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主席,前面有一個好大的倉庫,沒有鎖,也沒有人把守,里面全是糧食?!?/strong>
偵察兵激動地和毛主席匯報著,因為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他已經(jīng)餓得面黃肌瘦。

此時的長征已經(jīng)臨近尾聲,紅軍經(jīng)過二萬五千里的跋涉和國民黨的追擊,傷亡慘重。
為了能順利應對接下來的臘子口戰(zhàn)役,紅軍急需食物補充體力。
但高原地區(qū)糧食本就匱乏,再加上國民黨有意地封控糧食,紅軍從進了草地以來基本沒吃過像樣的食物,全靠吃草根,啃樹皮為生。
在此時突然出現(xiàn)的糧食簡直就是救命稻草。
這批糧食到底是誰送來呢?糧食的背后會是國民黨的陰謀嗎?
突然出現(xiàn)的糧食
國民黨第五次反“圍剿”的計劃失敗后,蔣介石看著強大起來的共產(chǎn)黨,開始慌張起來,開始全力打壓我黨,而此時,日軍也開始對我國虎視眈眈起來。
我黨為了保全剩余的兵力,解決腹部受敵的情況,我黨只得開始了二萬五千里的長征。

長征的路途極其困難,翻雪山,過沼澤地這些都是小問題,最難應對國民黨的埋伏與圍剿和饑寒交迫的局面。
一路走來,我黨經(jīng)歷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巧奪金沙江等等戰(zhàn)役,用凡人之軀接連創(chuàng)造奇跡。
雖然說這些戰(zhàn)爭都勝利了,但我黨卻因此傷亡極其慘重,依舊沒能改變被國民黨圍追堵截的局面。
面對這種情況紅軍只得繼續(xù)北上,只要過完草地,通過臘子口,紅軍的這次長征就成功了一大半。
因此接下來的臘子口一戰(zhàn)是否勝利至關重要,決定著長征的結果和我黨將士們生死存亡,毛主席更是下令“三天之內(nèi)拿下臘子口?!?/p>
但臘子口豈是那么容易拿下來的,地形險峻,兩面都是懸崖峭壁,中間還有一條湍急的河流,僅靠一條窄木橋通過。
而蔣介石那邊也知道臘子口的重要性,早早地就下了命令,在臘子口提前做好十足的準備一網(wǎng)打盡剩余的紅軍。

為了能更大可能地取得勝利,蔣介石還連同當?shù)氐母患澮黄饛娙『缞Z百姓們的糧食,絲毫不給紅軍留一絲能得到糧食的機會。
在到達臘子口附近時,毛主席擔心前方有埋伏,就命令偵察員先前去查看情況。
沒過多久,偵查員就跑了回來,因為太激動,他說出來的話都結結巴巴的。
“主席,前面有...有糧?!?/strong>
毛主席見他這樣,連忙讓他停著緩一緩再說話。
偵察員歇了會后,激動地說道:
“主席,前面有一個好大的倉庫,沒有鎖,里面全是糧食。”
毛主席聽完后,沉思了一下,又問道:
“附近沒有敵軍看守嗎?”
偵查員回答道:
“沒有一人把守”。
偵查員本以為毛主席聽到這句話后,會下令讓一隊的紅軍先去探點,可沒想到毛主席聽了這句話后,就一直沉默。

他見主席不說話,又小聲說道:
“主席,那可是滿倉的糧食啊,夠我們吃半個月了?!?/strong>
糧食的誘惑太大,這一路走來,紅軍沒吃過一頓像樣的飯,餓了只能吃草根,樹皮,有時候甚至拿皮帶來煮湯喝。
看了看身后饑腸轆轆的紅軍,毛主席知道這次如果不能想辦法再飽餐一頓的話,紅軍怕是都要斃命在臘子口這里了。
而且這倉庫又是必經(jīng)之路,所以即使是有埋伏,紅軍也只能硬著頭皮前行。
思及如此,毛澤東直接下令:
“小心行事,整裝出發(fā)。”
到了崔谷倉附近時,毛主席再次派出偵查員前去偵查,偵查員回來報備的結果還是一樣,沒人把守。
毛主席聽后,這才放心地帶了紅軍進了崔谷倉。
果然和偵查員說的一樣,崔谷倉沒有被鎖,四周平坦至極,若是有人偷襲也無任何藏身之處。
崔谷倉被打掃得干干凈凈,里面裝了滿滿當當?shù)男←湥豢淳褪墙衲晷率盏募Z。
除了糧食外,倉庫的一旁還堆放著很多袋食鹽,像是故意和糧食放在一起,等人取用一樣。

旁邊的一名警衛(wèi)員小聲地說道:
“這么多的糧食,不會是哪個當官的故意放這里給我們的吧?!?/strong>
經(jīng)過警衛(wèi)員這么一說,毛主席就想起來了,此地是當?shù)赝了?strong>楊積慶的地盤。

毛主席聽說過這個人,是為數(shù)不多的好官,為人正直,在藏族卓尼當?shù)赝麡O高,國民黨幾次軟硬兼施想把楊積慶收為己用都沒能成功。
這次,應該是楊積慶知道了紅軍的處境后,特意送來的糧食。
毛主席糾結不已,這糧食到底該不該拿?
不久后,一名偵查員從不遠處回來,他打探到確切消息,這堆糧食和食鹽就是楊積慶留給紅軍戰(zhàn)士們的。
毛主席內(nèi)心十分感動,來不及多想,就連忙下令戰(zhàn)士們把糧食搬走。
整座倉庫里的糧食大概有40多萬斤,除此之外,還有2000斤的食鹽。

在這種高原地區(qū),食鹽可以改善紅軍缺氧的不適,還能用來維持體內(nèi)的滲透壓,以及簡單的消炎殺毒等。
雖然楊慶積的意思是白送紅軍糧食,可毛主席仍舊把所有紅軍的糧票全部湊在一起,留在了糧倉里。
因為長征,紅軍身上的錢不夠,毛主席又找了紙寫下了欠條,并且蓋上了財務章后,這才離去。
紅軍終于吃了一次飽飯,士氣也因此大漲,對接下來臘子口一戰(zhàn)也有了十足的信心。
紅軍繼續(xù)穿過崔谷倉前行,他們還發(fā)現(xiàn)棧道的破痕處有明顯的修補痕跡,就連小道上的雜草和碎石都被清理得一干二凈。
見此,毛主席不由地感激道:
“楊積慶真是我們紅軍的大恩人啊。”
而楊吉慶這么做,也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楊積慶的身份
楊積慶于1889年出生在藏族地區(qū)卓尼縣的土司世家。
當?shù)氐耐了臼鞘酪u制,所以他的父親從小就把他當下一任繼承人培養(yǎng),教他為人正直,一心為民之道。

楊積慶天生就喜歡新奇事物,極其喜歡看報紙和時事周刊之類與時俱進的東西。
因此,他雖然沒有出過卓尼,但對國內(nèi)的現(xiàn)狀和局勢了解得一清二楚。
他管轄的地區(qū)比國內(nèi)的許多城市都要先進,發(fā)電機、電話、小學等等設施一應俱全。
雖然地區(qū)貧瘠,但在楊積慶的管理下,當?shù)匕傩諅冏越o自足,不為吃穿發(fā)愁,倒也過得舒心。
《大公報》的記者范長江采訪了楊積慶后,更是對他高度評價道:
“此邊陲荒蠻之中,竟有此摩登人物”。
在戰(zhàn)亂時期,卓尼卻如避世桃花源一般安寧,實屬難得。
蔣介石在聽說了這處桃源之地后,很是垂涎,就想要奪取政權據(jù)為己有。
于是他就下令撤掉當?shù)赝了疽宦?,可楊積慶在當?shù)氐耐麡O高,即使沒有土司一職,當?shù)氐陌傩者€是自發(fā)地擁護他為主。

楊積慶對國民黨的行為很是厭惡,對蔣介石更是不滿,因此,國民黨接連幾次軟硬施壓都以失敗告終。
所以接到蔣介石的電報后,他看了一眼內(nèi)容,就生氣把電報扔在地上,還用力地踩了兩腳。
日軍侵占東三省時,國民黨明明有可以一戰(zhàn)的能力,可蔣介石卻卑微地下令讓張學良“不抵抗”,導致東三省全面淪陷。
和國民黨相反,共產(chǎn)黨卻多次起義和暴動反抗日軍的侵略。
在這種危急關頭,國民黨不僅不幫著共產(chǎn)黨,還主張“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愚蠢宗旨開始“剿共”。
楊積慶不是國民黨這種不顧國家大義的自私之人,不屑與他們同流合污。
在考慮到紅軍長征的艱苦后,他就連夜秘密下令,讓自己的心腹湊集糧食和食鹽。
籌集完畢后,他又怕和紅軍不相識會引來麻煩,于是就讓心腹把這些物資放在紅軍的必經(jīng)之路崔谷倉里。
楊積慶還細心地考慮到了紅軍的體力問題,和接下來要應對的臘子口戰(zhàn)役。
他又帶著心腹們把國民黨故意毀壞的棧道給修好了,還貼心地把路徑上的雜草和碎石子給清除了。

在那個年代,國民黨的勢力極強,跟國民黨作對的都不會有好下場。
楊積慶也知道這一點,但他想得更遠。
就在前不久,他從范長江那里了解到了紅軍目前的狀況后,更加敬佩紅軍長征的意志力。
紅軍經(jīng)歷了長征后,處境很是不好,而這次的臘子口一戰(zhàn),蔣介石卻是做了十足的準備。
若是他這樣旁觀下去,紅軍此次難逃厄運,而按照國民黨這樣的統(tǒng)治來看,我國百姓將徹底再無站起之力。
所以即使知道蔣介石可能會因此對他發(fā)難,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幫助紅軍。
卓尼兵變
楊積慶的幫助使得紅軍的軍心大漲,紅軍們對接下來的臘子口戰(zhàn)役充滿了信心。
然而,國民黨那邊還不知道此時的紅軍充滿了戰(zhàn)斗激情,和之前精氣神完全不一樣。
這次國民黨派出的將領是有著“甘南王”之稱的魯大昌。魯大昌早早地就埋伏在了臘子口,建了許多的碉堡,駐扎帳篷,準備打算把紅軍耗死。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紅軍糧食充足,魯大昌要是真耗起來,還不一定耗得過他們。
但毛主席卻不打算跟他耗,多在臘子口一天,內(nèi)陸的百姓就會多受一天的苦,于是毛主席直接下令“兩天攻下臘子口?!?/strong>
在毛主席部署下,紅軍分為兩隊,一方正面沖突,而另一方翻過懸崖峭壁,從后方進攻。
兩方夾擊,不到兩天時間就攻下了臘子口,把魯大昌打得落荒而逃。
臘子口戰(zhàn)役結束,為紅軍陜甘支隊北上打開了通路,打破了蔣介石妄想消滅“革命火種”的白日夢。
毛主席的七律長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說的就是臘子口戰(zhàn)役。
紅軍能成功北上,突破國民黨的圍剿還得感謝楊積慶的功勞。
但紅軍忙著趕路,只得把這份恩情先藏在心里,但沒想到這一別,就再也沒有機會道謝。
魯大昌倉皇逃回后,不敢面對蔣介石的盤問,就把責任全部推到了楊積慶的身上。
蔣介石早就對卓尼垂涎欲滴,于是就借此發(fā)難,把楊積慶“私通紅軍,開倉應糧”的事情在卓尼當?shù)卮笏凉肌?/p>
這個消息一公布,就引起了當?shù)刭F族們的不滿。
在以青稞為主食的藏族高原地區(qū),小麥顯得尤為珍貴,這楊積慶招呼都不打一聲就直接捐了40多萬斤的糧食。
按照他目前的俸祿,肯定是拿不出來這么多的,所以這些糧食從何而來,可想而知。
雖然楊積慶深得民心,但這事確實觸犯到了一些官僚的利益。在蔣介石的挑撥下,卓尼發(fā)起了槍炮兵變,而楊積慶也在這次兵變中身亡。
紅軍還沒來得及和楊積慶道謝,就再也沒有了機會。
但好在楊積慶的兒子楊復興也是個有血性之人,他繼承了土司職位后,就率領部下反抗國民黨,成功奪回政權。
楊復興繼承了父親的開放的思想,在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就向共產(chǎn)黨提交愿意和平解放的電報。
不僅如此,他還主動結束繼承了532年的土司制度,自發(fā)地加入了共產(chǎn)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chǎn)黨員。

雖然不是土司,可楊復興仍然憑借著優(yōu)秀的能力被我黨任命為甘肅省的主任。
周恩來和毛澤東多次給楊復興寄來禮物和感謝信,表達對他父親的感激之情。
總結
臘子口一戰(zhàn),因為有了楊積慶的幫助,也成為了紅軍作戰(zhàn)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役之一。
在革命時期,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楊積慶這樣心中懷有國家大義的人,我黨才能打敗日軍,平復內(nèi)亂,取得革命成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