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退回波音飛機”的新聞,引發(fā)了很多人的思考。

“原來美國造的,也不是萬能的?!?br/>“以前一說進口就覺得牛,現(xiàn)在不敢信了?!?/p>

作為一個豆制品廠的老板,我看了這條新聞,心里第一個蹦出來的問題不是飛機,而是:

  • “那咱們吃的進口豆腐干、豆奶、腐竹,真的靠譜嗎?”

因為這事啊,不只是波音出了問題,而是“外國貨”這三個字,在國人心里的信任感正在塌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你吃的“進口豆制品”,可能只是換了個包裝的國產(chǎn)貨

市面上打著“進口”旗號的豆制品不少,什么“加拿大黃豆做的豆奶粉”“臺灣手工腐竹”“日本蒸豆腐”……

但你仔細看看配料表、產(chǎn)地信息,很多其實是:

  • 原料:國外大豆
  • 生產(chǎn):國內(nèi)代工
  • 品牌:國外注冊的“洋名字”
  • 價格:翻3倍甚至5倍賣

我不說誰騙人,但你得明白,這類“進口”產(chǎn)品,本質(zhì)上是靠營銷和包裝撐起的信任。

真正的“原裝進口豆腐干”,能保證冷鏈運過來?能保質(zhì)9個月?能保住活性蛋白?

我干這行十年,說實話,很多“進口豆制品”,我自己都不敢吃。

二、你信的是“進口”,但它也許不信你

二、你信的是“進口”,但它也許不信你

豆制品是講“鮮”的東西。你想想,一塊豆腐干能從大洋彼岸漂洋過海來你碗里,靠的是什么?

防腐劑?高溫殺菌?真空包裝?還是祈禱它別變質(zhì)?

我見過一批進口“豆乳粉”,包裝得花里胡哨,宣傳“無糖、無添加、純天然”,結果一檢測,甜味劑超標、菌落總數(shù)不合格,來源國那邊根本查不到廠家。

更離譜的是,這類“進口健康食品”,很多壓根沒有備案、沒有中文標簽、沒有可追溯編號,出了事你根本不知道找誰。

我們常說:“你得信得過?!钡F(xiàn)實是:你信它,它卻不一定對你負責。

三、進口≠高品質(zhì),國產(chǎn)≠低水準,是時候重新定義信任了

三、進口≠高品質(zhì),國產(chǎn)≠低水準,是時候重新定義信任了

我工廠用的是東北非轉基因大豆,泡豆、磨漿、曬腐竹,全程拍視頻留樣。顧客掃碼,就能看到是哪批豆子、哪臺鍋、哪天曬的。

我們給的,不是噱頭,是“你能看得見的良心”

你再看一些“洋豆制品”:
包裝光鮮、廣告動人,但你問問它:

  • 你豆子哪來的?
  • 是誰做的?
  • 有無檢測報告?
  • 防腐劑、漂白劑加了多少?它啥也說不出來。

所以我們今天要重新想想:信任,不是靠“進口”兩個字得來的,而是靠“透明+責任”一點一點積累的。

四、國產(chǎn)豆制品如何贏回消費者的心?

四、國產(chǎn)豆制品如何贏回消費者的心?

咱們自己人得爭氣。以下是我這幾年親身總結的幾點經(jīng)驗:

? 1. 原料必須說得清

你用的是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哪來的黃豆?有沒有驗收標準?說清楚,不怕問。

? 2. 工藝流程必須透明

現(xiàn)在消費者愿意看你曬工廠、看你泡豆?jié){、看你怎么封袋打碼,而不是一堆看不懂的“企業(yè)宣傳片”。

? 3. 檢測報告必須真

你說無添加,得有檢測;你說高蛋白,得有數(shù)據(jù)。別讓一句“我們不添加”成了空口無憑。

? 4. 出事敢負責,才叫有品牌

別怕問題,誰做食品都可能出點小意外。最怕的是裝死、刪評論、甩鍋。

我們廠有次發(fā)貨途中受潮,顧客說味道不對,我們立馬全額退款+寄送新貨。后來那位顧客成了我們品牌最忠實的推薦人。

五、消費者該怎么辦?別盲信洋貨,學會火眼金睛

五、消費者該怎么辦?別盲信洋貨,學會火眼金睛

這年頭,進口不代表高品質(zhì),國產(chǎn)也不再是低人一等。咱們普通人選豆制品,可以從這幾個維度入手:

  • 看標簽:有中文、產(chǎn)地、配料表,SC碼清晰;
  • 看品牌:能掃碼溯源、有官網(wǎng)、有用戶評價;
  • 看狀態(tài):顏色自然微黃、有豆香、無異味;
  • 看價格:低于成本的產(chǎn)品,十有八九“有貓膩”。

一分價錢一分貨,五塊錢一大袋“進口腐竹”,你覺得可能嗎?

寫在最后:信任,是做出來的,不是包裝出來的

從波音退貨,到豆制品進口,我們正在經(jīng)歷一個“打破幻想、重建標準”的過程。

過去我們以為洋貨就是好貨,現(xiàn)在我們知道——透明、負責、講真話,才是一個品牌的底氣

作為一線食品人,我會繼續(xù)堅持用良心做豆制品,用實話打動消費者。也希望你在每次選購的時候,不光看包裝,更要看這背后的人和工廠,是不是拿得出“真本事”。

你吃過哪些讓你失望的“洋品牌”?或者有哪些國產(chǎn)豆制品讓你驚艷過?歡迎留言一起聊聊。

?? 點個贊+轉發(fā),讓更多人看見真正能信的“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