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屬動物是更新世時期廣泛分布的“巨獸”,對其演化和絕滅歷史的研究始終是古生物研究的焦點之一。近日,一項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古DNA課題組關于中國東北地區(qū)晚更新世真猛犸象線粒體基因組的研究成果在《科學通報》發(fā)表,揭示了該地區(qū)真猛犸象的遺傳多樣性和演化歷史。該研究為我們理解這一物種生存、遷徙以及最終滅絕提供了新的科學視角。

PART.01
真猛犸象:冰河時代的標志性動物
真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是晚更新世時期(約12萬年~1萬年前)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巨型哺乳動物,以身披長毛和有彎曲生長的象牙聞名,因此又被稱為長毛猛犸象。真猛犸象曾是“冰河時代”的標志性物種,但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其棲息地發(fā)生了巨大的收縮,最終因較小種群規(guī)模導致的遺傳多樣性驟減而走向滅絕。中國東北地區(qū)作為真猛犸象的重要棲息地之一,保存了大量化石,為科學家研究這一物種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PART.02
線粒體DNA:解開演化歷史的鑰匙
線粒體DNA因其能夠穩(wěn)定保存數(shù)萬年并能記錄物種演化歷史的特點,成為研究古生物遺傳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這項研究中,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古DNA課題組的研究者與青岡縣古生物化石中心、大慶市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等多家單位合作,從中國東北多個晚更新世遺址中提取了真猛犸象化石的線粒體DNA,并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對其進行了基因組分析。研究團隊通過比較不同個體之間的DNA序列、不同地區(qū)內(nèi)序列的多樣性,發(fā)現(xiàn)中國東北地區(qū)的真猛犸象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這表明該地區(qū)可能存在多個不同的遺傳譜系,真猛犸象種群在這里經(jīng)歷了復雜的演化過程。
PART.03
氣候變化:推動演化的關鍵因素
研究還揭示了氣候變化對真猛犸象種群動態(tài)的深遠影響。晚更新世時期,地球經(jīng)歷了多次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氣候的劇烈波動可能導致了真猛犸象種群的擴張、遷移甚至隔離。先前研究顯示氣候變化事件可能是推動真猛犸象遺傳多樣性變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則通過綜合北美、北亞等多地區(qū)真猛犸象種群的研究,揭示了中國東北地區(qū)猛犸象與北半球其他地區(qū)種群間的遺傳聯(lián)系,描繪了晚更新世不同地區(qū)猛犸象種群間可能存在的遷徙路線。
PART.04
科學意義:為理解物種滅絕提供新線索
這項研究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真猛犸象在東亞地區(qū)的演化歷史,還為探討大型哺乳動物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參考。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研究古代物種如何適應環(huán)境變化,對保護現(xiàn)代瀕危物種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PART.05
結語
真猛犸象的故事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篇章,針對該物種進行研究,我們不僅解開了這一冰河時代巨獸的遺傳密碼,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深遠影響。未來,科學家們將繼續(xù)探索更多古代物種的演化歷史,為我們理解生命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提供更多啟示。
杜至誠, 盛桂蓮, 胡家銘, 邢凡成, 王斯人, 李富強, 肖博, 宋世文, 鄭銘旻, 袁俊霞, 賴旭龍. 中國東北晚更新世真猛犸象的線粒體遺傳多樣性及其演化歷史. 科學通報, 2025, 70(1): 121–133. DOI: 10.1360/TB-2024-0694,
https://doi.org/10.1360/TB-2024-0694
轉載、投稿請留言
| 關注科學通報 | 了解科學前沿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