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4月24日,根據(jù)彭博新聞社報道,知情人士表示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計劃以85億美元(約合620.13億人民幣)的投前估值籌集約5億美元(約合36.48億人民幣)資金。公司已開始與潛在投資者進行初步討論,但融資條款尚未最終敲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核心技術

Neuralink 是埃隆·馬斯克在2016年成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總部位于美國,專注于開發(fā)侵入式腦機接口(BCI)技術。該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制造微米級別的設備,將人腦與機器接口連接起來,以實現(xiàn)人腦與機器的交互。

  • N1植入設備

N1 植入設備只有硬幣大小,外科醫(yī)生在R1機器人的引導下,將包含毛發(fā)狀電極的微型線插入大腦目標區(qū)域,以記錄活動。當N1植入大腦(例如控制手臂的部分)并且該區(qū)域的神經元放電時,信號可以傳輸?shù)接嬎銠C。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高密度電極設計:N1 植入設備包含1024個電極,分布在64根線程上,能夠捕捉到大量的神經信號。線程具有高度的柔韌性和超薄特性,可以在植入過程中輕松適應大腦的復雜結構,減少對腦組織的損傷;并且進一步降低了對周圍組織的壓迫和干擾。

  • 生物相容性封裝:N1 植入設備采用生物相容性封裝,不會引起免疫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確保設備在人體內的長期穩(wěn)定運行。

  • 無線充電與傳輸:設備通過小型電池供電,通過一個外部無線充電器進行充電,用戶無需進行手術更換電池。

  • 解碼功能:低功耗芯片和電子元件能夠處理神經信號,并將其無線傳輸?shù)?Neuralink 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再將數(shù)據(jù)流解碼為動作和意圖。

由于 N1 植入設備的線程非常細小,無法通過人工手動植入,因此 Neuralink 開發(fā)了專門的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可靠且高效地將線程準確插入預定位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先進傳感系統(tǒng) :手術機器人包含5個相機系統(tǒng)的光學元件和傳感器,用于提供高分辨率的視覺反饋,幫助機器人在手術過程中實時觀察植入區(qū)域的情況。

  • 配備OCT系統(tǒng)光學元件:OCT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成像技術,能夠提供高分辨率的生物組織內部結構圖像。在腦機接口植入手術中,OCT可以用于實時監(jiān)測線程插入過程中的組織變化,確保植入過程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微細針頭設計 :機器人配備的針頭比人類頭發(fā)還細,能夠精準地抓取、插入和釋放線程。

  • Blindsight 盲視

2024年10月,Neuralink正在研發(fā)的大腦植入設備“盲視”(Blindsight)已獲得美國 FDA 的“突破性設備”認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般來說,視覺障礙主要是因為視網膜或視神經的損壞。Blindsight技術的核心在于繞過受損的視覺系統(tǒng),直接刺激大腦的視覺皮層,從而模擬視覺感知。它通過侵入式的方式植入大腦,通過外部電信號直接刺激視覺皮層,使盲人產生光感(感知光在視野中的具體位置)。

在患者將光感位置信息反饋給研究人員后,研究人員會再次釋放設計組合好的電刺激信號,從而在患者視野范圍內形成影像圖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盡管初期的視覺體驗可能分辨率較低,但馬斯克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幾代設備的分辨率將不斷提高,甚至可能看到人類自然感知之外的電磁波譜,如紅外線、紫外線等。

  • 神經信號解碼與應用研究

  • 解碼算法開發(fā):Neuralink 致力于開發(fā)先進的算法,以更準確地解碼大腦神經信號,將其轉化為具體的動作指令或意圖,從而實現(xiàn)更高效、更自然的人機交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多應用場景探索:除了幫助癱瘓患者恢復運動功能外,還研究如何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實現(xiàn)其他應用,如控制智能家居設備、進行無聲交流、增強認知能力等。

# 研究進展

2022年12月, Neuralink 啟動一個患者登記系統(tǒng)。

2023年9月,Neuralink獲得了獨立機構審查委員會和首個醫(yī)院站點的批準,可以開始為人體首次臨床試驗招募受試者,因頸部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導致四肢癱瘓的人群可能符合參與條件。

2024年1月,Neuralink進行了首次腦機接口(BCI)的人體植入手術。在植入手術后不久便能夠檢測到參與者的神經信號,自那以后,參與者一直使用腦機接口系統(tǒng)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在線下棋和玩《文明VI》。

2024年3月,Neuralink的登記系統(tǒng)開始接受加拿大居民的申請。

2024年5月,Neuralink分享第二名接受植入手術患者Noland的術后情況。

之前,Noland主要數(shù)字交互方式是一個由嘴巴控制的平板手寫筆(口棒),這個工具需要由護理人員放置到位??诎糁荒茉谥绷⒆藙菹率褂脕聿僮髌桨咫娔X。長時間使用會導致不適、肌肉疲勞和壓瘡,同時也會妨礙正常說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手術后的幾周里,Noland已經可以使用各種姿勢,包括躺在床上,來控制他的筆記本電腦,并且通過思維控制光標,與朋友在線玩電腦游戲等。

2024年11月,Neuralink已經獲得了加拿大衛(wèi)生部的批準,正式啟動 CAN-PRIME 研究。這是Neuralink首次開展國際性試驗,基于美國正在進行的 PRIME 研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2月,Neuralink發(fā)布美國PRIME 研究中三位參與者的術后情況回顧。

綜合來看,PRIME 研究的參與者們如今植入的總時長已超過670天,使用時間超過4900小時,包括與 Neuralink 團隊的開展研究會議期間的使用時間,也涵蓋日?;顒拥氖褂脮r間。

# BCI市場持續(xù)升溫

2024年10月,摩根士丹利的研究人員曾發(fā)布報告,探討腦機接口是否是“下一個醫(yī)療科技風口?”,并預計預計腦機接口將在大約五年內實現(xiàn)醫(yī)療用途的商業(yè)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分析人士表示,僅就美國而言,4000億美元的市場規(guī)模就已相當龐大,不過在技術推出后的前20年內,其滲透率將十分有限。到2035年,腦機接口技術將創(chuàng)造近15億美元的收入。到2036年,該市場的年運營額將超過5億美元,到2041年將達到10億美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報告中 ,分析人士列出了一些他們所關注的BCI公司,包括Synchron、Neuralink、Paradromics、Precision Neuroscience、Blackrock Neurotech等。

  • Synchron:唯一一家利用血管捕捉大腦信號的BCI公司,旗下Stentrode BCI產品由鎳鈦合金支架、鉑(Pt)圓形電極、導線構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支架在血管內擴張以將其固定到位;然后在其上安裝16個微型傳感器以獲取大腦活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鉑(Pt)圓形電極收集神經電信號,并通過導線連接與胸部的無線傳輸系統(tǒng),最終通過無線傳輸系統(tǒng)將信號輸送給外接假肢上,控制外接假肢上運動。

  • Paradromics:研發(fā)出Connexus BCI 系統(tǒng),采用了直接數(shù)據(jù)接口的設計,通過在腦組織中植入微小電極陣列來測量和解讀腦信號,隨后通過植入在胸部皮下的無線收發(fā)器將信號傳輸至外部設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通過解碼大腦神經信號轉化為醫(yī)療數(shù)據(jù),有望幫助失語患者恢復溝通能力并實現(xiàn)計算機設備控制。

  • Precision Neuroscience:旗下第7層皮質接口(Layer 7 Cortical Interface)技術是一種介于侵入性和非侵入性腦機接口技術之間的折衷方案,旨在減少對腦組織的損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7層皮質接口是一種薄膜微電極陣列,其設計符合大腦皮層而不損傷組織,使用公司獲得專利的微創(chuàng)插入方法,可以在大腦表面的任何地方輸送數(shù)千個通道。

2025年4月,PatentVest發(fā)布BCI技術市場報告,也表示美國腦機接口(BCI)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 4000 億美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800億美元集中在那些患有嚴重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高位截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等)的患者群體,而且在一些神經康復治療中,BCI 技術被逐步納入醫(yī)保報銷范圍,這使得患者能夠更容易地接受 BCI 治療。

另外的3200億美元集中在更廣泛的神經系統(tǒng)和精神疾病領域。例如,在治療抑郁癥、焦慮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等精神疾病方面,BCI 技術可以通過監(jiān)測和調節(jié)大腦活動來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 BCI 領域,知識產權(IP)是企業(yè)競爭的核心。Synchron、Neuralink 等公司在侵入式 BCI 技術方面擁有大量專利,這為其在市場中建立了技術壁壘。

# 關于Neuralink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Neuralink 是埃隆·馬斯克在2016年成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總部位于美國舊金山,專注于開發(fā)侵入式腦機接口(BCI)技術。該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制造微米級別的設備,將人腦與機器接口連接起來,以實現(xiàn)人腦與機器的交互。公司成立之后獲多輪融資,據(jù)外媒報道,早在2023年6月,Neuralink 估值已超過50億美元。

Neuralink 的技術涵蓋在大腦中植入極為細小的電極,這些電極能夠讀取大腦活動信息,而后借助外部設備進行解碼并加以應用。

融資歷程

2019年,根據(jù)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發(fā)布的文件,Neuralink 在新一輪股權融資中籌集3930萬美元。

2021年, Neuralink完成C輪,籌集資金 2.05億美元,由Vy Capital領投,Google Ventures、DFJ Growth、Valor Equity Partners、Craft Ventures、Founders Fund和Gigafund參投。

2023年,Neuralink 宣布完成D輪融資,籌集資金 2.8億美元。由億萬富翁 Peter Thiel 等人創(chuàng)立的 Founders Fund 領投。同年, Neuralink 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提交表格,確認出售了價值4300萬美元的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