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你會懷念那個王興還在發(fā)微博(飯否)的下午。
早晨,冒出“王興刪除微博”的新聞來,我無法判斷這是否為近日來公關(guān)戰(zhàn)的一部分,但這條信息以及辟謠這條消息的消息的評論欄里,絕大部分跟帖者都在罵王興和美團。
這似乎驗證了王興設(shè)置半年可見、隱退微博的明智。當輿情越來越狂暴,議題操縱躍升為熱門產(chǎn)業(yè)后,別說王興們,就是我認識的不少媒體人,話都越來越少。
有一位前同事,以一己之力在公眾號平臺將嚴肅寫作撐為頂流,從不接廣告和軟文,在七封八警告之后,已經(jīng)銷聲很久了,前不久問了他,回復(fù)我說抑郁了。
當取禍之道越來越多,社會又一再懲罰那些還敢說幾句話的人,不閉嘴又能咋辦?除了避禍,可能還因為認知失調(diào)——月收入一千萬的人,有時候比月收入一千的人更需要平衡大腦內(nèi)外的中國。
當你有了一點錢,最好不能讓人們知道你大腦里正激蕩著什么。當你錢多到一定程度,那就和同一大氣壓下的兄弟一邊做筆記,一邊拍著胸脯表態(tài),然后拼命猜對面的文件袋和支票簿里,正夾著什么牌。
鮮活的面容越來越少,2025年,如果有一位千億級的富豪驚詫某品牌十三香居然產(chǎn)自河南駐馬店,感慨去年可能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毫無疑問,他分分鐘被打成地域黑和恨國黨。
而那,正是此前社媒上的王興。
就我所見,王興的社媒賬號算是那群大佬中,最有趣的一個?,F(xiàn)實卻不太有趣,輿論并不鼓勵先富起來的大佬們多說話,但你要突然不說話,刪除微博啥的,鬧上熱搜也是一樁丑聞。
群眾會紛紛質(zhì)問:你在怕什么?
要說這些五險一金的愛好者,真是熱心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