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為永生?!?/p>

這是西亞國家亞美尼亞最為家喻戶曉的名言,是他們的英雄瓦爾丹·馬米科尼揚在帶領(lǐng)亞美尼亞人民抗擊波斯壓迫時說過的話。

在亞美尼亞美女如云的首都埃里溫里,還佇立著一尊他的雕像。

而且所有亞美尼亞人都知道,馬米科尼揚家族的祖先來自中國,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名將。

這位名將是誰?他又經(jīng)歷了什么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消失千年的三國名將是誰?

亞美尼亞的馬米科尼揚家族都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但具體是誰,他們并不知道,在亞美尼亞的一本史書《亞美尼亞史》中只記載了一個名字:Mamgon。

相傳這個Mamgon是在公元三世紀從中國遷徙而來,他先是到達波斯,自稱是中國的皇子被追殺,被當時的波斯國王阿爾達希爾收留。

后來中國的使者來到波斯發(fā)現(xiàn)Mamgon在這里,于是要求波斯國王將其處死,波斯國王十分愛惜他的才能,于是讓他前往屬國亞美尼亞定居。

Mamgon來到亞美尼亞,又展現(xiàn)了他驚人的軍事才能,深得亞美尼亞國王特爾達特二世的喜愛,于是按照亞美尼亞的習慣給他賜姓馬米科尼揚。

不僅如此,特爾達特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Mamgon,讓他盡心盡力守護亞美尼亞的安全。

從此馬米科尼揚在亞美尼亞逐漸成為一個大家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了解了Mamgon的來歷,那么這個名字在中國該如何翻譯呢?他到底是中國的誰?能被中國使者追到波斯去,不太可能是普通人。

既然這樣,那必定出身不凡,應該能在史書中找到其人。

史學家們從《亞美尼亞史》中記載的他的經(jīng)歷和到亞美尼亞的時間,再結(jié)合我國的歷史,終于找到了一個身份、時間都契合的人,他就是馬超的堂弟——馬抗。

馬超作為蜀漢的虎賁將軍,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在歷史上聲名赫赫。

他來自西涼的馬氏,擁有超強的武力值和軍事才能,讓曹操感到害怕,曾說:“馬超不死,我恐怕死無葬身之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曹操之所以這么說,不僅是因為馬超實力太強,還有他與馬超家族的恩怨。

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漢中,盤踞西涼的馬超家族聯(lián)合韓遂共同反抗。然而即使馬超實力很強,前期多次將曹操大軍打得連連敗退,但曹操身邊的謀士都是頂尖,最終馬超家族敗于計謀之中。

馬超成功逃脫,投奔張魯,但在軍中并不是很如意,于是又投奔劉備。劉備對于人才很是愛惜,馬超終于在蜀漢找到了歸屬感。

馬超投奔劉備,他的家族也跟著加入了劉備的陣營,其中就有他的堂弟馬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馬抗的父親是馬翼,馬翼是馬超父親馬騰的哥哥,而馬抗便是馬翼的兒子,馬岱的弟弟,所以馬抗與馬超是堂兄弟的關(guān)系。

馬超在劉備軍中是虎賁將軍,但在劉備稱帝的第二年就因病去世,臨終前將弟弟馬岱托付給劉備,馬岱也扛起了馬氏家族當家人的重任。

但在后來蜀漢不斷衰落之后,馬抗便跟隨父親離開了蜀漢回到西涼,可是那時的西涼也混亂不堪,早不是馬氏家族的地盤了,于是他們一路西行到了里海,進入波斯國,也就是如今的伊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jù)史書記載,馬氏家族其實很早就有中國西邊的鄰國交好,他們又帶有羌胡血統(tǒng),平時使用的武器就不是中原常見的弓弩,而是西式的長標槍,作戰(zhàn)時也更青睞西式的密集軍陣。

在史書上還能看到記載,馬超曾經(jīng)穿的鎧甲都是類似西方國家的鎧甲,所以馬抗等人逃到波斯,似乎也很合理。

而在那之后,關(guān)于馬氏家族的記載就再也沒有了,馬抗更是沒有相關(guān)史書記載,但他在波斯和亞美尼亞創(chuàng)造了不一樣的歷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代成為民族英雄

馬抗在波斯時,利用自己在中國學習的軍事知識幫助波斯增強國防建設。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屹立在世界之巔的,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都比西方國家先進,周邊小國都是仰望中國的存在,因此馬抗在波斯可謂是如魚得水,深受當時波斯國王的喜愛。

然而中國使者的到來讓這一切都變成幻影。

此前馬抗聲稱自己是中國皇帝的兒子,也就是皇子,因為國家遭遇叛亂才逃到波斯。

可是中國使者來到波斯后,一看到馬抗就將他的老底都掀了,表示這個人是被中國政權(quán)追殺的對象,要求波斯國王立即處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波斯國王不知道中國內(nèi)部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但是馬抗對他們國家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而且他確實是有才能。

波斯國王不愿意就這樣處死一個有才之人,于是讓他悄悄到波斯的屬國亞美尼亞去避難。

馬抗來到亞美尼亞后,同樣因為軍事才能被亞美尼亞國王器重,還按照亞美尼亞的習慣給他賜姓馬米科尼揚,將女兒嫁給他。

由此馬抗在亞美尼亞安家落戶,家族的歷史也由此開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世紀中期,波斯要求亞美尼亞人民像波斯人民一樣信奉瑪達教,讓亞美尼亞人很是不滿。

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450年,東亞美尼亞發(fā)動全民起義,起義的首領(lǐng)就是馬抗的后代瓦爾丹·馬米科尼揚。

東亞美尼亞和波斯展開了殘酷的斗爭,雙方在波斯的阿瓦賴爾決戰(zhàn)。

決戰(zhàn)前夕,瓦爾丹·馬米科尼揚就在動員大會上說出了那句名言: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為永生。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亞美尼亞人民,雖然決戰(zhàn)的結(jié)果并不盡如人意,但瓦爾丹·馬米科尼揚的犧牲換來了波斯的讓步,不再強硬要求亞美尼亞人民信瑪達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抗爭的火種并沒有熄滅,公元482年,瓦爾丹的侄子瓦安·馬米科尼揚又成為抗爭的領(lǐng)導人,帶領(lǐng)亞美尼亞人民反抗波斯的統(tǒng)治。

這一次的抗爭為亞美尼亞人贏得了自治的權(quán)力,不再是波斯的附屬國。

雖然后來亞美尼亞的主權(quán)再次遭到侵犯,加入蘇聯(lián),但在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再次獨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他們記住了帶領(lǐng)他們獨立的英雄: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兩個英雄——瓦爾丹和瓦安。

如今亞美尼亞雖然仍舊是小國家,在世界上的聲量很小,但是也有它的獨特之處,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膚白貌美的美女,還有各種基督教建筑也是一大亮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主要的是,他們國家看到中國人都會感覺很親切,對中國人很友好,因為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兩位英雄祖先來自中國。

而且馬米科尼揚家族在亞美尼亞也遍布各地,他們看到中國人感覺更加親切。

參考信息:
北方網(wǎng):馬超后代逃過滅門大禍扎根亞美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