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

俗話說:“清明斷雪,谷雨斷霜?!?/p>

谷雨節(jié)氣前后,各地氣溫開始回升。

降雨增多,濕氣大,天氣變化莫測。

我們應遵循自然節(jié)氣變化,針對氣候特點進行谷雨養(yǎng)生。

吃好三樣

  • 吃苦去火

【材料】苦菊、大蒜、花生米,

鹽、味精、老醋、白糖、香油

【做法】苦菊洗凈,改刀;花生米壓碎;大蒜剝皮,砸成蒜泥。

以上材料裝入盤中,撒上調料拌勻即可。

【功效】苦菊是屬于涼性的食材,具有相當顯著的去火作用。

特別是對于肝火旺盛、胃腸有積熱的人來說,非常適宜。

能調理喉干舌燥、口臭胃酸、口腔潰瘍等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吃鴨祛濕

【材料】老鴨半只、海帶半斤、蒜數瓣、姜一塊、枸杞一把。

【做法】老鴨整理干凈,切成大塊;海帶洗后切片,老姜拍爛待用。

將鴨塊倒入干鍋中翻炒,待皮中的油爆出即可。

水燒開后倒入炒好的鴨塊、海帶,加入準備好的老姜、枸杞,大火燉開后轉小火燉至肉爛。

【功效】鴨肉是溫補之物,有利水祛濕的功效,而且滋肝養(yǎng)氣,補陰虛,補而不燥,又容易消化。

海帶是一種同時具有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的蔬菜,最典型的特點是富含碘和能量低,有降血糖、降血脂、預防腫瘤的作用。

  • 吃豆去燥

【材料】毛豆1斤,干辣椒,花椒,姜片,八角,鹽。

【做法】毛豆仔細清洗,剪掉毛豆兩頭

鍋中倒入清水,放入八角、花椒、生姜和干辣椒。

大火燒開后放入毛豆,放入鹽開鍋后,中小火煮5分鐘。

關火,用余溫燜熟毛豆即可。

【功效】毛豆,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

《本草綱目》記載,毛豆能:“健脾寬中,潤燥消水,解毒消瘡?!?/p>

鹽水毛豆做法簡單,是一款營養(yǎng)簡單的美味小涼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喝好三樣

  • 谷雨養(yǎng)生湯

谷雨養(yǎng)生湯,是清代名醫(yī)吳鞠通所創(chuàng)。

【材料】鴨梨半個,荸薺5個,藕30g(或用甘蔗50g代替),麥冬15g,鮮蘆根15g

【做法】以上材料洗凈切塊,用鍋煎水1000ml,下鍋煮沸,加入少許冰糖調味。

于谷雨當天,上午9點至11點,下午5點至7點之間,各取汁500ml飲用。

【功效】上午服用,可提升陽氣;下午服用,可以滋陰生津。

  • 珠玉二寶粥

珠,指的是薏仁;玉,指的是山藥。

【材料】生山藥60克,生薏苡仁60克,柿餅30克

【做法】先把薏苡仁煮至爛熟,再將山藥搗碎,柿餅切成小塊,同煮成糊粥。

【功效】山藥味甘性平,能補益肺、脾、腎之陰氣,強筋骨,豐肌體。

單用山藥,略有滋膩,故另加薏仁以祛濕清熱,可增強健脾除濕之效。

  • 蔥棗安神水

【材料】紅棗22枚,蔥白6根。

【做法】紅棗洗凈,用水泡發(fā);蔥白(連須)洗凈備用。

先將棗用大火煮沸,約25分鐘;

再加入蔥白,小火煎煮15分鐘,吃棗喝湯即可。

【功效】安心神,益心氣。

適用于氣血不足引起的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等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做好三樣

  • 宣泄以養(yǎng)肝

暮春時節(jié),花草樹木隨風輕搖,舒展生長。

中醫(yī)認為春氣與肝氣相應,宜保持肝氣暢達。

如肝氣郁結,就易引發(fā)抑郁、悲傷等情緒滋生,甚至患上精神疾病。

此時,人們可以站在高處遠望,向他人傾訴心中的不良情緒,或郊游時大聲呼喊、唱歌,把不良情緒及時宣泄出去,舒展肝氣。

心中怏怏不快,還可以按摩十宣穴(手指尖端,左右共10個)來舒緩。

  • 防寒以健脾

中醫(yī)認為,“脾旺四季”。

在每個季節(jié)結束前的18天,都是脾臟當令之時。

谷雨正值春夏交接,是脾臟當班的時間段。

濕為陰邪,易損陽氣,易傷脾胃。

腸胃積滯較重的人,容易受濕冷侵襲而患病。

此時除濕健脾,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諺語:“谷雨夏未到,冷飲莫先行。”

由于谷雨節(jié)氣升溫較快,有些人迫不及待地吃起冷飲來。

此時天氣雖暖,但不穩(wěn)定,仍未到炎熱的夏季。

食用冷飲,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腸胃不適。

  • 靜坐以益腎

孫思邈提出,此時宜:“懶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順天時?!?/p>

“懶散形骸”是指,要放松身形,保持四肢柔軟輕松。

谷雨正值春夏之交,人體氣機發(fā)散,稍微一動就會出汗。

汗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津液充足,到夏季時才能氣血旺盛。

不要太束縛自己的身體,否則不利于氣血的流通。

出汗過度,則會影響整個夏天的氣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