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在自己家里,冰箱可是“寶貝疙瘩”,啥都往里塞,覺得東西放進去就能多放幾天。
可您知道嗎?有些東西放冰箱里,不光口感變差,還可能“養(yǎng)”出細菌來!今天咱就嘮嘮,家里這7樣東西,可別再一股腦兒往冰箱里塞了。
一、雞蛋——別急著“進宮”

好多人買回雞蛋,麻溜兒就塞冰箱里,覺得這操作天經(jīng)地義,有的冰箱還專門給雞蛋留了“小窩”。可您瞧瞧,雞蛋殼上那雞糞,藏了多少細菌啊,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啥的,一不留神就污染了別的菜,吃出毛病可咋整?
有人問,那洗洗再放冰箱行不?還真不行!雞蛋殼上有一層天然“保護膜”,一洗就破了,雞蛋更容易壞。
正確做法是,把雞蛋放干燥通風的地兒,只要不是大夏天,放個30天沒問題。要是非得放冰箱,先用干布擦擦,再用保鮮袋分裝好。
二、茶葉——冷藏未必“保鮮”
家里都有茶葉吧?好多人怕茶葉變質,一股腦兒全塞冰箱里。其實啊,除了綠茶、黃茶,大多數(shù)茶葉不適合放冰箱,尤其是開封過的。茶葉有吸附性,放冰箱里容易受潮變質。而且,低溫下茶葉里的生物酶活性下降,影響口感和陳化。
正確做法是,常溫下避光、干燥、無異味保存就行。綠茶、黃茶密封好再放冰箱。
三、西紅柿——低溫“毀了”它
西紅柿家家都吃,成熟后容易壞,好多人就放冰箱里??蛇@方法沒啥用,低溫下西紅柿成熟過程被抑制,細胞壁還被破壞,切的時候一散就碎,口感淡,還有股怪酸味。
正確做法是,常溫保存,成熟的西紅柿放陰涼通風處。當然,還是吃多少買多少,別囤太多。
四、土豆和洋蔥——冰箱“毀”了它們

洋蔥不能放冰箱,大家都知道,切開后串味還滋生細菌,輕則腸胃不適,重則食物中毒。土豆也一樣,低溫下淀粉變糖分,口感發(fā)甜、質地變軟,高溫烹飪還可能生成有害物質丙烯酰胺。濕度大還容易發(fā)芽、腐爛。
正確做法是,土豆放陰涼、通風、避光的地方,比如櫥柜拉籃或小推車里。洋蔥也一樣,但得分開存放。
五、蜂蜜——冰箱“毀”了它
好多人吃完蜂蜜就放冰箱,其實沒必要。蜂蜜里酸性物質和高濃度糖類物質,能殺菌、抑制細菌生長。放冰箱反而加速結晶,出現(xiàn)沉淀,雖然還能吃,但口感和營養(yǎng)都受影響。
正確做法是,優(yōu)質蜂蜜(含水率低于20%)夏季也能常溫保存(避光陰涼處),不會發(fā)酵變質。
六、巧克力——冷藏“毀”了它
巧克力也不能放冰箱?夏天不冷藏一會兒就化了。其實和蜂蜜一樣,潮濕環(huán)境下巧克力糖分被表面水分溶解,出現(xiàn)結霜,失去醇厚香味和口感,還容易變質。
正確做法是,巧克力最佳保存溫度5~18℃,放陰涼干燥處。若放冰箱,用保鮮袋密封。最好開封后盡快吃掉。
七、面包——冷藏“毀”口感
淀粉類食物,像面包、米飯、饅頭,別冷藏??此蒲娱L保存時間,實際加速淀粉老化,口感像嚼紙,營養(yǎng)也打折扣。
正確做法是,吃不完的面包、米飯、饅頭,用保鮮袋密封冷凍保存,吃時解凍加熱或蒸透。
用冰箱保存食材,得找對方法,別圖省事。用對了,事半功倍;用錯了,適得其反。最好根據(jù)食材特性,選對保存方法,讓冰箱真正成為食材的“保鮮衛(wèi)士”,而不是“細菌溫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