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往年到了谷雨前后,我總有個小疑惑:同樣是菜市場買菜,怎么感覺每年春夏換季的時候,蔬菜價錢忽然就變得很接地氣?而且好像怎么做都特別好吃。前幾天買菜,菜販子笑呵呵地跟我說:“姑娘,現(xiàn)在這菜,咋做咋嫩。”我半信半疑地拎了一大袋回去,結(jié)果真沒騙人,味道比平時好太多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來這還是去年偶然跟著家里長輩一起去早市的經(jīng)歷。當時我正愁著早餐吃什么,看到好幾撥人都在搶一新鮮的“毛豆”,當時還納悶,毛豆不是夏天才有嗎?大爺大媽很熱情,邊剝豆邊嘮嗑:“這會兒的毛豆剛上市,嫩得很,看著吧,谷雨以后的菜,就是香!”確實,沒錯,今年我又試了一圈,六道便宜得不像話、幾步能搞定的時令菜,堪稱我的谷雨快樂源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起來,谷雨之后的菜真有點寶兒的意思——味道鮮、價格低、做法簡單。我也正好分享下自己體驗和一點點小心得,感興趣的朋友咱們就一塊嘮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先說豌豆配臘肉。我家偏愛點咸口的,這兩樣食材現(xiàn)在正當打,豌豆自帶那種糯米般的清香,小臘肉切點薄片翻炒下,滿屋都是飯香味。最妙的是,豌豆這個季節(jié)特嫩,哪怕手殘黨操作也不會炒老,臘肉也是家里常備,不用花太多錢,市場溜一圈,五塊錢豌豆夠一家四口。要說品牌,這倆食材其實沒太多“高檔貨”一說,無非就是新不新鮮,臘肉買本地的老攤子手工腌制的最好吃,便宜得很,比網(wǎng)上那些花里胡哨包裝的好多了。豌豆挑粒飽實的,按個摁不出水就說明不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捎帶說下春筍胡蘿卜燒豆腐。春筍最近基本進入尾聲,趕上還不貴。筍的新鮮度直接決定口感,老一丁點就干柴,買的時候用手掂掂,重的一定水分足。再配軟豆腐、小胡蘿卜,切大塊別切薄,入鍋小火燜燜,出鍋是真鮮甜。胡蘿卜我有時會貪便宜買袋裝的,結(jié)果水分跟本地市場比差了些,微微發(fā)苦,教訓(xùn)記住了。豆腐建議別圖便宜買“快件豆腐”,一般攤主現(xiàn)做的散裝最正宗,特別細膩軟和。其實豆腐也是門手藝,看著成本低,細看料不錯的反倒便宜一分。哦,切記,這菜千萬別亂加重油重料,清清爽爽是真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到蠶豆雞蛋炒飯,哈哈,這簡直屬于我學(xué)生時代一日三餐的常駐嘉賓了!蠶豆蛋白多,稍微焯下水,跟蛋炒飯一起就是雙份滿足。而且隔夜剩飯用起來,一點不浪費,香得不得了。不夸張講,蠶豆蛋炒飯能吃出春天的清新脆感。市面上蠶豆顏色透綠的最新鮮,有些賣得超級便宜,但殼太老,挑的時候捏捏軟硬再決定吧。蠶豆被嫌棄口感厚實的,多半是沒選好。炒飯別怕單調(diào),撒點蔥花再淋點生抽,整個廚房都護起飯香氣來,真想讓鄰居也嘗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講真,馬蘭頭這東西,就是一等一的“田野味道”了。每年春末,我媽就吆喝全家去河堤邊薅馬蘭頭,回來洗凈切碎、和香干拌一拌。馬蘭頭焯水過火,香干要選擇緊實口感的那種,配點熟芝麻和香油,就是頂級冷盤。現(xiàn)在市面上野生馬蘭不算貴,自己動手采當然更有成就感,還省錢!不過嫌麻煩的話,直接去小菜市場買現(xiàn)成的也行,別買包得嚴嚴實實的盒裝貨,味道淡了,貴還不地道。說回家常,那味兒就是小時候春游時的泥土香,吃一次絕不會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有絲瓜炒毛豆。兩樣菜都是青綠色,配點蒜末鹽,小火清炒,別提多好看了。絲瓜剛上市,價格真心友好,毛豆也都是五六塊一斤,家常菜里簡直無敵CP。前陣子圖省事,順手買了超市裝好毛豆,卻發(fā)現(xiàn)筋好多,糊嘴。后來學(xué)乖了,只買散裝,自己剝麻煩是麻煩了點,但出來那味兒完全不同。絲瓜選直身、四面棱,表皮細致,別貪大不劃算。大了里面空,沒啥甜味。切絲瓜其實有小竅門,刀子蘸點水,不沾手,入口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說說西葫蘆木耳炒雞蛋,這三樣食材都隨處可見,全下鍋就是家常味。其實木耳最省錢,散裝的袋裝貨用水泡發(fā)能漲一大鍋,還是得仔細洗幾遍,不然容易夾雜沙土影響口感。西葫蘆緊實、新鮮,沒有軟塌的青皮最好。雞蛋選普通土雞蛋或本地養(yǎng)殖,兩塊錢一顆都值。朋友說炒出來“沒味兒”,其實東西鮮了,簡單胡椒鹽就夠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說吧,谷雨之后的菜,最迷人就在于鮮和實在。我自己是越來越懶,喜歡那些原料簡單、操作省心的家常菜。有時候還會鬧點小烏龍,比如做春筍燒豆腐時油點大了被我媽吐槽“味道搶跑了”,再比如有次手機刷視頻,一不留神馬蘭頭焯老了,結(jié)果只能自己啃下去……但就算如此,每次端上桌,還是會被家人笑著說“天兒一暖,這菜就是清口。”

價格和選擇也很有意思,大部分強身“時令菜”都靠搶鮮、靠手快手巧。超市雖然方便,味道卻差些火候。要說做菜省錢又吃得愜意,真的得多逛逛早市、小攤子,老板娘都能幫你挑到最新鮮的。比起那些打著“生態(tài)有機”牌子的高價貨,我更相信攤頭那句實話實說:“姑娘你看,這剛下來的!便宜,別挑了!”有幾分人情味呢。

最后我真心建議,谷雨以后的菜千萬別怕嘗試,看到啥新鮮、便宜就買點回家試試。別追求復(fù)雜的做法和包裝廣告,食材新、下鍋快、吃著香,才是生活的底氣。要說還有啥期待——可能就是希望城市更多小攤子不被大超市“同質(zhì)化”擠掉吧。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家常菜,才有咱這個季節(jié)的鮮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