病相憐的劉禹錫

“與君俱老矣,自問老何如?眼睛發(fā)澀啊,天未黑日未暮,就先躺上床了,早晨起床,只是慵懶,頭也不想梳理。偶爾扶杖出去走走,盡日都在閉門閑居。再好的鏡子也懶得相照,小字的書籍一概看不成了。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

差遣家僮,將這首《詠老贈夢得》送給劉禹錫。

誰知,劉禹錫不服老的勁頭又上來了。很快,便回贈了詩句,豪情絲毫不亞于當(dāng)年在揚州寫下 “病樹前頭萬木春” 時的沉郁豪放。

“人生在世上,誰不怕老呢?我的境況和你一樣,老眼昏花,百病纏身,讀書成了難事,整日與藥相伴。但是,我們經(jīng)歷了種種榮辱沉浮,親眼目睹了紅塵眾生的愚賢善惡,對人生也就有了更加清醒的體味。細(xì)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p>

漫說桑榆晚景,看那夕陽西下,滿天晚霞是何等的絢麗與燦爛??!

白居易讀著劉禹錫的回詩,慨從中來,連連嘆道:

“哎呀,還是夢得,豁達(dá)樂觀、積極進(jìn)取,樂天不及也,不及也!”

在劉禹錫的感染下,白居易的詩情再度高漲,原本有些黯淡的感情世界,因為希望的重燃,再度豐富起來。他又開始與詩友們詩酒宴游,甚至顧不上休息。

唐武宗李炎會昌二年,早春,寒意尚未完全褪去,白居易便迫不及待地邀劉禹錫、裴度和王起四人飲宴。

席間,談笑風(fēng)生,氣氛熱烈。

黃昏時分的屋外,慘慘的雪霏霏而下,屋內(nèi)的他們,白首相歡,沉醉不散。

白居易望著眼前的三位老友,慨然吟誦道:“四個老人三百歲,人間此會亦應(yīng)稀?!?/p>

裴度年九十余,王起八十余,樂天與夢得俱七十,四人年齡相加,合三百余歲。

如此高壽的老干部們相聚一堂,真可謂希有之會啊。

這年金秋,新任東都留守,也是白居易故交老友的檢校司徒李程來到履道坊作客。

白居易滿心歡喜地與李程一同泛舟池上。秋日的陽光灑在水面,波光粼粼。他們舉杯話舊,憶及裴洎、崔群等僚儕,又引棹尋池岸,移樽就菊叢,白居易嘆曰:

“何言濟(jì)川后,相訪釣船中,白首故情在,青云往事空。同時六學(xué)士,五相一漁翁?!?/p>

唐武宗會昌二年春天,白居易的卸職手續(xù)仍在待辦中。但未能影響他詩酒優(yōu)游的興致,也未能擾亂他委順自適的情懷。

“達(dá)哉達(dá)哉白樂天,分司東都十三年。七旬才滿冠已掛,半祿半及車先懸?;虬橛慰痛盒袠罚螂S山僧夜坐禪。

“二年忘卻問家事,門庭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侍婢暮訴衣裳穿。妻孥不悅甥侄悶,而我醉臥方陶然。

“起來與爾畫生計,薄產(chǎn)處置有后先。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東都五頃田。然后兼賣所居宅,仿佛獲緡二三千。半與爾充衣食費,半與吾供酒肉錢。

“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須白頭風(fēng)眩。但恐此錢用不盡,即先朝露歸夜泉。未歸且住亦不惡,饑餐樂飲安穩(wěn)眠。

“死生無可無不可,達(dá)哉達(dá)哉白樂天……”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白居易的詩敵文友劉禹錫,在會昌二年為自己寫下銘文《子劉子自傳》后,于這年七月,不幸與世長辭。朝廷追贈他為兵部尚書。

劉禹錫的離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白居易的心上。

他為劉尚書夢得一哭,再哭。悲傷之余,更添了無盡的孤寂。久久沉浸在悲痛之中,良久良久都回不過神來。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賢豪雖歿精靈在,應(yīng)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須。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夜臺暮齒期非遠(yuǎn),但問前頭相見無?”

在這些詩句中,白居易不僅表達(dá)了對劉禹錫深切的悼念之情,還對劉禹錫的為人處世推崇備至,將他由以前的 “詩豪” 晉級為 “賢豪”,把劉禹錫的詩文創(chuàng)作比作《春秋》 ,這些,無疑是對劉禹錫人品與詩文最恰當(dāng)、最崇高的評價。

這年秋末,白居易的卸職手續(xù)辦了下來。

也在這年秋末,胞弟白行簡之子白景受,即白居易十分喜愛的龜郎,過繼給白居易為嗣。

白居易心中多年的心結(jié)得以釋解,香火得以衍傳,履道坊宅中也又有了天倫之樂。

劉禹錫逝世后,白居易在東都可與之交往的朋友愈發(fā)稀少了。從會昌二年起,他的生活變得比較沉悶,詩作也日益減少。

曾經(jīng)充滿詩意與激情的歲月,又一度漸漸遠(yuǎn)去,只留下暮年的時光和人生的酸甜苦辣,讓人獨自品味。在回憶與感慨中,緩緩走向生命的盡處。

在風(fēng)云變幻的朝堂爭斗陰影下,白居易的生活圈子悄然發(fā)生著改變。

如今,在他的世界里,惟有牛僧孺這位因受李黨排擠而任職東都留守的老友,能與他在詩酒天地里酬唱。

牛僧孺于開成二年五月,接替裴度,接過了東都留守這一重任。自他到任后,與白居易、劉禹錫之間,因?qū)υ姼璧臒釔郏檎x愈發(fā)深厚。

牛僧孺毫不吝嗇對他們的贊譽(yù),尊稱白居易為 “詩仙”,劉禹錫為 “詩豪”, 他們幾人,也當(dāng)之無愧地成為了令人稱羨的 “詩酒之侶”。

牛僧孺有個獨特的嗜好 —— 收藏石頭,對石頭的喜愛近乎癡迷,尤其鐘情于太湖石。

“石有族,聚太湖為甲,…… 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鎮(zhèn)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鉤深致遠(yuǎn),獻(xiàn)瑰納奇。四五年間,纍纍而至。公于此物,獨不廉讓。東第南墅,列而置之。”

那些善于鉆營的人,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挑選最為精美的太湖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從遙遠(yuǎn)的南方,將其運送到洛陽,只為向牛僧孺獻(xiàn)媚討好。

為了搜求、運送太湖石,許多地方勞師動眾,一州百姓不得安寧,民脂民膏被肆意耗費,那些州官卻憑借此等行徑,為自己鋪就了升遷之路。

劉禹錫生前,剛正不阿,見不得這般丑惡行徑。他憤然寫下《和牛相公題姑蘇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蘇州》一詩,言語看似堂皇,實則諷刺意味深藏其中:

“震澤生奇石,沉潛得地靈。初辭水府出,猶帶龍宮腥。發(fā)自江湖國,來榮卿相庭。從風(fēng)夏云勢,上漢古查形。

“拂拭魚鱗見,鏗鏘玉韻聆。煙波含宿潤,苔蘚助新青。嵌穴胡雛貌,纖铓蟲篆銘。孱顏傲林薄,飛動向雷霆。

“煩熱近還散,余酲見便醒。凡禽不敢息,浮壒莫能停。靜稱垂松蓋,鮮宜映鶴翎。忘憂常目擊,素尚與心冥。

“眇小欺湘燕,團(tuán)圓笑落星。徒然想融結(jié),安可測年齡。采取詢鄉(xiāng)耋,搜求按舊經(jīng)。垂鉤入空隙,隔浪動晶熒。

“有獲人爭賀,歡謠眾共聽。一州驚閱寶,千里遠(yuǎn)揚舲。睹物洛陽陌,懷人吳御亭。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滄溟……”

與劉禹錫不同,白居易在牛僧孺的洛陽宅第中,面對庭中園內(nèi)處處列置的石陣,常常跟隨在牛僧孺身后,緩緩移步,左右顧盼,細(xì)細(xì)欣賞。他感慨說:

“石之達(dá)人皆有所嗜。元晏先生嗜書,靖節(jié)先生嗜琴,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無文、無聲、無臭、無味,與三味不同,而公嗜之何也?眾皆怪之,我獨知之。

“昔故友李生名約有云:‘茍適吾意,其用則多’。誠哉是言,適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游息之時,與石為伍。石有族,聚太湖為甲,羅孚、天竺之徒次焉。令公之所嗜,甲也?!?/p>

在白居易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牛僧孺對石頭的喜愛,不過是為了求得內(nèi)心的愉悅、適意罷了。

唐武宗李炎會昌四年,白居易已七十三歲高齡,中風(fēng)后遺癥如影隨形,嚴(yán)重影響著他的行動。

然而,當(dāng)春天的氣息再次悄然彌漫大地時,他的熱愛生活的心,依然驅(qū)使他堅持出游,去追尋春日的桃杏之美。

“游村紅杏每年開,十五年來看幾回?七十三人難再到,今春來是別花來?!?/p>

自從中隱洛下以來,白居易幾乎年年都會前往東郊游村,觀賞桃李。今年,故地重游,景色依舊如往昔般絢爛,只是他的心境截然不同了。

歲月的流逝,老友的離去,讓他悼往惜逝,哀傷難以抑制。

盡管?籃掃地,身體不便,心緒不佳,龍門香山寺仍然是白居易常去堅守之處。

春日的陽光輕柔地灑在大地上,常見白居易與寺僧在嫩綠的草間尋覓也才,每一次彎腰,每一次伸手,都艱難地實施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執(zhí)著。

夏季,酷熱難耐,白居易和寺僧們在郁郁蔥蔥的林下悠閑地乘涼,享受伊闕東山上的清涼與寧靜。

在伊闕東山的林中俯瞰而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龍門潭之南,被稱為 “八節(jié)灘” 的伊水,在瘋狂地翻卷。

水道長逾十余里,其中礁石連綿不絕,猶如猙獰的野獸潛伏在水下。來往的船筏,每每行至此處便如同陷入絕境,常常撞石遇險。

船工們經(jīng)過這個險處,個個提心吊膽,臉上寫滿了恐懼與無奈。為了船只平安通過,他們不得不裸體赤足,咬著牙,忍著刺骨的寒冷,跳入水中,用盡全身力氣,艱難地推挽船只。

初冬的一天夜里,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著大雪,寒冷如同兇猛的野獸,肆意侵襲著世間萬物。

白居易在香山寺的禪房內(nèi),只覺周身寒冷,便起坐擁爐,驅(qū)散寒意。后半夜,漸漸進(jìn)入夢鄉(xiāng)。

然而,在睡夢中,他隱隱約約聽到陣陣啼饑號寒的聲音,如同一把把尖銳的刀鋒,劃破了寂靜的夜,久久未能停歇。

那聲音,一下下刺痛著他的心,使他無法安寧。

接下來連續(xù)幾夜,同樣的聲音總會在夜深人靜時響起。

白居易無法忍受內(nèi)心的煎熬,在童仆的攙扶下,毅然決然地冒著漫天風(fēng)雪,一步一步,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出了香山寺。

站在西南的臺階上,借著雪光,朝下觀望,一幅觸目驚心的圖景映入他的眼簾。

伊河的八節(jié)灘,七拐八彎,河中怪石嶙峋,處處險象環(huán)生。湍急的河水,時而如脫韁的野馬,瘋狂地奔騰直下,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咆哮,時而又如烏龍絞柱,在河心回旋翻滾,讓人膽戰(zhàn)心驚。

下游的船只駛到險灘前,船工們不敢猶豫,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他們的身體在水中顫抖著,卻依然咬緊牙關(guān),用盡全力拖拉船身,每前行一步,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上游的船只順流急駛而來,接近險灘時,船上的艄工迅速跳入水中,雙手緊緊抓住船身,竭盡全力拖住,減緩船速,一步一步,艱難地送船下灘。

這時,一支船隊的最后一只船將要過灘。突然聽得年老體弱的舵手發(fā)出一聲驚恐的驚叫,緊接著,船身重重地撞到了峭石上,瞬間四分五裂。

老舵手被無情地甩了出去,重重地摔在冰冷的河水中,身受重傷。

夜幕中,頓時響起一片呼天喚地的哭叫聲,在風(fēng)雪中回蕩,讓人肝腸寸斷。

白居易回到香山寺住處,八節(jié)灘上令人悲痛欲絕的情景,在他腦海中不斷翻騰,長久揮之不去。

他的內(nèi)心充滿痛苦與憤怒。八節(jié)險灘必須疏浚,再也不能讓它成為吞噬船工們生命的惡魔??墒?,如此浩大的工程,誰能來出資呢?

白居易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

他在腦海中不斷探索各種辦法,苦思冥想。終于,拿定了主意:多方募集。仁者施財,貧者出力,只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一定能夠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wù)。

天剛蒙蒙亮,白居易就迫不及待地起身,匆匆洗漱后,拄著竹杖,邁著蹣跚的步伐,敲開了香山寺住持僧的房門。

他言辭懇切地向住持僧講述了伊水八節(jié)灘的危險現(xiàn)狀,以及疏浚八節(jié)灘的迫切性。住持僧被他的真誠與執(zhí)著所打動,連連點頭,表示支持。

隨后幾天,白居易不顧年邁體弱,克服身體的種種不適,接連不斷地游說洛陽城內(nèi)的富紳們。每到一處,他都耐心地講述八節(jié)灘是如何危險,如何吃人不吐骨頭,而開鑿八節(jié)灘,又是一件多么功德無量的事情,勝造九級浮屠。

白居易自己,由于卸職手續(xù)的耽擱,余錢已基本用盡,龜郎的俸米有限,阿羅的接濟(jì)也不及所需,家中生活有時甚至困窘到變賣田產(chǎn)來維持的地步。

前年,元稹家人贈送的潤筆巨資,早已全部捐出,用于修葺香山寺,已無節(jié)余。

即便如此,白居易疏浚險灘的決心堅定不移,依然拄著竹杖,四處奔走,不辭辛勞。

白居易的堅持與付出,感動了香山寺住持和眾多僧人,他們紛紛加入到募捐的隊伍中來。

香山寺里,幾個專用功德箱擺放整齊,善男信女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紛紛投入銀兩和銅錢。

城內(nèi)的富紳們也被白居易的精神打動,心中的善念被激發(fā)。他們慷慨解囊,毫不吝嗇地為疏浚伊河險灘捐款捐物。

最后,開鑿八節(jié)險灘的資金基本到位。

冬季,伊河水量較小,正是施工的好時機(jī)。

消息傳出,伊河流域的船工們,滿懷著對未來平安航行的期待。龍門一帶的石工和百姓們,帶著對造福鄉(xiāng)里的熱忱,紛紛自帶工具,踴躍參與到這項偉大的工程中來。

一時間,八節(jié)灘上,人聲鼎沸,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大家齊心協(xié)力,干勁十足,在寒風(fēng)中,用自己的雙手,為除掉八節(jié)灘之險努力奮戰(zhàn)。

經(jīng)過一個冬天的艱苦施工,工人們憑借著頑強(qiáng)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藝,鑿掉了九峭石,成功疏浚了八節(jié)灘。

曾經(jīng)令人望而生畏的險灘,煥然一變,水靜流深,舟行安然。

“鐵鑿金錘殷若雷,八灘九石劍棱摧。竹篙桂楫飛如箭,百筏千艘魚貫來。振錫導(dǎo)師憑眾力,揮金退傅施家財。他時相逐四方去,莫慮塵沙路不開。”

唐武宗李炎會昌四年,白居易以七十三歲垂暮之身,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這一濟(jì)世益人的善舉。

險灘疏通,河道無阻。正式通航的日子,陽光明媚,微風(fēng)輕拂。

河面上,竹篙桂楫飛如箭,百筏千艘魚貫來,景象繁榮。

白居易站在岸邊,望著眼前的舟楫,詩興勃發(fā),接連吟詩,以為慶賀: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開險路作通津。夜舟過此無傾覆,朝脛從今免苦辛。十里叱灘變河雙,八寒陰獄化陽春。我身雖歿心長在,暗施慈悲與后人?!?/p>

白居易的詩作《開龍門八節(jié)石灘》 ,被人們滿懷敬意地鐫刻在河邊的一塊巨石上。它不僅是白居易除險功績的見證,更是他慈悲濟(jì)世之心的寫照,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32 松柏長青

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白居易滿七十四歲。

新春伊始,天地間還彌漫著絲絲寒意,他便依照慣例,開始食素長齋,一心向佛,虔誠至極。

每日清晨,在寂靜的房間中,面對佛像,雙手合十,閉目誦經(jīng)。他那專注的神情,仿然而,在虔誠的修行背后,一絲難以言說的寂寞之意,卻如墻角的青苔,在悄然滋生。佛遠(yuǎn)離了世間的一切紛擾。

夜晚,明月高懸,灑下清冷的光輝,透過窗欞,照亮了他略顯孤寂的身影。

此時,四周的鄰里間,不時傳來笙歌笑語,熱鬧的氛圍與他的靜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輕輕放下手中的經(jīng)卷,踱步至窗前,望著皎潔的明月,思緒難以遏止。

“齋戒坐三旬,笙歌發(fā)四鄰。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賴學(xué)空為觀,深知念是塵。猶思閑語笑,未忘舊交親。

“久作龍門主,多為兔苑賓。水嬉歌盡日,雪宴燭通晨。事事皆過分,時時自問身。風(fēng)光拋得也,七十四年春?!?/p>

低聲吟誦著詩句,懷念著往昔的熱鬧時光,感慨著當(dāng)下的寂寞處境。

或許,生性豁達(dá)如他,也聽聞了人們對他臨老卻仍熱衷嬉游的議論,這首詩,便是他的應(yīng)答吧。

盡管內(nèi)心有所反思,但生性開朗的白居易,在七十四歲這一年,還是在不經(jīng)意間展示了率性而為的一面。

與友人相聚,宴會上,酒過三巡,白居易的臉上泛起了微微的紅暈,眼中閃爍著明亮的光芒。他舉起酒杯,對著在座的友人,大聲說道:

“為我進(jìn)一盞,與君發(fā)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強(qiáng)健,三愿臨老頭,數(shù)與君相見?!?/p>

話語豪邁,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引得友人們紛紛舉杯響應(yīng),歡聲笑語,回蕩不息。

唐武宗會昌五年,三月二十日,陽光明媚,春風(fēng)輕柔地拂過履道坊。

白居易家中熱鬧非凡。他邀請了晚年退養(yǎng)洛下的六位老人 —— 胡杲、吉皎、鄭據(jù)、劉真、盧真、張渾,來到自家白宅。

老友相會,格外親切,握手寒暄,相互擁抱,享受久別重逢的喜悅。

白居易熱情地招呼著眾人:“今日諸位老友能相聚于此,實乃一大幸事。咱們可要好好暢飲一番,賦詩為樂!”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宴會開始,餐桌上美酒佳肴香氣四溢。七位老友,圍坐成圈,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暢談往昔的歲月。

酒過三巡,大家的興致愈發(fā)高漲。白居易率先起身,高聲吟道:

“七人五百七十歲,拖紫紆朱垂白須。手里無金莫嗟嘆,尊中有酒且歡娛。詩吟兩句神還王,酒飲三杯氣尚粗。

“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孫扶。天年高過二疏傅,人數(shù)多于四皓圖。除卻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yīng)無。”

他的聲音激昂有力,充滿了豪情。其他老人不甘示弱,吟詩唱和,歡笑俱樂。

到了夏天,熾熱的陽光灑在大地上,整個洛陽城仿佛被籠罩在巨大的蒸籠里。

在炎熱的季節(jié),白居易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他的 “七老會” 迎來了新成員,一百三十六歲的李元爽和九十五歲的香山僧如滿加入其中,湊成了一幅令人稱羨的 “九老圖”。

九位老人,每日相聚,飲酒賦詩,高談闊論。

他們在庭院中,擺上桌椅,沏上香茗,一邊品味著茶香,一邊探討著詩詞的精妙之處。

有時,他們也會趁著月色,在花園中漫步,吟詩賞月。豪放的氣概,絲毫不減當(dāng)年。

“九老” 聚會,漸漸地變作洛中一大盛景,引得眾人紛紛傳頌,成了東都佳話。

這個夏天,白居易除了與老友們相聚,還對自己的詩文進(jìn)行了最后的編訂。

他坐在書房中,擺弄堆積如山的文稿。這些詩文是他一生的心血結(jié)晶,記錄了他的喜怒哀樂,見證了他的人生歷程。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每一份文稿,仔細(xì)地審閱,時而微微皺眉,時而露出欣慰的笑容。

五月一日,他鄭重地在文稿上寫下:

“白氏前著《長慶集》五十卷,元微之為序?!逗蠹范?,自為序。今又《續(xù)后集》五卷,自為記。前后七十五卷,詩筆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

“集有五本:一本在廬山東林寺經(jīng)藏院,一本在蘇州南禪寺經(jīng)藏內(nèi),一本在東都圣善寺缽塔院律庫樓,一本付于龜郎,一本付外孫談閣童。備藏于家,傳于后。

“其日本新羅諸國及兩京人家傳寫者,不在此記。

“又有《元白唱和因繼集》共十七卷,《劉白唱和集》五卷,《洛下游賞宴集》十卷,其文盡在大集內(nèi)錄出。別行于時。若集內(nèi)無而假名流傳者,皆謬為耳?!?/p>

這些詩文,不僅是白居易個人的財富,更是傳承給后世的瑰寶。

此時,環(huán)顧朝野,白居易當(dāng)年的同僚已所剩無幾,如同夜空中寥落的星辰。碩果僅存的,只有時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的王起和時任淮南節(jié)度使的李紳。

想起往昔與這些同僚們一同共事的日子,白居易心中涌起復(fù)雜的情感。

“故交海內(nèi)只三人,二坐巖廊一臥云。老愛詩書還似我,榮兼將相不如君?!?/p>

他在詩中感慨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老友的減少,陷入對人生的深深嘆息。

此后,他所作的詩文,除了撫今追昔,表達(dá)對人生的深刻體味和感悟,更多的是英雄末路的灰暗與消沉。

“自中風(fēng)來三歷潤,從懸車后幾逢春。周南留滯稱遺老,漢上羸殘?zhí)柊肴恕1∮形恼聜髯拥?,斷無書札答交親。余年自問將何用?恐是人間剩長身?!?/p>

字里行間,充滿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悲哀。

哀莫大于心死,在尖銳的自責(zé)和殘忍的反詰之后,他基本上封筆不作了。

唐武宗會昌六年春,大地回暖,萬物復(fù)蘇。

白居易坐在庭院中,沐浴著溫暖的陽光,靜靜地回顧自己的一生。

“壽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粥美嘗新米,袍溫?fù)Q故綿。家居雖獲落,眷屬幸團(tuán)圓。

“置榻素屏下,移爐青帳前。書聽孫子讀,湯看侍兒煎。走筆還詩債,抽衣當(dāng)藥錢。支分閑事了,爬背向陽眠。

“朝問此心何所思,暮問此心何所為。不入公門慵斂手,不看人面免低眉。居士室間眠得所,少年場上飲非宜。

“閑談娓娓留諸老,美醞徐徐進(jìn)一卮。心未曾求過分事,身常少有不安時。此心除自謀身外,更問其余盡不知?!?/p>

悄聲訴說自己的生活點滴,有欣慰,有滿足,也有淡然。

會昌六年,八月,命運的陰影悄然降臨。白居易在又一場重病之后,身體每況愈下。他靜靜地躺在病榻上,看著家人和親友們圍在身邊,眼中滿是不舍。

不久,白居易與世長辭,時年七十五歲。

他的離去,讓家人悲痛欲絕,也讓整個洛陽城沉浸在哀傷之中。唐朝的詩歌與文學(xué)世界,也失去了一道璀璨的光芒。

遵照白居易的遺愿,龜郎和家人將他安葬于松柏長青的龍門香山琵琶峰,如滿師塔之側(cè)。他將與這片他深愛的土地相伴,與潺潺的伊水、巍峨的龍門山一起成為永恒的存在。

新即位的唐宣宗李忱,聽聞白居易的離世,悲痛萬分,親自賦詩吊唁,表達(dá)對這位偉大詩人的敬重和緬懷之情。

晚唐詩家大手筆李商隱,也為白居易撰寫碑銘,彰顯了白居易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

從此,唐少傅白公,詩名與洛陽龍門、香山同在,與天地同在,千古流傳,永不磨滅。

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轉(zhuǎn)眼間來到了二十世紀(jì)和二十一世紀(jì)。洛陽后山先生,原本從事理科學(xué)業(yè),后攻讀中外文化比較研究專業(yè)研究生,對大唐詩人的文思才情充滿追慕之情,深入發(fā)掘研究白居易的平生故事,寫成了這部傳記。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后山付出了很多努力,查閱大量資料,走訪與白居易相關(guān)的古跡,力求還原真實而生動的白居易,還創(chuàng)作有關(guān)于白居易研究的論著。

本《白居易傳》的縮寫本,在連載期間,受到了讀友們的熱情關(guān)注,也收到了積極反饋。大家的寶貴意見,主要有三:

一是白居易的家世。歷來眾說紛紜,甚至有中原白氏來源于西域龜茲的考證。

后山認(rèn)為,生動地展現(xiàn)傳主的一生系重中之重。至于家族起源或姓氏研究,需要進(jìn)行另外的勞動。因此,本傳記從白居易出生寫起,到他辭世收筆,重點在于其人生經(jīng)歷和文學(xué)成就。

二是關(guān)于白居易父母婚姻關(guān)系的探討。理論界說法繁雜,但本《白居易傳》應(yīng)聚焦的是白居易本人的故事,是白居易的人生軌跡和思想歷程。

其三是后山在開篇《風(fēng)情詩星》章提到的,白居易與妓者的關(guān)系,尤其是白居易蓄養(yǎng)較多 “家妓” 的問題。

白居易與妓者的關(guān)系,在首章已有涉及。古代華夏詩人素有 “騷客” 之稱,表面上看他們一副憂世憂民模樣,不可否認(rèn)的是,青樓文化在某些方面確實對唐代詩歌起到了推動作用。

唐朝的妓女在文學(xué)中多處于審美觀照的位置。她們?nèi)菝裁利?,如詩如畫,然而在詩人的筆下,卻難以感受到她們的精神、情感和命運。詩人一般停留在妓女的歌舞表演中,聯(lián)系和點綴一些人生悲歡,如此而已,連大詩人李白也不例外。

白居易同情下層百姓,對妓女愛憐有加。他為人磊落,對此既不遮蓋,也不巧辯。他不僅欣賞妓女們的歌喉婉轉(zhuǎn)、身段窈窕,更能深入體察她們的喜怒悲歡,將她們的情感融入詩歌創(chuàng)作,為唐代文學(xué)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后山并不禮贊那類借紅唇誘出火花、憑酥胸激發(fā)靈感的所謂騷客文學(xué),而是著重肯定白居易與別家截然不同的特質(zhì)。事實上,在唐朝的青樓中,常能瞧見筆墨紙硯的精致,琴棋書畫的宜人。眾多才貌雙全卻飽嘗苦情的女子,在青樓中演繹了無數(shù)纏綿悱惻的風(fēng)月情事,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紛至沓來,捧場喝彩。

白居易與妓女之間,流傳著諸多故事。后山既無意大肆渲染其中的香艷,也無意對相關(guān)事實加以掩飾。在華夏歷史中,“家妓” 這一特殊群體,是被養(yǎng)在豪門官貴家中的女子,她們兼具歌、舞、酒、侍的多重身份。

并非白居易未能免俗地沾染了蓄養(yǎng)家妓之風(fēng),實則在大唐一朝,從朝堂高官到地方小吏,整個官風(fēng)皆將此視為一種風(fēng)雅之舉。家妓的地位頗為特殊,她們通常沒有直接成為姨太太的資格,然而,一旦為男主人生下兒子,便有了晉升的可能。白居易多蓄家妓,或許與他渴望得子的心愿有關(guān),只可惜,他的眾多家妓最終都未能完成這一使命。

蓄養(yǎng) “家妓” 的風(fēng)氣,在華夏歷史上,至兩晉南北朝時期達(dá)到了鼎盛?!侗笔?夏侯道遷傳》記載:“妓妾十余,常自娛樂國。”《北史?高聰傳》亦載:“唯以聲色自娛,有妓十余人?!薄赌鲜?張環(huán)傳》中則有 “居室豪富,妓妾盈房” 之句?!端螘?沈演之傳》稱:“奢淫過度,妓女?dāng)?shù)十,聲色放縱?!薄端螘?杜驥傳》記載:“家累千金,女妓數(shù)十人,絲竹晝夜不絕?!薄端螘?范曄傳》言:“家樂器服玩,并皆珍麗,妓妾亦盛飾。” 這些記載無不彰顯出家妓之風(fēng)的盛行。

白居易與妓女和家妓的故事,在后山《白居易傳》的修訂中,是被刪除內(nèi)容最多的部分。另外,在一些灰暗的角落,總是時不時地冒出一種無聊言論,稱白居易以詩逼死了關(guān)盼盼。本書對此已有評析,不再贅言。

據(jù)后山研究,唐朝社會是個 “精神分裂” 的社會。一方面,鼓勵女子放棄羞恥,投身妓者行業(yè),并將此視為一種光榮;另一方面,又鼓勵家庭婦女以死殉夫,以此成就道德楷模,成為貞節(jié)烈婦,留下千古美談。

白居易也難免陷入這種社會觀念的 “分裂” 之中,無意間為關(guān)盼盼指出了一條道路?可以這樣猜測,但事實上不會是這樣的。

倒是彭城燕子樓,由于關(guān)盼盼舊事,成了徐州勝跡,歷代都對其加以修葺。

燕子樓上懸掛著關(guān)盼盼的畫像,神情秀雅,容貌絕倫。過往的游客,不僅仰慕她的風(fēng)姿,更為她的貞情而感嘆、惋惜。

旅游參觀的人,還有發(fā)掘白居易 “逼死” 關(guān)盼盼故事的,也有人從另一角度指出,那幾首所謂的白詩乃是他人偽作,不過是編造而已。

總的來講,白居易與妓者的關(guān)系,后山在書中出于必要而保留的描述文字,皆是富有詩意和美感的。期望能夠聽取朋友們的意見,以便在下次修訂時,讓內(nèi)容更加完善。

白居易傳

任見 著

本書簡介

白居易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其“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指導(dǎo)下,有《原上草》、《賣炭翁》、《上陽人》、《長恨歌》、《琵琶行》等千古名篇。

研究白居易的文字歷代不絕,然而真正從生活經(jīng)歷的角度為他立傳的,迄今基本沒有。任見先生的《白居易傳》 ,是以唐代歷史為背景,以白居易的政治活動、文學(xué)創(chuàng)作為重點,以他的人生際遇、情感歷程為主線,以大氣魄、大制作為標(biāo)的要求,創(chuàng)作出來的重量級作品。

任見《白居易傳》文筆洗練,辭藻華貴,構(gòu)思布局藝技獨運,故事情節(jié)磅礴跌宕,文言與白話結(jié)合無隙,簡約與飽滿至于極致,既與白居易的大家名作地位般配,與中唐洛陽豐富多彩的詩文藝術(shù)氣象相和諧,又將中國文字的魅力發(fā)揮到了新穎動人的特殊境界,一卷展讀,不忍釋手。

此書最初有1997年版本,2007年刪節(jié)和縮寫本是第二版,這個版本是2014年的第三個版本,篇幅長了很多,內(nèi)容基本上恢復(fù)到了縮寫之前豐富而細(xì)膩的狀態(tài)。

此書最初有1997年版本,2007年刪節(jié)和縮寫本是第二版,這個版本是2014年的第三個版本,篇幅長了很多,內(nèi)容基本上恢復(fù)到了縮寫之前豐富而細(xì)膩的狀態(tài)。

任見《白居易傳》

目錄

第一章 何計消化心頭哀愁?

第二章 原來處處都有芳草照眼

第三章 馬嵬愛情非大手筆不可觸動

第四章 希望您像玉一樣堅貞

第五章 且效陶公昏醉一場

第六章 色藝俱佳的琵琶女

第七章 美色曾難遮掩而今何在

第八章 風(fēng)流太守愛魂銷

第九章 脂粉簇?fù)黹啽M人間聲色

第十章 樊素小蠻領(lǐng)盡萬端風(fēng)騷

第十一章 洛水兩岸的爛漫春光

第十二章 七十三翁的功德事

第十三章 白氏履道坊宅園考記

第十四章 紅腰翠黛白居易

第十五章 傳主年譜 · 對應(yīng)年表

本書章節(jié)索引

著者任見簡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山學(xué)派燕山小隊(原京北燕山書屋)編輯

~ 1.多位北大博士推薦:任見先生的“名家漫說”,與眾不同的認(rèn)識價值。

2.后山學(xué)派楊元相、鴻翎[臺]、劉晉元、時勇軍、李閩山、楊瑾、李意敏等誠摯推薦。

3.后山學(xué)派楊鄱陽:任見先生當(dāng)年有許多思想深邃、辭采優(yōu)美的散文在海外雜志和報紙發(fā)表,有待尋找和整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家出版基金優(yōu)秀項目《絲路密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