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正式進軍線控轉向系統(tǒng)時代,2026年起,這家德國汽車品牌將在量產車上導入備受矚目的Steer-by-Wire線控轉向系統(tǒng),并結合賽車風格的方向yoke設計,直接對上特斯拉 Cybertruck ( 參數 丨 圖片 )的前衛(wèi)作體驗。 奔馳將成為第一家在市售車上導入線控轉向的德國車廠,這不只是一項科技突破,更可能徹底改寫我們對駕駛的想象。


顧名思義,Steer-by-Wire就是取消傳統(tǒng)的機械連桿,取而代之的是以電子訊號傳遞方向轉的指令。 當駕駛轉動方向盤(或是yoke),傳感器會將這些操作轉化為電信號,交由電腦精準控制前輪轉向角度。
這個系統(tǒng)最吸引人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可根據不同駕駛情境調整轉向比。 打個比方,在停車場慢慢倒車時,你不再需要把方向盤轉二圈半,系統(tǒng)會主動調整角度,讓轉向變得更輕松、直覺。


奔馳表示,這套線控系統(tǒng)還能強化車輛的直行穩(wěn)定性與橫向靈活度,尤其搭配后輪轉向功能(最大可達10度轉向角),在控性上將帶來全新境界。
由于線控轉向不再需要傳統(tǒng)的圓形方向盤設計,奔馳干脆導入造型類似賽車的yoke控裝置。 雖然這種方向盤對某些駕駛者來說可能略顯陌生,但它有幾個實際優(yōu)勢:1.更清晰的儀表板視野,2.進出車艙更加輕松,不怕方向盤卡膝蓋。 3.內裝設計自由度大增,有助打造未來感座艙。 這讓奔馳有機會開創(chuàng)全新的座艙美學,從實用性、美觀性到科技感一次滿足。


線控轉向最大的爭議之一,就是安全性:如果失去電力,駕駛是否會完全失去方向控制?畢竟不像傳統(tǒng)機械式轉向系統(tǒng),失效時至少還有物理聯(lián)結可以臨時起效。
對此,奔馳早已準備好。 根據官方說法,這套系統(tǒng)已完成超過100萬公里的實測里程,并具備完整的備援系統(tǒng)架構,包括:兩組獨立的作動器,確保一組失效時另一組能接手,備用電源與資料處理單元,即使主系統(tǒng)癱瘓,透過后輪轉向與四輪獨立剎車控制,仍可保持側向穩(wěn)定性。 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安全性,也為未來自動駕駛鋪路,畢竟線控系統(tǒng)是實現Level 4以上自駕的重要基礎。


目前奔馳尚未公布會率先搭載此系統(tǒng)的車型,但從測試車輛來看,使用偽裝涂裝的EQS電動旗艦似乎是首發(fā)熱門人選。 EQS作為品牌最高階的電動車種,最有資格成為新技術的率先用戶。 可以想見,一旦這項技術成熟并普及,未來奔馳的中高階車型都可能跟進,甚至成為豪華品牌的新標配。


從傳統(tǒng)方向盤到y(tǒng)oke,從機械連桿到線控轉向,奔馳正在推動一場駕駛邏輯的深度革新。 這不只是一次技術升級,更可能徹底改變我們與車之間的互動方式。 而問題是-你,準備好從圓形轉方向盤變成只能握兩邊的長形方向盤了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