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wǎng)資訊,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比亞迪(BYD)正在加速調整其歐洲業(yè)務布局,以應對早期擴張過程中暴露出的多項戰(zhàn)略性失誤。多位現(xiàn)任與前高管透露,公司已意識到在本地市場布局、管理層選拔以及產品策略上的盲點,正在展開全面糾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彭博社)

初期失策:未匹配本地市場節(jié)奏

據(jù)六位不愿具名的比亞迪高管稱,公司在進入歐洲市場初期,存在多個嚴重誤判:未能建立足夠廣泛的經銷商網(wǎng)絡,管理團隊缺乏本地經驗,且產品策略過于偏向純電動車,忽略了插電混動(PHEV)在許多市場仍有強勁需求的現(xiàn)實。

“我們犯了將歐洲當成單一市場的錯誤,”一位前高管坦言。“但歐洲國家像鍋里跳動的青蛙,各自方向不同?!?/p>

在德國,比亞迪高調贊助2024年歐洲杯,亮出了“全球第一新能源車品牌”的宣傳。該表述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具備號召力,但“NEV”(新能源車)這個縮寫在德國幾乎無人知曉,宣傳效果有限。

比亞迪最初在德國的經銷點僅為27家,目前正計劃擴展至120家。然而,德國作為歐洲最大汽車市場,2024年整體銷量達280萬輛,而比亞迪在當?shù)氐慕桓读可胁蛔?900輛。

歐洲重啟:高薪挖掘 + 產品轉型

面對種種挑戰(zhàn),比亞迪自2023年下半年起迅速調整策略,重組高層團隊并引入關鍵外部力量。公司先是任命曾任菲亞特-克萊斯勒高管的阿爾弗雷多·阿爾塔維拉為歐洲特別顧問,隨后由其主導組建新團隊,從Stellantis集團招募多位新星高管。

據(jù)悉,Maria Grazia Davino 現(xiàn)負責德國及中歐地區(qū),Alessandro Grosso 主管意大利,Alberto De Aza 管理西班牙市場。比亞迪不僅提供大幅漲薪,還承諾職業(yè)發(fā)展空間?!斑@是Stellantis不愿失去的人才,”知情人士表示。

產品方面,比亞迪也從“純電獨大”的路徑轉向“電動+插混”并行。阿爾塔維拉表示:“在許多國家,純電動車仍是艱難的銷售品類。必須順應消費者偏好,插混是過渡的關鍵?!?/p>

2023年12月,比亞迪正式宣布插電混動將成為歐洲戰(zhàn)略核心,放棄早期“只推純電”的單一布局。

銷量承壓,歐洲進展低于預期

盡管公司高層對歐洲市場寄予厚望,但截至2024年底,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市占率僅為2.8%,全年銷量為5.7萬輛,低于原定“突破5%”的目標。

對此,比亞迪再次調整組織架構,由集團副總裁李柯接替Michael Shu,全面接管歐洲業(yè)務。李柯在中國市場有著極為成功的運營經歷,此番“空降”也凸顯比亞迪對歐洲市場的重視與決心。

中國經驗難復制,本地化仍是關鍵

比亞迪在中國的成功無可置疑——2024年銷量達420萬輛,是2020年的七倍,并已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第一的車企。然而,在歐洲,復制中國模式卻遠非易事。

“比亞迪非常擅長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JATO Dynamics中國區(qū)總經理于波指出。今年2月,比亞迪率先宣布旗下所有車型免費搭載“上帝之眼”輔助駕駛系統(tǒng),甚至涵蓋售價不足1萬美元的入門款車型。

這一敏捷應變能力,也在歐洲初現(xiàn)端倪。2025年一季度,比亞迪在歐洲(含英國)的銷量已達3.7萬輛,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但挑戰(zhàn)仍在繼續(xù)。Avyens首席執(zhí)行官Tim Albertsen直言:“比亞迪非常認真在補課,但建立歐洲市場地位絕非一日之功。中國車企在中國做得再好,也不意味著在歐洲就能順利復制。”

全球化之路,步步為營

從爆發(fā)式增長的中國本土市場,到節(jié)奏復雜、消費者偏好各異的歐洲市場,比亞迪正在經歷一次關于“出海”戰(zhàn)略的深度再思考。產品結構、組織架構與品牌語言的全方位調整,標志著這家中國制造商正逐漸從“技術輸出者”向“全球運營商”邁進。

比亞迪的這場重啟,不僅關乎銷量,更關乎一家中國車企如何在全球主場上重新定義自己。

(編譯:全球汽貿網(wǎng) Ya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