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領先西方地理大發(fā)現(xiàn)近半個世紀,七萬余海里航程書寫中國航海史上的壯麗篇章。鄭和七下西洋,從江蘇出發(fā),歷經(jīng)三十余國,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

2025年是鄭和下西洋620周年。4月20日,南京圖書館攜手泰國國家圖書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等海內外十多家圖書館共同舉辦的“揚帆書?!せヨb文明——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大型閱讀推廣活動啟動,追尋航海傳奇,探秘海洋智慧,再啟絲路華章。

溯源流:鄭和艦隊將“China”的文明印記鐫刻在海上絲路

從“花枝不斷四時春”的云南昆明,到六朝古都南京,15世紀航海家鄭和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探尋中國向海圖強的歷史征程,書寫海洋文明的璀璨華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云南省圖書館館長楊和祥介紹,云南是鄭和故里,這位15世紀的偉大航海家,從云南走向世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京圖書館館長陳軍說,南京是鄭和下西洋的策源地,鄭和航海寶船的主要制造地,也是鄭和的任職地和身后歸屬地。作為鄭和的第二故鄉(xiāng),南京留有諸多鄭和相關遺跡,見證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豐功偉績。

620年前,鄭和船隊從江蘇蘇州太倉劉家港拔錨啟航。蘇州圖書館館長接曄認為,這片土地不僅見證了寶船列陣、千帆競發(fā)的航海盛景,更積淀著航海先驅“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

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是以福建福州的長樂作為舟師的駐泊地和開洋起點。福建省圖書館館長葉建勤自豪地介紹,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也是21世紀海上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絲綢之路的核心區(qū)。

鄭和船隊攜帶絲綢、瓷器、茶葉,換回香料、寶石、珍稀動植物,促進了中國與沿途國家的物資交流,刺激了民間海上貿易的發(fā)展,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繁榮。江西省圖書館館長高瀾說,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乘著鄭和艦隊的浩蕩風帆,將“China”的文明印記鐫刻在海上絲路。

早在15世紀,鄭和的船隊便已到訪新加坡及東南亞地區(qū)。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合作發(fā)展部主任 Lin Li介紹,鄭和艦隊停泊的“龍牙門”(即今吉寶港),見證了這段塑造區(qū)域發(fā)展的重要海上交流史。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總館長Edy Irwan bin Zulkafli說,鄭和的到來為中國與馬來世界建立了早期的外交和文化聯(lián)系,至今仍在啟迪人們促進跨文化理解與和平合作。

曬典籍:鄭和隨行人員的海外見聞錄被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傳世的文獻典籍,是歷史風帆的見證,為今人打開一扇對話先賢的窗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京圖書館館藏的《星槎勝覽》《龍江船廠志》《瀛涯勝覽》《西洋番國志》《武備志》等典籍資源,記錄了鄭和下西洋始末,定格了古代中外交往的難忘細節(jié)。明代典籍《星槎勝覽》的作者費信,曾隨鄭和四下西洋,到過22個國家和地區(qū)。他每到一地,抓緊公務之余,“伏幾濡毫,敘綴篇章,標其山川夷類物候風習,諸光怪奇詭事,以儲采納,題曰《星槎勝覽》?!?/p>

福建省圖書館館長葉建勤推薦了《瀛涯勝覽》。這是一部海外見聞錄,由鄭和隨行、翻譯官馬歡歸來后所撰寫。馬歡將鄭和下西洋時親歷的二十國的航路、海潮、地理、國王、政治、風土、人文、語言、文字、氣候、物產(chǎn)、工藝、交易、貨幣和野生動植物等狀況記錄下來,從永樂十四年開始著書,經(jīng)過35年修改和整理,終于在景泰二年定稿。其明末祁氏淡生堂抄本現(xiàn)收藏于福建省圖書館,被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合作發(fā)展部主任 Lin Li介紹,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珍藏了大量與鄭和下西洋相關的文獻資料,其中尤以《茅坤圖》最為珍貴。《茅坤圖》又稱《鄭和航海圖》,是鄭和下西洋時航路的記錄,收錄在明茅元儀編的《武備志》中。

共展望:從典籍到歷史遺跡,從無字句處讀星辰大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經(jīng)過620年的歲月沉淀,鄭和文化的影響力愈發(fā)廣泛?!标愜娬f,作為活動的發(fā)起方,南京圖書館將通過文化走讀、名人分享、名家講座等特色活動,帶領讀者走近鄭和,了解中國古代航海史上的那段壯麗歲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南京、太倉到福州、泉州,鄭和船隊留下了許多碼頭遺跡、碑刻銘文歷史遺跡和民間傳說,等待更多人用腳步丈量歷史、汲取前行的智慧與力量。太倉市圖書館館長沈潔介紹,鄭和出航前祭拜媽祖的天妃宮依然香火鼎盛,高達十八米的鄭和塑像始終瞭望著出海的方向。至今,鄭和紀念館、瀏河天妃宮等遺跡,仍在訴說著吳地文化中開放包容、勇立潮頭的精神特質。泉州市圖書館館長陳文革介紹,泉州有許多地名與鄭和有關,比如惠安接官亭、鄭和堤、三寶宮等,鄭和下西洋與泉州海絲文化交融共生,見證了中國向海圖強的歷史征程。福州市圖書館信息服務部主任黃夢玲認為,鄭和船隊的探索精神融入了福州的城市血脈中。云南省圖書館館長楊和祥也表示,鄭和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繼續(xù)指引著人們前行。

“以典籍為舟、閱讀為帆,在浩瀚的書海中續(xù)寫文明互鑒的新篇章?!备邽懕硎?,江西省圖書館特別策劃推出“絲路丹青”主題系列活動,讓讀者在共同觸摸歷史經(jīng)緯的文明弧光中,傳承跨越時空的鄭和精神。昆明市圖書館館長夏熹發(fā)出邀約:昆明“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誠邀大家來昆明探訪鄭和故里。

泰國國家圖書館館長 Bubphar Chuchat認為,鄭和的龐大艦隊穿越亞洲、印度、中東和非洲,促進了貿易和文化交流,“就像鄭和的航行一樣,我們相信書籍可以連接遙遠的土地,一頁接一頁地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毙录悠聡覉D書館管理局合作發(fā)展部主任Lin Li也表示,他們多次通過各類展覽,向讀者展示鄭和這位歷史人物的重要貢獻。

620年斗轉星移,鄭和儼然已化身為一本“大書”。我們可以徜徉字里行間,感受典籍里的星辰大海,也可以走出書齋,走近一處處歷史遺跡,從無字句處讀書。

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劉靜妍/文 倪鈺/視頻后期

(部分圖片、視頻素材由南京圖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