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的奇幻世界里,孫悟空的經(jīng)歷可謂跌宕起伏。從花果山的石猴出世,到大鬧天宮的威風八面,再到后來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一路上充滿了無數(shù)的傳奇故事。
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頗為耐人尋味:孫悟空曾有六位結拜兄弟,然而當他大鬧天宮后被壓五行山下,卻沒有一位兄弟出來幫忙或探望,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緣由呢?

七大圣的結拜
孫悟空在花果山占山為王之后,憑借著自身的本領與豪爽的性格,廣交天下英豪。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七人義氣相投,遂結拜為兄弟。
當時的花果山可謂熱鬧非凡,七兄弟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共同暢談理想,好不快活。他們自封大圣,牛魔王為平天大圣,蛟魔王為覆海大圣,鵬魔王為混天大圣,獅駝王為移山大圣,獼猴王為通風大圣,禺狨王為驅神大圣,孫悟空則是齊天大圣。
這一結拜,不僅是個人情感的升華,更像是一場對天庭權威的潛在挑戰(zhàn)宣言。
結拜時的意氣風發(fā)
那時候的他們,年輕氣盛,充滿了對世界的野心?;ü阶鳛樗麄兊母鶕?jù)地,仿佛成為了一個獨立于天庭秩序之外的小世界。他們在此訓練猴兵,探討武藝,謀劃著未來的大業(yè)。
在花果山的歲月里,七兄弟齊心協(xié)力,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也享受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相信,憑借著彼此的力量,可以在這個世界上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無論是面對天庭的天兵天將,還是世間的其他勢力,都毫不畏懼。

看似堅固的聯(lián)盟
從表面上看,七大圣的聯(lián)盟似乎堅不可摧。他們各自身懷絕技,擁有獨特的本領和勢力范圍。
牛魔王在妖界威名遠揚,其勢力龐大,手下眾多;蛟魔王掌管著水域,覆海大圣的名號可不是徒有虛名;鵬魔王飛行速度極快,神通廣大;獅駝王力大無窮,移山填海不在話下;獼猴王精通變化之術,消息靈通;禺狨王則有著驅神的本領,讓神仙都要忌憚三分。
孫悟空更是以其七十二變和筋斗云,以及那根如意金箍棒,在妖界闖出了赫赫聲名。這樣一群強大的存在走到一起,讓整個妖界都為之震動,似乎他們真的可以改天換地。

孫悟空的蛻變與分歧
然而,隨著孫悟空被天庭招安,事情開始發(fā)生了變化。孫悟空最初被封為弼馬溫,雖然官職卑微,但他一開始倒也做得盡心盡力。但當他得知弼馬溫不過是個不入流的小官后,頓時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一怒之下便反下天庭,重回花果山。
第一次招安后的變化
孫悟空從弼馬溫任上返回花果山后,心態(tài)已經(jīng)有了微妙的變化。他開始更加渴望得到天庭的認可,渴望更高的地位和權力。他自封齊天大圣,這個稱號不僅僅是一個名號,更是他對天庭秩序的一種挑戰(zhàn)。
他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應該與天庭的各路神仙平起平坐,而不是被當作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此時的他,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單純的花果山美猴王,而是一個有著更高追求的 “齊天大圣”。
在這個過程中,他與六位結拜兄弟之間的關系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孫悟空開始頻繁地與天庭打交道,參加各種天庭的活動,結識了不少神仙。他的生活圈子逐漸從花果山的兄弟們,擴展到了天庭的神仙群體。
他在天庭的這段時間里,發(fā)朋友圈跟三清下棋,與四帝喝茶,跟著五方五老去研究美食,卻很少再回到花果山與兄弟們相聚。對于那六位跟自己同時稱圣,打算跟天庭好好干一架的兄弟們,他似乎已經(jīng)拋到了九霄云外。這種變化,讓花果山的兄弟們心里開始產(chǎn)生了一些失落感。

蟠桃會引發(fā)的危機
后來,孫悟空得知蟠桃會沒有邀請自己,頓時覺得顏面掃地。他再次大鬧天宮,這次的行為比之前更加大膽和瘋狂。他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把天庭攪得一團糟。這一系列行為,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他六位結拜兄弟的預期。
從本質(zhì)上來說,六大圣與孫悟空的追求有所不同。六大圣雖然也對天庭的一些規(guī)則不滿,但他們更傾向于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nèi)逍遙自在,過著獨立的生活。他們并沒有像孫悟空那樣,有著強烈的挑戰(zhàn)天庭權威、改變天庭秩序的欲望。
孫悟空的這些行為,讓他們意識到,孫悟空已經(jīng)走上了一條與他們不同的道路。而且,孫悟空的這些瘋狂舉動,極有可能會給自己和整個聯(lián)盟帶來滅頂之災。他們雖然講義氣,但面對如此巨大的風險,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與孫悟空的關系。

六大圣的權衡與退縮
面對孫悟空大鬧天宮引發(fā)的天庭震怒,六大圣陷入了艱難的抉擇。從自身利益考量,他們各有自己的勢力范圍和生存之道。
牛魔王的考量
以牛魔王為例,他在妖界有自己龐大的家庭,有鐵扇公主、紅孩兒等親人,還有眾多的手下和廣闊的領地。他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安危,更要為整個家族和勢力的未來著想。與天庭為敵,風險極大。
天庭作為三界的統(tǒng)治力量,擁有著強大的天兵天將和眾多法力高強的神仙。如果牛魔王為了幫助孫悟空對抗天庭,那么他的家族和領地很可能會遭到天庭的殘酷報復。他苦心經(jīng)營的一切,都可能在一場與天庭的戰(zhàn)爭中化為烏有。
所以,他不得不選擇明哲保身,放棄對孫悟空的支持。
其他大圣的處境
蛟魔王掌管著水域,他的勢力主要集中在水中。如果他參與到孫悟空與天庭的爭斗中,天庭很可能會對他的水域領地發(fā)動攻擊,這將影響到他麾下眾多水族的生存。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等也都面臨著類似的情況。
他們各自的勢力范圍,無論是山林、空域還是其他地方,都經(jīng)不起與天庭全面對抗所帶來的沖擊。他們或許不想因為孫悟空的行為,而打破自己原本相對安穩(wěn)的生活狀態(tài)。
從能力和實力對比上看,天庭的勢力太過強大。即使七大圣聯(lián)合起來,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對抗天庭。他們深知天庭的底蘊,眾多的天兵天將,還有像二郎神、哪吒等戰(zhàn)斗力極強的神仙。
而且,天庭背后還有三清、四帝等更為強大的存在。在這種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其他大圣可能也會有這種擔憂而不敢輕易涉足。他們不想白白地去送死,更不想因為一場毫無勝算的戰(zhàn)爭,讓自己的兄弟們和手下白白犧牲。

關系親疏的真相
雖然他們曾經(jīng)結拜為兄弟,但這種結拜更多是基于當時在花果山時的意氣相投,并沒有深厚到足以讓他們與孫悟空共赴生死的程度。當孫悟空大鬧天宮,面臨天庭的巨大壓力時,他們的兄弟情誼在現(xiàn)實面前顯得有些脆弱。
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選擇了優(yōu)先保護自己和自己的勢力,而不是為了兄弟不顧一切地沖上去。
而且,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前,他的一些行為也已經(jīng)讓兄弟們感到不滿。比如,孫悟空當弼馬溫的時候,沒有想過把兄弟們帶上天庭;后來在天庭享受蟠桃、仙酒等美食時,也沒有想過給兄弟們帶一點回來。
甚至在回到花果山后,他偷來的仙酒只給了花果山的小猴子們吃,連每次打仗都沖在前面的七十二洞妖王都沒份,更不用說遠在萬里之外的六兄弟了。這些行為,讓六大圣感到自己在孫悟空心中的地位并不重要,他們的兄弟情誼似乎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花果山的困局
當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天庭對花果山布下了十八道天羅地網(wǎng)。那場面,可謂是密密層層,各營門提鈴喝號,將那山圍繞得水泄不通。
難以突破的防線
如此嚴密的防御,讓六大圣想要進入花果山幫助孫悟空變得幾乎不可能。即使他們有心相助,也難以突破這重重防線?;莅妒拐叻钣^音菩薩的命令,前去打探消息,都得通知李天王開網(wǎng)才能進入??上攵?,六大圣想要突破這道防線,談何容易。
他們既沒有惠岸使者那樣的身份和使命,也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強行突破天羅地網(wǎng)。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們想要幫助孫悟空,也只能望而卻步。
觀望與無奈
面對花果山的困局,六大圣或許也曾在遠處觀望,心中充滿了無奈。他們可能看到了孫悟空在天庭的強大攻勢下苦苦支撐,卻無能為力。
他們可能也想過尋找其他辦法來幫助孫悟空,但在天庭的嚴密監(jiān)控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發(fā)現(xiàn),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在權衡利弊之后,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選擇了退縮。

取經(jīng)路上的 “重逢” 猜想
雖然在孫悟空被壓五行山期間,六大圣沒有出現(xiàn),但有人認為,在后來的取經(jīng)路上,他們其實以另一種形式出現(xiàn)了。
牛魔王的糾葛
牛魔王作為孫悟空曾經(jīng)的結拜大哥,在取經(jīng)路上與孫悟空有過多次交鋒。他因為紅孩兒被觀音菩薩收為善財童子一事,對孫悟空懷恨在心。當孫悟空等人經(jīng)過火焰山時,需要向牛魔王的妻子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滅火。
牛魔王卻故意刁難,與孫悟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從這里可以看出,牛魔王與孫悟空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變得十分復雜。曾經(jīng)的兄弟情誼,在現(xiàn)實的利益沖突面前,已經(jīng)蕩然無存。
其他大圣的疑似蹤跡
還有人猜測,牛魔王的好朋友九頭蟲,可能就是曾經(jīng)的蛟魔王。在祭賽國,孫悟空等人遇到了九頭蟲偷走金光寺塔頂?shù)纳崂?。在與九頭蟲激戰(zhàn)的過程中,孫悟空覺得九頭蟲很棘手。
恰巧此時,二郎神與梅山六兄弟打獵歸來,眾人合力才將九頭蟲打成重傷。孫悟空攔著豬八戒不讓他繼續(xù)追擊九頭蟲,這一行為也讓一些人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認為孫悟空可能認出了九頭蟲與蛟魔王之間的某種關聯(lián)。
此外,還有人認為鵬魔王可能是獅駝國的大鵬鳥,獅駝王就是獅駝國的獅子精,獼猴王則是六耳獼猴。但這些說法,在原著中并沒有明確的記載,更多的只是讀者的猜測和推斷。不過,從這些猜想中也可以看出,讀者對于七大圣之間關系的關注和探索。

結 語
孫悟空與六位結拜兄弟之間的關系演變,是《西游記》中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他們從最初的意氣風發(fā)、結拜為兄弟,到后來在現(xiàn)實面前的分道揚鑣,背后反映出了人性、利益、理想等多方面的因素。
六大圣在孫悟空落難時沒有伸出援手,既有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有實力對比懸殊的無奈,還有兄弟情誼在現(xiàn)實沖擊下的脆弱。這一情節(jié),也讓我們看到了《西游記》這部經(jīng)典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和深刻寓意。
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神話小說,更是對人性、社會、權力等諸多問題的一次深刻反思。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