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名家王三虎:經(jīng)方治療大腸癌(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正名

我先提個問題:“腸癰”這個詞,大家嘗試分析一下,就是闌尾炎嗎?大黃牡丹湯治療腸癰就是治療闌尾炎?這是誰說的?老師說的!好,那么老師又是聽誰說的?不知道!沒有任何人做過深入的考證。就是想當然,望文生義。如果這個腸癰只是今天西醫(yī)名詞兒對號闌尾炎的話,張仲景有必要在《金匱》里這樣講嗎?

此前,我們對此有過較多討論:《傷寒論》為什么那么多注家?因為它是系統(tǒng)的,因為張仲景“詳于常而略于變”,對傷寒這一類疾病來說,在東漢時期,大家不熟悉,而張仲景講得很詳細;對內(nèi)科疾病而言,大家都熟悉了,張仲景就撿重要的講,所以書名呢就叫做《金匱要略》。從張仲景本身來說,就是說這個書就講了重要的,略去平常的、一般的、簡單的疾病。所以我們研究《傷寒論》的人覺得傷寒相對很容易,而研究《金匱要略》的時候就覺得這個書相對傷寒來說就很難。大家在研讀過程中,總是覺得(《金匱要略》)怎么斷斷續(xù)續(xù)的,好像不成體系呀?那就是對了!那是因為張仲景把平常的已經(jīng)略掉了,不講了。然而大家都已經(jīng)知道了小病的治法,如果是繼續(xù)講常見病,還要他講嗎?要他講那就不叫《金匱要略》。出那么厚的書給誰看?薄的書才會有人看!

比如他說這個“腸癰”,腸癰不是常見病,而是疑難病哦!所以張仲景一開始說:“腸癰之為病”,你看那拉開架勢了不?張仲景只有講“太陽之為病”、“陽明之為病”,這六經(jīng)病的時候才拉開架勢這么講。難道一個我們今天叫做闌尾炎的小病還要讓他這樣講嗎?沒必要!一定是大病、疑難病。

那么,“太陽之為病”是什么意思???我覺得大家都是望文生義,說過去就過去了,沒有細究。我這略摳字眼,有解釋是這樣說:就是把架勢拉開了再講:“太陽這個病呀……”,語重心長地說了一段話。這個腸癰也是這樣的。“腸癰”這個病,大家可不要把它簡單對等今天的闌尾炎了。

二、 癰膿

你看原文描述的癥狀,“其身甲錯”,闌尾炎有“其身甲錯”嗎?大黃蟅蟲丸也是“其身甲錯”,“其身甲錯”就是一個慢性病、疑難病。“腹皮急,按之濡”,這是因為它是腸癰的初期、結(jié)腸癌的初期,腫瘤在腸子里邊,所以按之還是軟的?!叭缒[狀”,說明還不腫啊,但是有一點腹脹,所以我說它是早期癌癥?!叭缒[狀”說還沒有腫,但是接近了?!案篃o積聚”是說還沒有出現(xiàn)積聚,但是已經(jīng)和“積聚”劃等號了。它其實就是“積聚”病,只不過它還是疾病的早期而已。張仲景的語言就是這么簡練?!吧頍o熱”,言外之意,腫瘤的發(fā)熱是必然的,早期還沒發(fā)熱?!懊}數(shù)”,“脈數(shù)”大家可有質(zhì)疑呀?它可是畫龍點睛之筆,我敢說在我沒有講以前,大家不認為“脈數(shù)”是腫瘤。但是我在這里說,張仲景是說過的?!懊}數(shù)”是腫瘤的脈象之一。所以張仲景說“此為腹內(nèi)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我們看這個《金匱》的原文,切不可望文生義。

李克紹教授當年是這樣講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一本書,我們要把《傷寒》和《金匱》一起來看,我們要把和《金匱要略》前后來看,都是他一個人寫的,我這種方法就叫“以經(jīng)證經(jīng)”,用經(jīng)典來論證經(jīng)典,而不是以自己注解來證經(jīng)典的原意。

你看《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若汗出已,反發(fā)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大家質(zhì)疑,我剛才薏苡附子敗醬散證的第一個癥狀是“甲錯”,“其身甲錯”,你看它的“其身甲錯”“發(fā)熱不止者,必生惡瘡”,這可是張仲景講的名言啊,它就是在講惡性腫瘤的癥狀表現(xiàn),有“甲錯”,有“發(fā)熱不止”。這就叫做“以經(jīng)證經(jīng)”。更重要是張仲景的《傷寒論·脈法》第一篇就提到“數(shù)脈不時,必生惡瘡”,我到腫瘤科臨床一看,這里好奇怪呀!這腫瘤患者怎么這么多的都是數(shù)脈?當我?guī)е@個疑問再讀經(jīng)典的時候,原來張仲景已經(jīng)說得明明白白。如果你不帶著這個疑問去看書,那就會對這些精煉的文字描述熟視無睹。

我們大家再次細細讀一遍這個原文?!督饏T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shù),此為腹內(nèi)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這其實是在說結(jié)腸癌的早期表現(xiàn),也就可以說,《金匱》里說的這個腸癰,就是我們今天腫瘤科稱之為結(jié)腸癌的早期。

三、方解

我們再看看經(jīng)方薏苡附子敗醬散的組成。

第一個,薏苡仁,或者叫薏米。明代的《藥品化義》認為:“薏米,味甘氣和,清中濁品,能健脾陰,大益腸胃?!?清代的《本草新編》說:“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傷真陰之氣”,一語道破天機,實際上薏米是針對燥濕相混致癌之的最佳藥物。這樣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我們大家都習以為常的食物兼藥物。但是,它卻是最富有中醫(yī)藥特色的一個藥。所謂最富有中醫(yī)特色,就是它往往是雙向調(diào)節(jié),藥效里包含著矛盾的雙方。就像我們的中藥三七,既能活血又能止血,這個很具有中藥特色。而“薏米”不僅僅是健脾利濕的,更重要的是還能養(yǎng)陰,養(yǎng)脾陰。它不僅僅善于利濕,更主要的是它還能養(yǎng)脾陰。它簡直就是我提出的“燥濕相混致癌論”的最典型匹配的治療藥物。我的“燥濕相混致癌論”提出以后,中國出的第一本《中醫(yī)腫瘤臨床指南》是2016年出版的,把我這個觀點視為近年來治癌理論的先聲。其實,薏米更能說明問題的還有一個旁證。我們現(xiàn)代腫瘤臨床中大行其道、能得到大家公認,甚至包括國外公認的康萊特注射液,它就是薏米的提取物薏苡仁內(nèi)酯。這個藥可以說是僅次于青蒿素的重大發(fā)明,它是用來治療癌癥的。其實只要結(jié)合“燥濕相混”的觀點,就能理解其功效。表面上看,薏米就是平平常常的藥物,它能把癌細胞“毒死”嗎?而我認為卻“癌細胞要靠毒藥才能毒死”的觀點其實并不恰當,是很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是想當然的。從化學的角度講,多糖就把癌細胞能殺死。最早發(fā)現(xiàn)我們中藥有抗癌作用的往往是含有多糖類化學成分的藥。薏米也含有多糖能抗癌。這是出乎常人意料之外吧!

第二個藥是附子,我們大家每個人自己都用得很多,但是對于治癌大都沒有體會。其實《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明言:附子“破癥堅積聚”,它就是抗癌的呀。你看,薏米,一藥兩用,直接針對著腫瘤的復雜病情。附子“溫陽散寒,破癥瘕積聚,偏熱”。敗醬草“清熱解毒,破癥瘕,偏涼”,可以說是寒熱并用。這不正是符合了我說的“寒熱相混致癌論”和“燥濕相混致癌論”嗎?

第三就是敗醬草。《日華子本草》說:“治血氣心腹疼,破癥瘕”。

四、 中期

然后,我們再看一下結(jié)腸癌中期,中期和前期一對比就出來了。

原文說:“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diào),時時發(fā)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也,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shù)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這里講“腸癰者,少腹腫痞”,你看這就是證據(jù),我說它是中期,它已經(jīng)超出了腸道,所以“少腹腫痞”。這就可能侵犯到了輸尿管和膀胱,所以“按之即痛如淋”。但是小便還行,這個時候已經(jīng)“時時發(fā)熱”了,不是“身無熱”,而是已經(jīng)發(fā)熱了。這是張仲景的用語,這說明發(fā)熱應該有的,只是早期還沒出現(xiàn)。“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也,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shù)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這個“大黃牡丹湯主之”應該是在“可下之”后邊。這也是讀《傷寒》,讀張仲景要懂得倒插法。正確順序是“膿未成也,可下之,當有血,大黃牡丹湯主之”。后面說:“膿已成,不可下”,他是這個意思。

由“腹皮急,按之濡”開始,這是第一層薏苡附子敗醬散的證,“如腫狀,腹無積聚”到大黃牡丹湯證的“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由“身無熱,脈數(shù)”到“時時發(fā)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這其實就是結(jié)腸癌突破腸道,進而腹部轉(zhuǎn)移的表現(xiàn)。

病機是由寒熱膠結(jié)這個階段朝著肉腐成膿的方向而轉(zhuǎn)化,實際上還是在似膿非膿、似血非血的階段。如果說有膿的話,實際上也是腫瘤造成局部感染的表現(xiàn),還真的不是真正的膿液。所以“似膿非膿”,我估計張仲景當時也搞不清楚,究竟是膿不是膿,他特別地有疑問。

我們再看看大黃牡丹湯這個經(jīng)方的組成。

大黃瀉熱通腑,推陳出新,活血化瘀,排毒外出,為君藥。

丹皮涼血活血,桃仁潤燥活血,為臣藥。

冬瓜仁排腸中膿血,芒硝軟堅散結(jié),消腫塊,使腑氣下行,以通為用,為使藥。

大黃,對于大家來說那就太熟悉了,但是大家只是熟悉它泄熱通腑的作用,推陳致新的作用大家大多數(shù)都不熟悉?!?a class="keyword-search"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只有三個藥提到了推陳致新。其中就有大黃。

推陳出新為什么和腫瘤有聯(lián)系呢?或者說,推陳出新的本義是什么呢?推陳出新的本義就是恢復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而腫瘤恰恰就是該衰老凋亡的細胞不凋亡了,那就成了腫瘤了,如果它能正常凋亡就好了。前幾年西醫(yī)熱點搞是“細胞凋亡學說”,其實《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早就提出了:大黃是推陳出新。難道不是我們中醫(yī)同道應該深入考慮的問題嗎?

就以這個乳腺癌為例,說雌激素過高了,西醫(yī)說的:雌激素過高了,怎么辦呀?我就用一個代替雌激素的藥,把它的位置占著,讓它發(fā)揮不了作用。這就是新陳代謝出了問題呀,大黃牡丹湯就能解決雌激素過高的問題了,它活血化瘀,排毒外出為君藥;丹皮涼血活血,桃仁潤燥活血為臣藥;再加上冬瓜子排腸中膿血、芒硝軟堅散結(jié)為使藥。

無獨有偶,《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有三味藥有推陳出新的作用,其中第二個就是芒硝。這個方子非常簡練,大家覺得好用,好用是因為它簡練。

你用來治療闌尾炎還好,但是它的本意真不是治療闌尾炎。它就好比是一個金手鐲,你卻用來當錐子砸東西,那是你自己的事。它本身不是治這個病的,你可以這樣治,只是大材小用了。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