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萊西單抗是一種由中國研發(fā)的新型降膽固醇藥物,屬于 PCSK9 抑制劑。托萊西單抗于2023 年 8 月在中國獲批作為飲食輔助藥物,現(xiàn)已成功納入《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4 年)》,自2025年 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托萊西單抗通過注射給藥,已經(jīng)在一些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特別是針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一種遺傳性高膽固醇疾?。┖托难茱L險較高的患者。

<!--@@SectionTitle="如何使用本品?" Type="normal"-->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用法

  1. 采用一次性預充式自動注射筆,在腹部皮下注射,建議輪換注射部位。
  2. 避開活動性皮膚疾病或損傷部位,如曬傷、皮疹、發(fā)炎或皮膚感染處。
  3. 不得在同一注射部位同時注射本品與其他注射用藥物,勿將本品與其他藥品混合。
  4. 使用前應(yīng)當詢問醫(yī)師或藥師,且應(yīng)閱讀并遵守使用說明。
  5. 給藥前觀察溶液是否變色或有可見顆粒物,若有則不得使用。
  6. 使用前將注射筆放置在室溫至少 30 分鐘。
  7. 使用后將其放入防刺穿容器內(nèi),切勿回收容器,置于兒童無法觸及之處。
  8. 不得重復使用預充式自動注射筆,可咨詢安全丟棄方式。

用量

  1. 推薦劑量有三種:150mg 每 2 周一次;450mg 每 4 周一次;600mg 每 6 周一次。
  2. 若錯過一次給藥,需評估錯過用藥時間,進行后續(xù)治療。
錯過給藥怎么辦?

錯過給藥怎么辦?

150mg 每 2 周一次的方案:

錯過不超 7 天

馬上用藥,按原來時間表繼續(xù)。

錯過超 7 天

馬上用藥,按這次用藥時間重新定后續(xù)給藥時間。

450mg 每 4 周一次和 600mg 每 6 周一次的方案:

錯過不超 14 天

馬上用藥,按原來時間表繼續(xù)。

錯過超 14 天

馬上用藥,按這次用藥時間重新定后續(xù)給藥時間。

特殊人群如何用藥?

特殊人群如何用藥?

老年患者:

65 歲及以上老年患者與 65 歲以下年輕患者相比,安全性和療效無明顯差異,如需用藥,不用調(diào)整劑量。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輕度或中度肝腎臟功能不全患者無需調(diào)整劑量

托萊西單抗?jié)摿缀危? data-thumbnail=

托萊西單抗?jié)摿缀危?/h3>

一項名為的CREDIT-4 試驗評估了托萊西單抗在中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303 例患者參與試驗,結(jié)果顯示,12 周內(nèi)托萊西單抗組 LDL-C (“不利的脂蛋白”)水平下降 68.9%,遠超安慰劑組的 5.8% ,更多該組患者實現(xiàn) LDL-C 大幅降低。

但托萊西單抗作為新藥,還存在一些問題。試驗中患者尿路感染和高尿酸血癥比例較高,原因不明;它對心血管結(jié)局的影響、長期安全性,以及在其他種族人群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總體來說,托萊西單抗為中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提供了新選擇,在血脂管理方面潛力較大,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明確其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為臨床使用提供更充足的依據(jù)。

不良反應(yīng)

不良反應(yīng)

托萊西單抗注射液常見不良反應(yīng)有:

注射部位:

疼痛、紅腫、瘙癢、出血、紅斑,多為輕度,持續(xù)時間短。

過敏:

皮疹、瘙癢、呼吸困難、蕁麻疹等。

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流涕、咽痛)、尿路感染(尿路不適),可能有發(fā)熱、尿頻。

肌肉骨骼:

關(guān)節(jié)痛、背痛、肌痛,多為輕中度,無橫紋肌溶解。

其他:

頭暈、高血壓、鼻咽炎、乏力、咳嗽、咽炎等。

反應(yīng)因人而異,用藥時留意自身狀況,如有不適請立即咨詢醫(yī)生。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儲存條件:

  1. 請將自動注射筆置于原包裝盒中于 2 ℃ -8 ℃ 冰箱中避光保存。
  2. 請勿冷凍自動注射筆或使用冷凍或冷凍過的自動注射筆。
  3. 如果從冰箱中取出,自動注射筆可在室溫下(20 ℃ -25 ℃ )儲存于原包裝紙盒中,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遠離室內(nèi)其他熱源,并必須在 30 天內(nèi)使用完畢。

使用注意事項:

  1. 請勿振搖自動注射筆。
  2. 請勿使用發(fā)生跌落或破損的自動注射筆。
  3. 請勿使用超過有效期的自動注射筆。
  4. 請在您準備好注射時才能移除自動注射筆的透明護帽。
  5. 在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請咨詢專業(yè)醫(yī)護人員。
  6. 請將自動注射筆置于兒童看不見或接觸不到的地方。

作者: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 鐘瀚輝

審稿專家: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 鄧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