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上海國際車展這周可算是 “開張” 了!這場面,那叫一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不對,是引擎轟鳴、燈光閃耀!整個上海車展就像一個巨型舞臺,而德國的那些汽車制造商們,好家伙,全都跟約好了似的,組團來 “趕場子”。大眾、奔馳、寶馬、奧迪這些平日里響當當?shù)牡聡嚱?“大佬”,這次一個不落,全都摩拳擦掌,準備在車展上好好秀一把肌肉,畢竟誰也不想在這關鍵戰(zhàn)場上掉鏈子。

不過呢,今時不同往日啦!汽車行業(yè)正在經(jīng)歷一場堪比 “地殼運動” 的大變革,從內(nèi)燃機到電機這堪稱 “改朝換代” 的根本性轉(zhuǎn)變,再加上汽車數(shù)字化這股來勢洶洶的浪潮,汽車都快變成在車輪上跑的超級計算機啦!德國媒體《世界報》在昨天那篇標題超吸睛的《德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自由落體幾乎無法阻止》的報道里,就用了這樣夸張又形象的比喻,來形容當下汽車行業(yè)的巨變。
《世界報》還一本正經(jīng)地分析道:“對于西方汽車制造商,尤其是大眾汽車來說,以前在內(nèi)燃機市場那可是妥妥的‘大哥大’,呼風喚雨,躺著就能把錢賺了,利潤高得讓人眼紅。但中國的汽車市場,過去三年就像開了倍速播放的‘神劇’,劇情發(fā)展之快,讓人目瞪口呆,徹底大變樣。曾經(jīng)大眾在中國市場那是穩(wěn)坐頭把交椅,可如今,比亞迪直接上演‘逆襲大戲’,把大眾擠下寶座,成了中國汽車市場的新王者。這劇情,要是拍成電視劇,絕對比那些狗血劇還精彩!”

德國《商報》就更直接了,直接甩出一句 “雙贏 = 中國贏兩次”,這評論,簡單粗暴,火藥味十足!《商報》還在報道里感慨,2025 上海國際車展就是一面 “照妖鏡”,照得清清楚楚,汽車工業(yè)最新技術的 “C 位” 早就不是底特律或者法蘭克福了,而是咱中國的經(jīng)濟大腕 —— 上海。想當年,中國汽車制造商還眼巴巴地模仿奔馳、寶馬和大眾,那場面,就像小學生追著學霸抄作業(yè)??涩F(xiàn)在,風水輪流轉(zhuǎn),變成德國人眼巴巴地想以 “中國速度” 趕緊往前沖,為啥呢?就為了守住德國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那越來越小的 “地盤”,再不加把勁,估計連湯都喝不上了!
歐盟這邊也沒閑著,看著中國汽車在市場上 “攻城略地”,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出了用懲罰性關稅這招,想幫著自家汽車產(chǎn)業(yè)扛住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在歐盟眼里,中國企業(yè)因為有國家補貼,這競爭優(yōu)勢簡直 “犯規(guī)”,就像游戲里開了外掛一樣。不過最近特朗普搞的關稅戰(zhàn),又給這事兒添了一把火,讓原本就緊張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布魯塞爾正跟北京就中國電動汽車的最低價格承諾方案討價還價呢,雙方就像菜市場里的買賣雙方,你一言我一語,都想爭取到最有利的條件,想著用這招代替懲罰性關稅。

德媒《商報》還忍不住接著吐槽:“中國人喜歡把這類談判叫做‘雙贏’,意思就是雙方都能撈到好處。但實際上呢,中國往往是那個連贏兩次的主兒。為啥呢?因為懲罰性關稅和最低價格承諾之間可有大講究:關稅得制造商給歐盟掏腰包,這就好比德國車企被歐盟‘薅羊毛’;可最低價格卻能讓中國汽車制造商賺得更多,這簡直是‘反向薅羊毛’!” 明明是自由競爭的市場,《商報》卻覺得,最后這錢還不是歐洲消費者掏,這不就相當于歐洲消費者在給中國汽車工業(yè)未來的創(chuàng)新 “眾籌” 嘛。不過話說回來,德國汽車工業(yè)當年不也是靠著各種優(yōu)勢,在市場里一路 “打怪升級”,才站穩(wěn)腳跟的么?現(xiàn)在風水輪流轉(zhuǎn),也該他們嘗嘗追趕的滋味了!
報道還指出,這么一來,中國汽車可就賺大了?!霸陔妱榆嚰夹g和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這些方面,中國制造商的技術早就把德國競爭對手甩在身后,就像短跑健將甩開慢悠悠散步的大爺。而來自歐洲的利潤,又能讓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研發(fā)能力更上一層樓,這簡直就是‘開掛式’發(fā)展!”

標準普爾的數(shù)據(jù)可是被多數(shù)汽車公司當成 “戰(zhàn)略寶典” 呢。數(shù)據(jù)顯示,到 2030 年,純電動汽車在中國新注冊汽車里能占到 4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預計也能達到 23%。等到 2037 年,純內(nèi)燃機汽車在新車市場里估計就只剩 6.5% 的份額咯。這數(shù)據(jù)變化,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點一點地在流失,內(nèi)燃機汽車的 “輝煌時代” 怕是要一去不復返了。
就算在大眾市場之外,德國汽車品牌遇到的麻煩也越來越多。標普專家亨納?萊恩就說:“中國制造商在價格戰(zhàn)之外的競爭也厲害著呢。像蔚來這種新興廠商,給客戶提供的服務,德國汽車制造商想都不敢想:客戶能在微信上一天到晚跟客服人員直接嘮嗑,就像跟自家閨蜜聊天一樣隨意。廠商自己還能知道車輛啥時候該維修,直接派人開著替換車去客戶家里,修好了再把車給客戶送回去,這服務,貼心得讓人感動,德國車企怕是要哭暈在廁所了!”

大眾汽車駐北京代表拉爾夫?布蘭德施泰特(Ralf Brandst?tter)兩年半前一上任,就喊出了 “在中國,為中國” 的響亮口號,大眾在中國都快成一家完全獨立自主的子公司了。管理者們都覺得這是趕超市場的 “秘密武器”,就像武俠小說里的 “絕世武功”,就盼著靠這招逆襲。
大眾在這次車展上,一口氣亮出了 ID.Era、ID.Aura 等三款新車型。不過這些車目前還屬于 “概念寶寶”,就像還在襁褓里的嬰兒,計劃明年才正式上市。這可是大眾汽車在中國發(fā)起的大規(guī)模產(chǎn)品攻勢的第一步哦,打算三年內(nèi)推出 20 款新車型,這野心,堪比 “大胃王”,恨不得一口吃成個胖子。ID.Era 是一款有三排座椅的 SUV,車長超過五米,個頭跟一個成年人差不多高,簡直就是大眾迄今為止推出的最大號汽車,開在路上,那回頭率絕對爆表,估計能把路人的下巴都驚掉!除了 ID.Era,大眾還展示了一款叫 ID.Aura 的緊湊型轎車,這明顯是沖著和比亞迪等競爭對手 “掰手腕” 去的,售價差不多 17,000 歐元,就像擺好了擂臺,就等對手來挑戰(zhàn)。

除了大眾,奧迪也來湊熱鬧,在上海車展上推出新子品牌 “AUDI” 的首款新車,這新子品牌直接用 “AUDI” 四個字母,把那著名的四個環(huán)給替換了,這操作,就像換了個新發(fā)型,想要給大家一個全新的印象。奔馳也跟著大眾學,把中國新車的開發(fā)大部分都挪到中國來。首席開發(fā)官 Markus Sch?fer 在接受《世界報》采訪時說:“我們幾乎每個零部件都有本地供應商,還融入了中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意思,就像德國車企都想 “入鄉(xiāng)隨俗”,努力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扎下根來,不過能不能成功,還得看他們的 “造化” 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