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何把千巖萬壑畫出3D感?

這位明末清初的畫家

用“非黑無以顯其白”的理念

開創(chuàng)了山水畫的新境界

三個看點,帶你認識龔賢的《千巖萬壑圖》

01

3D版千巖萬壑

看“黑畫”大師如何玩轉水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千巖萬壑圖》(局部)

《千巖萬壑圖》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龔賢

創(chuàng)作的一幅紙本水墨

畫作名稱直接點題:千巖萬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千巖萬壑圖》(局部)

整幅畫不但氣勢磅礴

而且內容十分豐富

有山巒、林木、屋舍、泉水……

雖然元素多,但是極具“空氣感”

這種恰到好處的視覺體驗

來自龔賢對黑白關系的“拿捏”

龔賢的繪畫風格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分別是“白龔”“灰龔”和“黑龔”

他的早期作品簡潔凝練

主打“少少許勝多多許”

被稱為“白龔”

40歲之后,逐步進入“灰龔”階段

這一時期的作品,黑白對比相對柔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千巖萬壑圖》(局部)

“黑龔”是龔賢最具代表性的風格

《千巖萬壑圖》更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作

“黑龔”的形成除了與其人生境遇相關

也與當時西洋繪畫技法的傳播有緊密聯(lián)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千巖萬壑圖》(局部)

在這幅《千巖萬壑圖》中

龔賢充分運用明暗關系體現(xiàn)山體的造型

大大超出傳統(tǒng)中國畫以線造型為主的范疇

可以說是中國繪畫史上

首次明確將光影和黑白對應起來的人

02

龔賢是誰?

“金陵八家”之首

金陵畫派是由明末清初

聚集在南京地區(qū)的一批畫家組成的

代表人物主要有

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8人

被稱為“金陵八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龔賢行草書七律詩軸,故宮博物院藏。

龔賢不僅“十三便能畫”

而且詩文、書法也十分厲害

被認為是“金陵八家”之首

“金陵八家”以山水為創(chuàng)作主題

畫風不盡相同

大多取材于南京一帶的風光

被認為是清初畫壇的“重丘壑”一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千巖萬壑圖》(局部)

龔賢的山水畫源自傳統(tǒng)

又有別于傳統(tǒng)

他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

建立起自己的作畫法則

在龔賢的作品里

主要和次要、整體和局部之間有別且有序

黑白運用比例合理

水墨層次豐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千巖萬壑圖》(局部)

在《千巖萬壑圖》中

由于染的比重加大

畫面呈現(xiàn)出輕薄透明的光感

讓觀者感受到了一位畫家以極致的筆墨韻致

展現(xiàn)出的高級審美情趣

03

穿山越嶺

畫出四季的壯麗山河

從春到夏

畫家們穿山越嶺

將四季山水定格在畫中

如何用水墨展現(xiàn)壯麗山河?

看這些“大咖”揮毫潑墨

江南春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徵明《江南春詞意圖卷》(局部)。點擊圖片,感受江南春意↑

綠茸茸的顏色從裸露的土壤里冒出了頭

遠處江面上,幾艘柳葉快船順江而下

空氣中彌漫的

是樹芽的澀味、青草的甜味

江水的腥味、花朵的香味

紙上一筆春風也沒畫

卻能聞到整個春天

看泉聽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寅《看泉聽風圖》(局部)。點擊圖片,一起看泉聽風↑

幽壑深谷中

清泉蜿蜒流出

樹木郁郁蔥蔥投下巨大樹蔭

山體巖石的高差形成瀑布

山風包裹水汽

樹葉摩擦出沙沙聲響

混雜流水撞擊巖石的樂音

讓夏日的暑熱煩躁都歸零

溪山秋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沈周《溪山秋色圖》(局部)。點擊圖片,共賞溪山秋色↑

盛夏已過

樹木不再郁郁蔥蔥

略顯疏落的枝丫

發(fā)出秋天已至的信號

越過大片留白的水域和一段延伸出的河岸

是重疊的山巒

沒有碩果紅葉交織出的濃郁繽紛

簡單的線條與濃淡有致的墨色

便讓觀者感受到了秋日氛圍

太行晴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謝時臣《太行晴雪圖軸》。點擊圖片,看太行晴雪↑

數百年前

巍峨的太行山被皚皚白雪覆蓋

山石斜臥溪水兩岸

幾棵老樹枝干疊錯,蒼勁挺拔

水口處激流涌動,幾艘小船??拷?/p>

雪江渡口,牛車和旅人涉水爭渡

客棧和廟宇掩映于樹木之中

山景、屋舍、旅人……

讓荒寒靜謐的雪山景色變得生動

也將太行山雄偉壯美的地貌展露無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想要一睹《千巖萬壑圖》的“黑色魅力”嗎?

“觀天下——大明的世界”云展覽重磅上線

戳上方動圖,在云展覽中找到它

看畫家如何玩轉水墨,畫出3D感

央視聯(lián)合四維時代打造的

“博物中國”數字云展專區(qū)正式上線啦!

帶您足不出戶看遍全國大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非黑無以顯其白,非白無以顯其黑”

《千巖萬壑圖》在“黑”的同時

又充滿了“空氣感”

讓人們感受到數百年前

畫家筆下的立體山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監(jiān)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榮夢巖 視覺丨丁麗潔 技術丨湯沛 李照瑞 審校丨朱冬梅 肖大貴 統(tǒng)籌丨劉瑩 張悅彤 特別鳴謝丨南京博物院 總臺江蘇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