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嘗觀畫壇百年風云,見有遺珠蒙塵者,未嘗不扼腕嘆息。今人但知齊白石游蝦躍然紙上,張大千潑墨氤氳云海,殊不知津門有真龍藏于九淵,其名曰劉繼卣。此君藝道之精微,直可追吳道子之筆意,其技法之通貫,實能比肩文藝復興巨匠。若以武學喻之,當是獨孤九劍融會百家,任爾東西南北宗師,皆難在其筆鋒下走過三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遙想繼卣先生家學淵源,父輩奎齡公已立走獸花鳥之絕頂,更以郎世寧西法補益國畫,開宗立派。此子幼承庭訓,十六入西畫堂奧,精研素描、水彩、油畫諸藝,弱冠之年已鬻畫自給。然其胸襟豈止于傳習家學?乃以通貫中西為志,熔鑄古今為念,終成不世出之全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觀其線描功夫,如觀公孫大娘舞劍器。昔年《大鬧天宮》連環(huán)畫本,數(shù)萬線條竟無半點滯澀,墨線游走若游龍驚鴻,藏鋒處如春蠶吐絲,露鋒時似昆刀截玉。尤妙在將十八描法冶于一爐,鐵線游絲互為表里,戰(zhàn)筆水紋相得益彰。此等筆力,非但凌駕當世,直令千年畫史為之改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至若西法妙用,更見其超絕處。尋常畫師勾染分作兩途,如匠人壘墻,層次分明。繼卣先生則不然,其運筆如庖丁解牛,勾染同發(fā),墨彩交融處竟不知何處是骨,何處是肉。嘗見其《武松打虎》一圖,虎紋斑駁似見光影流轉(zhuǎn),衣袂翻飛恍聞風聲獵獵。這般將透視、解剖、明暗諸法化入水墨而不著痕跡,縱是文藝復興三杰在世,亦當撫掌稱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余每覽其作,總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世間明珠常遭塵掩,繼卣藝道雖臻化境,聲名竟不及二三流畫匠。何也?蓋其技法如天外飛仙,非常人可窺門徑。今之畫壇,多追時風而輕根本,重炒作而薄修為。似繼卣這般甘坐冷凳、窮究畫理者,反倒成了廣陵絕響。然真金豈畏火煉?觀近年拍賣場上,其作價漸與白石、大千比肩,可知天道終究不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嗚呼!藝道之興衰,豈獨系于一人?今述繼卣先生事,非惟追慕前賢,更為警醒來者。當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