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回暖
動物們也開始躁動起來
較平日更容易傷人
此時也是狂犬病的高發(fā)期
有醫(yī)院每天接診200例
犬傷科門診量大幅增加
在浦南醫(yī)院犬傷科
因貓狗傷而前來就診的患者
近期呈上升趨勢
目前每天的就診人數(shù)
在200人次左右

市民俞先生不小心寵物狗咬傷了,由于傷口較深,便前來就診。
醫(yī)生為俞先生做了15分鐘的傷口沖洗,并注射了疫苗。
就在俞先生剛離開診室的時候,一個年輕的患者急忙走了進來,他的手被流浪貓給抓傷了。

還有一位母親帶著女兒前來處理傷口,孩子和同學撫摸校園里的流浪貓,結(jié)果 手背被抓傷 。
醫(yī)生介紹,當下天氣轉(zhuǎn)熱
因貓狗傷前來就診的患者
不斷上升
記者了解到,上海已進入犬傷就診高發(fā)期。多地醫(yī)院數(shù)據(jù)顯示,夏季門診量較秋冬增長50%-100%。
一方面,高溫導致寵物易煩躁,攻擊性增強;
另一方面,消費者夏季衣著單薄,皮膚暴露面積大,更易被咬傷。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隨著城市寵物友好空間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毛孩子”有了和“小伙伴”見面的機會,動物“聚會”時往往比較激動,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寵物“誤傷”人的機會。
醫(yī)生提醒:
狂犬病致死率幾乎是百分百
一旦被貓狗等抓咬傷
要及時就醫(yī)處理
記者了解到,根據(jù)上海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公開信息顯示,目前,上海16區(qū)均有醫(yī)療機構(gòu)設(shè)有犬傷門診并提供24小時首診服務。
【相關(guān)科普】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終導致死亡。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儲存宿主動物包括食肉目動物和翼手目動物,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貓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儲存宿主,均可成為傳染源,進而感染豬、牛、羊和馬等家畜??袢∫赘袆游镏饕ㄈ?、貓科及翼手目動物。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和蛇等不感染和傳播病毒。在我國,主要通過狗、貓傳播給人類。
2、狂犬病的傳播途徑
動物咬傷:這是狂犬病傳播給人類的主要途徑,尤其是被感染的狗咬傷。
密切接觸:接觸感染動物的唾液,如通過舔舐開放性傷口或黏膜(如眼睛、鼻子、嘴巴)。
罕見途徑:理論上,通過器官移植或吸入蝙蝠洞穴中的氣溶膠也可能傳播,但這些情況極為罕見。
3、狂犬病的癥狀
狂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通常為2~3個月,但也可能短至幾天或長達1年以上(極為少見)。癥狀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前驅(qū)期:以不適、厭食、疲勞、頭痛和發(fā)熱等不典型癥狀開始,50%~80%的患者會在原暴露部位出現(xiàn)特異性神經(jīng)性疼痛或感覺異常(如癢、麻及蟻行感等)還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惡心、焦慮、失眠等非特異性癥狀。
興奮期:狂躁型患者出現(xiàn)極度興奮、恐懼水聲(恐水癥)、吞咽困難、肌肉痙攣等癥狀。麻痹型患者無典型的興奮期及恐水現(xiàn)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xiàn)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diào)、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麻痹期:肌肉逐漸癱瘓,最終導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4、預防狂犬病
疫苗接種:人類在被可能感染的動物咬傷后,應立即接種狂犬病疫苗。
避免接觸:正確與寵物相處,避免激惹動物。避免與未接種疫苗的動物接觸,特別是流浪狗和野生動物。
及時處理傷口:被動物咬傷后,應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清洗傷口,并盡快就醫(yī)。緊急聯(lián)系方式:保存犬傷門診或急診室的緊急聯(lián)系方式,以備不時之需。
5、被寵物咬傷怎么辦?
清洗傷口:立即用大量流動弱堿性液體或清水沖洗傷口,至少持續(xù)15分鐘。避免用力搓揉傷口。
止血:如果傷口出血較重,用干凈的布或繃帶輕輕壓迫止血后立即就醫(yī)。不要試圖用止血帶緊勒傷口,以免導致組織損傷。
去除異物:小心去除傷口內(nèi)的任何異物,如毛發(fā)、泥土等。使用鑷子或戴手套的手指進行,避免進一步損傷。
就醫(yī):即使傷口看似輕微,沒有明顯肉眼出血,也應盡快就醫(yī),以便專業(yè)評估和處理。
專家提醒一旦狂犬病癥狀出現(xiàn),幾乎無法治愈。因此,預防至關(guān)重要。對于被咬傷的人,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單克隆抗體等被動免疫制劑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發(fā)作。
本文綜合自:新聞坊、東方網(wǎng)、上海疾控等
相關(guān)作者:鄭貴勇、楊祎晨、宋健、劉軼琳
微信編輯:皮小姐
◢ 猜你喜歡↓↓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點擊下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