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每年到了春末夏初這會兒,我都開始犯嘀咕:為啥感覺人容易累,有時候起床腿軟,晚上睡覺還愛做夢?后來聽家里老人念叨,才知道咱身體這時候換季,血氣正“轉(zhuǎn)場”,缺點啥東西都容易反應(yīng)出來。特別是女性和老人,時不時還說“臉色不好看”“指甲發(fā)白”,一查網(wǎng)上科普,原來鐵元素跟這些都脫不了干系。

我就順藤摸瓜研究了一下,發(fā)現(xiàn)咱們中國老百姓流傳很久的“2紅2蔬1果”補鐵餐,真不是隨口喊的。全家老少,誰吃誰精神。比如兩種紅肉牛肉、羊肉,兩個蔬菜——菠菜、黑木耳,再加上補氣養(yǎng)血的紅棗,搭配著來,別提多滋潤。吃法各地有差別,但原理類似:鐵好吸收,營養(yǎng)全,搭配得當(dāng),孩子學(xué)習(xí)、老人養(yǎng)生、上班族抗疲勞,全帶勁。

牛肉羊肉這倆字一出,可能你和我一樣下意識想到:貴!但細(xì)品一下,現(xiàn)在市場牛羊肉區(qū)分也挺多了。前陣子我去樓下肉攤,牛腱子六七十塊一斤,羊腿貴得更夸張。但要問攤主有沒有更實惠的部位,答應(yīng)得十分利索。譬如牛肉里的黃瓜條、板腱,或者羊肉里選前腿,價格就得親民很多。

牛肉嘛,我家常吃的其實不是貴得飛起的雪花、和牛,而是新鮮國產(chǎn)黃牛肉。一般燉蘿卜、煮牛腩面用的是牛腩和牛腱。牛腱子雖筋多,但燉久了那口彈牙勁道,絕了。羊肉大部分時候我買的是羊前腿,好切片,肥瘦適中。家里老人不喜歡膻味,我會用點蔥姜料酒提前腌制,簡單幾步就能燉一鍋清湯羊肉,剩下的羊湯涮點面條,倍兒有滋味。

其實,買這些肉時我也“踩過雷”。有時候菜市場標(biāo)價便宜得離譜的牛肉,回家燉半天都柴得嚼不動……問了攤主才明白,有的牛肉確實凍存時間長了,鮮味難保。我現(xiàn)在一般都挑有點濕氣但不會發(fā)黏的,肉色自然。熬牛肉湯的時候,肉香氣濃、湯色清的是我的標(biāo)準(zhǔn);羊肉要則是肉皮緊實、色澤紅潤。我朋友愛買超市盒裝,優(yōu)點是干凈、品控高,但就是得盯活動,平時打特價時,多囤點分裝冷凍挺劃算。

說完兩紅,再說2蔬。這個季節(jié)的菠菜,真是嫩得不像話。老一輩說“春天的菠菜賽人參”,不完全是夸張。春末夏初新菠菜,根紅葉綠,炒出來香氣特別濃,關(guān)鍵是鐵含量高、維生素多,養(yǎng)血潤燥,還不長膘。

買菠菜我一直有心得:現(xiàn)摘的根部要鮮紅又濕潤、葉片挺闊,收拾起來葉脈不發(fā)黃。村口大娘的菠菜雖然帶點泥巴,要自己多洗兩道水,但真的比超市保鮮盒裝的要嫩。菠菜我愛焯水拌香油,還加點花生米,咸口來點蒜泥,甜口加點醋和白糖,夏天一盤,清爽又下飯。

還有黑木耳,也別看不起。小時候農(nóng)村總聽老人說:春天吃點黑木耳,清腸潤燥還能養(yǎng)血補鐵??茖W(xué)說法是鐵元素出奇地高,纖維素也豐富。本地土木耳果然更加肉厚。別的地方吃的木耳往往薄軟、有點碎,自己晾干的木耳泡發(fā)后是那種厚實、有嚼勁的。

我平時喜歡涼拌黑木耳,焯水不超一分鐘,兌點辣椒油和香醋或者加點芹菜絲、胡蘿卜絲,微辣微酸,最爽的是咬一口脆彈。在外面餐館點這道菜貴,回家操作其實老省心了。朋友買過網(wǎng)紅大牌木耳,說是純山林、天價包裝,泡完卻發(fā)現(xiàn)味道和本地農(nóng)家木耳差別不大……果然還是品質(zhì)和新鮮最重要。

再有就是紅棗,這個“鐵元老”可不能忽視。紅棗老少皆宜,女人補氣血不用說,小孩熬粥、老人煲湯也能加。我自認(rèn)吃過大半個中國的紅棗:新疆的和田棗、山東的金絲棗、河南的新鄭棗,個頭有大有小。街邊攤賣的便宜棗大多干癟、糖精味重。

想吃好點的,推薦每次買小袋干棗,顏色紅亮、皮薄肉厚、手感干爽的是好貨?;丶抑笾唷⒄裘罪埣狱c紅棗,甜香味溢滿廚房!有次我試著用紅棗夾核桃,家里孩子一吃上癮,平時小零嘴也健康。

搭配吃法我也在嘗試中摸索出幾套“王牌組合”:
牛肉和菠菜一鍋出,來個番茄牛肉菠菜湯,口感鮮香,補鐵還順口潤腸。
羊肉和黑木耳燉一起,少許紅棗點綴,羊肉不膻木耳糯,湯頭暖胃,既潤又養(yǎng)。
菠菜黑木耳涼拌,配牛羊肉燒菜當(dāng)配菜,飯桌顏值up up,吃著解膩利口。
紅棗最萬能,煮粥、泡水、煲湯、燉肉、零食全能手。

當(dāng)然,咱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智慧也不完全迷信某種食材“補鐵神效”,更多講究的是搭配和葷素同補。老話說“肉蔬兼養(yǎng)、果蔬輔佐”其實真有一套道理。我的生活實踐下來,全家老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喜好——媽媽愛牛肉餡餅、爸喜歡羊肉燉粉條,我愛菠菜和黑木耳拌拉皮,孩子上學(xué)前喝一碗紅棗燕麥粥,精神頭就帶起來了。

說點小“翻車”趣事:去年我心血來潮想省事兒,一口氣網(wǎng)購了8斤紅棗,家里差點一年都沒吃完……后悔得腸子青。再有一次為了省錢買了凍牛肉,回家燉不爛,家里老人都抱怨說“這肉咬得掉牙”。后來朋友提醒,少買多買頻買,量不在多而在精。市場有特價就買些質(zhì)地新鮮的,分裝冷凍真是王道。
吐槽一下部分“品牌紅肉”打的健康補鐵旗號:價格溢價過高,實際味道算不上突出;還有超市精裝“洗切”蔬菜,雖然省心但水分流失太快,不如自家手洗新鮮。經(jīng)驗來看,倒是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好貨,性價比一直杠杠的。
最后做個總結(jié)——春末夏初,要想家人氣色好、身體棒、少生病,試試“2紅2蔬1果”。別只盯著補品保健品,桌頭這一鍋一盤才是最實際、最養(yǎng)人的良方。我的建議是,靈活挑選、量力而行,每周飯桌變換花樣,抓緊應(yīng)季新鮮,老少皆宜不會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