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星過頂西飛廠區(qū),大批嶄新運-20B準備交付,這年產量有25架了吧?

不久前拍攝的最新衛(wèi)星圖片顯示,西飛廠區(qū)停滿了即將交付的運-20戰(zhàn)略運輸機,數(shù)量有17架之多,其中大部分是換裝了渦扇-20“大酒桶”的改進型運-20運輸機。渦扇-20發(fā)動機裝配于運-20B運輸機,標志著中國在大涵道比大推力軍用渦扇發(fā)動機領域已經躋身世界最前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意味著改用國產渦扇-20發(fā)動機的完全版的運-20運輸機的產能已經爆發(fā),年產二三十架不在話下。中國的運-20已成為世界上最強的量產型大運輸機。

西飛在生產運-20運輸機時還采用了極為先進的脈動生產線,所謂脈動生產線,是指通過設計飛機裝配環(huán)節(jié)中的各個流程,完善人員配置與工序過程,把裝配工序均衡分配給相應作戰(zhàn)站位,讓飛機以固有的節(jié)拍。

然后在站位上進行脈沖式移動,至于操作人員則要在固定站位完成飛機生產裝配工作。這與此前使用的固定機位裝配方式相比,裝配周期被進一步縮短,整機生產速度明顯加快,從而讓產能也相應得到大幅提高。需要說明的是,我國航空工業(yè)第一條飛機總裝脈動式裝配生產線,就來自中航西飛,所以在運-20的產能問題上,我們只需靜待佳音即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很多人提出:運-20運輸機的下一步改進型,會不會像C-17那樣增加一對翼梢小翼,可以增加一定的航程。

有觀點認為沒有必要。有一個說法是,上單翼的運輸機沒必要加翼梢小翼。

一般民航客機是下單翼上反角,翼間受到的誘導阻力大,一般加裝一個翼尖小翼。軍用運輸機是上單翼下反角,收到的誘導阻力很小,所以一般不加翼尖小翼。

C-17最開始的設計也沒有翼梢小翼,但是第一版方案設計完成后,設計人員悲催地發(fā)現(xiàn),翼展尺寸略微超過了美國空軍標準停機位的寬度尺寸。因此不得不修改設計,加上翼梢小翼,讓飛機在保持機翼升力不下降的前提下,翼展尺寸也不超標。

因此運-20沒必要安裝翼梢小翼。但運-20未來的發(fā)展型可以拉長機身,搞一款加長型運-20L,或者20plus ,20pro,20max......

運-20戰(zhàn)略運輸機從2016年開始正式入列中國空軍服役,至今已有9年時間,按照年產量10~12架計算,目前運-20的保有量可能超過架左右。換發(fā)改進型的運-20B也有十幾架。

運-20運輸機的總數(shù)量已經超過俄羅斯空軍的伊爾-76機群,僅次于美國C-17運輸機,成為世界第二大戰(zhàn)略運輸機機隊。俄羅斯空軍目前能飛的伊爾-76只剩下70多架,新生產的伊爾-76MD90只有12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未來,包括加油機等特種機在內,運-20至少能生產300架以上,才能滿足我們戰(zhàn)略空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