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的南京人文歷史,就像大家夏天搖的扇子?!?/p>
說起南京人文史,著名作家、學者薛冰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薛冰做客南京審計大學國際學院,以“打開折疊的南京”為題,舉辦《煙水氣與帝王州:南京人文史》一書閱讀分享會。
南京審計大學原副校長郭宏之、文學院教授洪濤,悅的讀書會會長張靜出席讀書分享活動。南京審計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張文秀發(fā)表致辭,活動由國際學院副書記、副院長王靜主持。

兩個關鍵詞:煙水氣與帝王州
《煙水氣與帝王州:南京人文史》是薛冰第31部寫南京的作品,系統(tǒng)梳理悠久南京人文史,打開深藏在歷史褶皺之中的故事,向讀者呈現了一個完整的南京。
這部70萬字的心血之作,是薛冰十數年沉淀的成果,“之前我寫了一部《南京城市史》,出版之后,就有朋友說,那本書里面只講到城市空間的變化,講人的內容很少,人文這一部分占比很少。”
朋友的建議,薛冰深以為然。在他看來,城市的空間和城市空間里的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城市的空間是人建設的,同時空間也影響到人的成長。將思考付諸寫作,于是《煙水氣與帝王州:南京人文史》問世了。
薛冰將自己寫作的過程比喻為“打開折疊的南京”,“大家講南京城市史的時候,講南京的歷史文化的時候,經常有一個情況,實際上講的是折疊起來的。就像大家夏天搖的扇子,扇子折起來以后,你看側面好像也有圖案的,但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圖案,它是被遮蔽的和被扭曲的。作為六朝古都,作為十朝都會,南京的建都史一共是多少年?440多年,不到450年。但南京這個城市的建城史有3100年,在3100年中間,我們現在掛在口邊的就是450年。所以我說被遮蔽了,還有兩千幾百年就被遮蔽了。大家都忘掉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應該把它打開?!?/p>
循著“王氣隱顯、文脈綿延、商貿集散、佳麗沉浮”四條線,薛冰打開南京3100年人文史。象征金陵繁華、文脈昌盛的“煙水氣”,和深具古都特色的“帝王州”,則是兩個最為突出的關鍵詞。


回望隋唐,“平蕩耕墾”可能是誤傳
回望南京3100年城建史,薛冰正本清源,重新發(fā)現那些被折疊得失去了原形的歷史細節(jié)。
許多了解南京歷史的人,如今說起南京在隋唐時期的空間狀態(tài),常常會用到一個詞“平蕩耕墾”。司馬光《資治通鑒》也記載,隋開皇九年平陳,“詔建康城邑宮室,并平蕩耕墾”。
但薛冰認為這一說法并不可信?!八抉R光的記載,源出《隋書·地理志》。按照其中的說法,隋軍占領建康城后,揚州與丹陽郡被‘平蕩耕墾’。六朝時期揚州城先有西州城、后有東府城,前者并沒有被毀,后者則早在南朝梁時期就被毀了。東府城被毀后,揚州治所遷至齊安寺,位于今東水關以東。陳朝被廢,即便平蕩,也就是這里。但是,它并不在建康城里面,而是在城外,就是我們今天的老門東大牌坊那里,已經在外郭之外了?!?/p>
薛冰還找到了更多重要的證據,比如,隋朝建筑家宇文愷的《明堂議表》,“宇文愷是隋朝最偉大的建筑家,曾受命為隋煬帝營建東都。為了營建東都,他來到建康考察??疾熘?,他給皇帝打了一個報告,就是《明堂議表》,講他在建康城看到的明堂的樣子。明堂是帝王朝會諸侯、發(fā)布政令、大享祭天、配祀祖宗的地方,是皇宮內最隆重的建筑。在這種事情上,宇文愷絕對不可能說謊?!?/p>
此外,從唐人數量龐大的描寫南京的詩詞可以看出,南京在唐朝時候,仍舊是一個繁華都市,經濟和文化都很發(fā)達,“從這一點,還可以看出南京文脈的一個特點,從3100年前的長干里開始,它就不是搞小圈子,而是把各地的最優(yōu)秀的人才吸引過來,形成南京的新的門派發(fā)展?!?/p>
讀懂南京,把南京的故事講給世界

兩個小時的讀書分享會,師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分享會的最后,薛冰與師生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南京審計大學國際學院副書記、副院長王靜說:“我們通過一本書,加深了對南京歷史文脈的理解。在大師的帶領下,打開了被折疊的南京,一起還原和探索南京3100年的歷史和文化。我個人也是非常崇拜薛冰老師,他從2000年以來,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筆耕不輟,把這事做到了極致。我們南京從來都不缺人文故事,但是缺少像薛老師這樣的守護人和傳播者?!?/p>
王靜寄語當天參加講座的同學:“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也是我們南審第20個校園讀書節(jié),作為國際學院,我們的學生更加要了解自己學習和生活的這個城市,扎根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在國際交流中,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
來自國際學院2023級的同學張溢軒說,她之前就讀了《煙水氣與帝王州:南京人文史》,“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踏入了一條時光回廊,南京三千年的歷史畫卷在我面前徐徐展開。書中描寫的南京,既有王氣隱顯的豪邁壯闊,又有煙水氣的細膩溫情。這本書將南京的滄桑與繁華、歷史與現實、地域與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p>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白雁 任雨風/文 施向輝/攝 任雨風/后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