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近的感悟:
其實,進入社會,就是一種格局,被格住了,局限在一個地方。
悟到這點,我突然就釋懷了。
我回去上班,就是自由的鳥兒,又飛回籠子里,僅此而已。
野外自由,不確定因素多,吃了上頓沒下頓?;\子里安全,有固定的食物,唯一的就是沒有自由。
我思索自己,是為自由而生的,天地才是我的家,被格在一個局里,時間長了,會失去活力,失去靈魂,失去自己。
反正是最后一次住籠子了,我這么想,就好好的,愉快地上班,什么憂慮都沒有。
如果把人類社會想象成一棵茂盛的生命之樹,那么樹上掛著的一個一個的籠子,就是人們安居樂業(yè)的房子和單位。
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住在籠子里,安全有保障,社保和養(yǎng)老;只有少數(shù)人,不喜歡待在籠子里,他們喜歡自由和探索,獨自承擔風險和孤獨。
我知道,人類都是向死而生。
能記住的,能體驗的,只是過程。
有人經(jīng)歷了,體驗了喜怒哀樂,體驗了繁華和落寞,喧嘩與騷動,形成自己的認知和思想,情緒和感慨,這就是人生。
如果更深一步,把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提升到智慧和覺悟,然后獲得釋懷,看透,放下,那么,這就是修行。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無論經(jīng)歷什么,都能讓自己有所啟發(fā),有所蛻變,有所了悟。
我經(jīng)歷過最好的工作,也經(jīng)歷過很差的工作,所以,我知道天堂和地獄的區(qū)別。
我遇見到很好的人,也結(jié)交過很差的人,于是,我懂得了德行兼?zhèn)浜屯接衅浔淼牟罹唷?/p>
我把人生的種種,都體驗了一遍,然后,內(nèi)心就平息了,心不生恩怨,人不惹是非。
難怪智者說,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功德福田,不可見,但如影相隨;物質(zhì)金錢,看得見,萬般帶不走。
隨便翻翻柜子,衣服幾百件,鞋子幾十雙,護膚化妝品一籮筐,真正穿的,用的,也就那幾樣。
我從世俗人的觀念中,解脫出來了。
你要更美麗一點,更優(yōu)秀一點,更成功一點。這是世俗觀念。
為何不能做真正的自己呢?不用世俗的標準衡量自己,活出自己,成為自己,獨一無二。
心境的轉(zhuǎn)換,會帶來觀念的崩塌。
一個人的觀念,就是最穩(wěn)固的結(jié)界。如愛因斯坦所說,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比分開一顆原子還難。
長期讀書,寫作,徹底轉(zhuǎn)變了我的心性,從之前沉迷物質(zhì),喜歡熱鬧的心境,逐漸轉(zhuǎn)變到簡單純凈,喜歡安靜的心生歡喜。
無形中,就形成一道結(jié)界。熱鬧與繁華,恩怨和是非,嫉妒和羨慕,那些人類的悲歡,從我身上淡去;剩下的是純粹的意識流動,山間綠蔭,暗香疏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