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費文化”在歐美國家是比較流行的,甚至還有相關的明文規(guī)定,小費不能低于多少。

但這種給小費的現(xiàn)象在中國卻是很少見,以至于前往歐美國家旅游忘給小費的華人大有人在。

只是沒想到,一名菲律賓網(wǎng)民卻借此在美版知乎上嘲諷中國,他表示中國人怎么那么小氣,連美國服務員的小費都不給?難道是因為太窮了?

當他的問題一出,立即就引發(fā)了各國網(wǎng)友的熱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菲律賓網(wǎng)民的提問

各國網(wǎng)友的看法

看到菲律賓網(wǎng)民的問題后,一名在美留學的中國網(wǎng)友表示,有些美國餐廳的服務員要小費的時候,像極了一個乞討者。

讓人震驚的是,在美國給小費竟然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那就是給的小費還不能低于總消費的15%。

她還記得第一次在美國舊金山用餐的時候,總花費共計是40美元,她也有了解到美國是有給小費的習慣,所以也做好了給小費的準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留學生的回答

但當時的她不知道美國給小費竟然還有15%的隱形規(guī)定。

所以當用餐結(jié)束后,她就給了服務員3美元。

原本以為服務員會非常的高興,只是沒想到那服務員看到只有3美元后,眼神立馬就變了。

隨后直接當著她的面拿起筆來進行計算,并表示40乘以15%,應該是6美元的小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費文化

最后這名留學生就只能是像被敲詐勒索一般,將自己錢包中唯一的一張5美元當做小費給了服務員。

緊接著一名埃及的留學生也附和道,中國留學生說的沒有錯。

她表示自己作為一名留學生,在美國的生活預算原本就已經(jīng)夠緊張了,但不曾想還要支付小費,而且不給就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混蛋一樣。

更讓人抓狂的是,還要給往返機場的廉價共享出租車小費,這簡直是讓人不能理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埃及的留學生回答

要知道在餐廳吃飯的時候,服務員給了周到的服務和體驗,所以給小費也還能夠理解。

但沒想到在一些自助的地方竟然也還要支付小費,比如自己拿珍珠奶茶或者是冷凍酸奶等。

她真的想不明白,那里根本就沒有服務生提供真正的服務。

更令人無語的是,哪怕是面對一些服務態(tài)度差的網(wǎng)友也要給小費。

而一旦顧客沒有給小費的話,那些服務員們就會將顧客懟的啞口無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費文化

還有就是給小費也就意味著每天都得帶著一疊小額的美元四處走動,隨時做好給那些服務過你的人,比如給你開門的、給你遞一杯飲料等都要給小費。

如果沒有給小費的話,就會讓人陷入一個尷尬的局面。

隨后另外一名中國網(wǎng)友表示,能提出這個問題的菲律賓網(wǎng)友,給的小費恐怕都是零點幾美元吧?

她表示自己是在美國西雅圖地區(qū)生活的,而那里給服務員的小費基本上都得要總消費的25%以上。

要知道西雅圖價格最低的菜肴至少也的要15美元左右,而這也就意味著光是小費就得支出3.75美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另外一名中國網(wǎng)友的回答

按照每小時平均10位顧客來算的話,那每位服務員每小時至少能夠得到37.5美元的小費,而這要比中國人一天的零用錢還要多。

如果說每一位服務員的態(tài)度很好的話,那么就應該找餐廳經(jīng)理漲薪水,而不是向顧客索要小費。

中國人不給小費并不是中國人小氣,而是中國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習慣。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餐館應該進行明確的說明,比如將收費的標準貼在餐館的門口或者是放到餐單上,這樣的話就能夠讓人一目了然,從而讓人選擇需不需要。

畢竟中國人做生意向來講究的是有理有據(jù),凡事都要有明文規(guī)定,否則這樣的索要小費,跟搶劫有什么區(qū)別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費

變味的“小費文化”

關于“小費文化”的起源,哪怕是到如今為止,很多歷史學家都還沒有得出準確的結(jié)論,不過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的歐洲。

其中“小費”一詞最早是出現(xiàn)在18世紀的英國。

據(jù)悉當時在英國酒店的餐桌中間都會擺放著一個上面標著“保證服務迅速”的碗,只要客人將零錢放入其中,就會得到優(yōu)質(zhì)、熱情的服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費

漸漸的,人們也逐漸接受了這種方式,進而就衍生了“小費”一詞。

就這樣,小費就成為了國外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并成為給小費既是一種對他人勞動付出的尊重,也是對自身經(jīng)濟實力的一種表達。

但這原本只是一些有經(jīng)濟實力的人主動的一種行為,只是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演變,小費竟然被一些餐廳和酒店強制性納入了賬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費文化

甚至小費的標準更是在不斷的提高,通常至少都要在總消費的5%到15%左右,高的話會要到消費總金額的18%到30%左右。

不得不說,在西方國家每年光是小費的支出,都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不過話說回來,在經(jīng)濟條件好、消費者不差錢的時候,這小費本來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但隨著大環(huán)境的普遍不好,人們面臨的經(jīng)濟壓力就大了,但小費卻更加的多了,而這自然也就引起了人們普遍的“不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費

其中有59%的美國人就對小費文化抱著負面的態(tài)度,其中有的人認為企業(yè)應該多付薪水,而不是將問題轉(zhuǎn)嫁給顧客;有的甚至寧愿多花錢也不愿給小費等。

這樣的“小費文化”也導致了很多消費者,失去了很多消費的沖動,因為很多地方只要加上小費,預算就不夠了。

而在小費這件事情上,只能說再次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差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喝酒小費

結(jié)語

“小費文化”的存在可能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從主動漸漸變成了強制,那這樣的小費文化何嘗不是變了味道了呢?

而且在如今這個經(jīng)濟環(huán)境不好的情況下,有著不成文規(guī)定標準的小費只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煩惱,從而只會引起更多消費者的不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費

長期以往,小費文化面臨的質(zhì)疑也只會越來越多。

不過中國早就不興小費這一套了,從而也就出現(xiàn)忘記給小費的情況了,但這只能說是中西文化的差異,不能說是中國人窮或者吝嗇。

那么你對“小費文化”是怎么看呢?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精彩內(nèi)容等待著大家!

信息來源:經(jīng)濟日報2024年3月16日關于“變味的小費”的報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人民網(wǎng)2019年10月11日關于“北青報:小費背后的社會博弈”的報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信源截圖

信息來源:環(huán)球時報2024年6月11日關于“美國《長灘新聞電報》:給不給小費,正在讓美國人心煩”的報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信源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