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浪姐6》更新了第四期,也就是第二次公演的內(nèi)容。

二公結(jié)果其實早已不是秘密,早在錄制剛剛結(jié)束時,網(wǎng)上就有了劇透,葉童團(隊員李晟、黃英)以611:635的票數(shù)輸給吳宣儀團(隊員陳德容、毛衍七)。當時得知這一結(jié)果后,筆者還很詫異,葉童怎么又輸了。

直到看完二公舞臺,才發(fā)現(xiàn)葉童團輸?shù)貌辉?a class="keyword-search" >吳宣儀團的優(yōu)勢太多了。
一、曲目差距太大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僅把《本草綱目》《大山》兩個歌名擺在面前,你更青睞哪一首?至少筆者會下意識地青睞前者。
人的名樹的影,《本草綱目》原唱周杰倫的影響力太大了。即便不是周杰倫的歌迷,難免也對這個歌名有所耳聞,甚至可能熟悉其中某些旋律。

而《大山》則太新了,2024年8月19日發(fā)行,至今還不到一年時間,傳唱度也不高。于筆者而言,它就是一首完全陌生的新歌。

平心而論,《大山》是一首不錯的歌曲,如果以“好聽程度”來評價的話,它完全不輸《本草綱目》甚至更優(yōu)。但是,它又沒有達到特別好聽的程度,做不到像《這世界那么多人》一樣直擊靈魂。
所以,《本草綱目》具備天然優(yōu)勢,《大山》完全無法抗衡。
二、葉童團調(diào)度太吃虧
如果把舞臺上面定義為“場內(nèi)”,舞臺之外則為“場外”,那么葉童一定是和“場外”杠上了。一公《平凡之路》就是“場外”沙灘上開局,二公《大山》又是“場外”山坡上開局。

說來也是恰巧,從沙灘走上舞臺,恰好契合走出一條“平凡之路”的意境;山坡更是和“大山”無縫銜接上了。如果不這么安排舞臺調(diào)度的話,似乎都說不過去。
誠然,站在山坡上唱《大山》能營造出很好的氛圍,嶙峋的怪石和鮮艷的花樹也很出片。問題是,姐姐們站得位置不一定夠高,大部分現(xiàn)場觀眾可能根本看不到她們。

連人都看不到,不把票投給她們也實屬正常。

吳宣儀團的舞臺調(diào)度也存在很大問題,陳德容大部分時間都在“遺世獨立”,吳宣儀和毛衍七則在一起熱舞,三個人是脫節(jié)的。


僅僅在歌曲尾聲時,三人才“合體”跳了一小段齊舞。

但是,吳宣儀團的優(yōu)勢就是所有人始終都在現(xiàn)場觀眾視線里,現(xiàn)場觀眾對她們的表演有直觀感受。
三、舞美云泥之別
剛看到二公的舞臺時,筆者還很好奇為什么要設(shè)置那么高的LED屏,直晃晃地戳在那里又不好看。

直到大屏在《本草綱目》的歌聲中亮起了一座樓閣,筆者才感受到了震撼。



而葉童團,沒有舞美,只有干巴巴的原生舞臺。

山景很美,但是完全無法與LED大屏上的虛幻高樓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媲美。對于要在幾分鐘內(nèi)決定投票給誰的現(xiàn)場觀眾而言,視覺沖擊力影響甚大。
四、表演形式不在一個維度
套用《浪姐3》對舞臺形式的分類,《本草綱目》是典型的“唱跳”舞臺,《大山》則是“唱樂”舞臺。
對于唱跳舞臺,觀眾決定是否投票的因素有3個,人、聲樂、舞蹈;對于唱樂舞臺,則只剩下人和聲樂2個因素。

吳宣儀和毛衍七的齊舞帶來的視覺享受,是沒有舞蹈的葉童團無法比擬的。盡管吳宣儀一度掉了帽子,后面又悄悄撿了起來。



如果葉童團全開麥驚艷全場,或許能有一戰(zhàn)之力。但是,在全員半開麥甚至閉麥的公演現(xiàn)場,討論“唱功”的意義并不大。

“唱跳”和“唱樂”本就不是一個維度的東西,不適合放在一起比較。話說回來,選歌的機會其實是均等的,選不到或者不愿選唱跳曲目都應承擔相應的后果。
五、場外觀眾反應的滯后性
二公錄制時,《浪姐6》還沒開播,所以二公現(xiàn)場觀眾的投票結(jié)果受“姐姐口碑”的影響較小。

初舞臺播出后,李晟在“全民評級”活動中斷層第一;一公播出后,陳德容因與王蓉發(fā)生糾紛而口碑大跌。這兩起事件代表了場外觀眾的反應。
如果《浪姐6》是直播節(jié)目,這兩起事件勢必會影響現(xiàn)場觀眾的投票心理,葉童、李晟、黃英的《大山》票數(shù)可能會增加,吳宣儀、陳德容、毛衍七的《本草綱目》票數(shù)可能會減少。

結(jié)語
作為《浪姐6》的主咖,同時也是個人喜愛度榜單上名列前茅的姐姐,葉童卻在一公二公連續(xù)敗北,反差委實有點大。如果一直輸下去,恐怕到成團夜連個“年度隊長”的稱號都撈不到了。

根據(jù)二公規(guī)則,敗隊依然要打散重組,葉童、李晟、黃英也要拆團了。希望葉童在三公能組建一支實力強勁的隊伍,選到炸裂的唱跳曲目,好歹贏一回。
(全文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