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愛寫書影評、人物、文史故事,歡迎關注
他是清華天才、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然而學成之后,他卻放棄國籍,幫助美國制造洲際導彈,炮口對準中國。風燭殘年時,他想回國養(yǎng)老卻被拒絕。
他就是林燁。1918年,林燁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就展現(xiàn)了過人的數學和物理天賦,高中時便已能獨立推導出復雜的數學公式,被譽為“天才少年”。

1938
年,林燁進入清華大學,出類拔萃的他于1941年考取了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
很多著名科學家,如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郭永懷等,都是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學成之后,他們毅然選擇回國貢獻,而林燁卻做出了不同選擇。
起初,他也懷有一腔熱血,立志學成報國。他與梁思禮一起進入了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深造,攻讀火箭控制學。
成績優(yōu)異的他們同時引起了美方的注意。畢業(yè)后,美方拋出了橄欖枝。
面對優(yōu)厚的條件,梁思禮不為所動,始終牢記父親梁啟超的“少年強則中國強”的教導,堅持要回到剛成立的新中國,報效國家,而林燁卻十分猶豫。

波音公司以軍方的身份向他開出年薪30萬美金的報酬和一系列待遇,令他心動不已。
他知道無論是研發(fā)條件還是薪資,都是國內無法比擬的,留在美國更有利于他的學術研究。
于是,他改變了想法,還勸說梁思禮一同留下。
梁思禮則希望他以民族大義為重,勸他回國。兩人相互勸說,可誰也無法說服誰。
最終,“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兩人只能分道揚鑣,踏上不同的人生路。
梁思禮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而林燁卻放棄中國國籍,留在美國發(fā)展,享受優(yōu)渥條件。
后來,林燁憑借出色的技術能力,成為美國波音公司的骨干,負責為美國軍方研發(fā)導彈。
他主導研發(fā)了領跑世界的“民兵”系列洲際彈道導彈,炮口對準中國。它能同時打擊多個目標,射程達到15000公里,成為美軍全球威懾的核心武器。
林燁因此成就,在美國名聲大振、名利雙收,被授予國防顧問職位,曾受邀與美國總統(tǒng)會面。

而在祖國荒漠的大西北,梁思禮、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們卻在漫天黃沙中隱姓埋名。他們沒有先進的設備,只能在簡陋的實驗室里,靠雙手在草紙上演算,條件異常艱苦。
可是,當拉長時間的距離,卻發(fā)現(xiàn)當初不同的選擇,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那些愛國的科學家們,克服萬難研究出了導彈,為我國航空事業(yè)立下汗馬功勞,讓祖國擁有了強大的國防力量。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之脊梁,深受人民愛戴。

而年歲漸長、失去利用價值的林燁,卻已悄然從首席專家退居幕后,最后被踢出了波音公司,還吃上了官司,損失了大量資產,晚景凄涼。
這時,他才想起生他養(yǎng)他的祖國,產生了回國定居、落葉歸根的想法。為此,他給中國大使館寫了多封信。
然而,大使館的回復卻斬釘截鐵:“你的行為已經傷害祖國,無法接受你的歸國請求?!?/p>
最終,風燭殘年的他只能帶著遺憾,在異國他鄉(xiāng)走向生命終點。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幫美國制造炮口對準中國的軍工產品,就是對國家和人民的背叛。
人生有無數個選擇,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能含糊。
相比之下,錢學森、鄧稼先、楊思禮等科學家的抉擇,更彰顯出他們的偉大與無私。
是他們讓中國人民真正挺直脊梁,不再落后挨打。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夜空最亮的星,是我們永遠該追的明星!
幸得文史相依伴,從此阡陌多豁達
愿同頻的人,都能在這里相聚,感謝您的閱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