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警報!智能設備變“間諜”利器?
近期,央視曝出一則驚人消息:數千部手機被間諜入侵!涉及多國政府工作人員。
文中寫道,智能終端已經深深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
但暴露出一系列的風險,如果不注意防范,甚至可能危害國家安全!
看到這個描述就差點名道姓了!
一貫以封閉性和安全著稱的“智能終端系統(tǒng)”,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哪一個?

手機間諜入侵問題
智能手機,作為如今信息時代最常見的工具,幾乎每天都被我們用來處理私人數據、支付賬單、進行社交,甚至是存儲最機密的文件。
4月24日央視突然發(fā)文,“某公司故意向間諜提供手機后門”。

接下來的描述更是直接點名道姓是哪家手機!
“智能終端系統(tǒng)的封閉性曾是安全的代名詞。然而,有案例顯示,某國公司故意向該國間諜情報機關提供后門,用于在該公司智能手機上植入間諜軟件,且已發(fā)現數千部感染了惡意軟件的智能手機,相關手機使用者包括多國政府工作人員。”
“智能終端系統(tǒng)”,想必大家都懂吧,某水果手機不就以這個著稱的嗎?

這讓我們意識到手機似乎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們身邊的“監(jiān)聽器”!
所謂間諜軟件,指的是那些悄悄地安裝在手機中的惡意程序。
作用往往是竊取用戶的私密數據,甚至能夠遠程控制設備,獲取一切手機內的動態(tài)信息。
甚至某些設備居然在出廠時就被植入了后門!

這些后門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不僅能監(jiān)聽用戶的私人對話,還能追蹤用戶的定位信息、獲取個人密碼甚至是開啟手機攝像頭進行偷拍。
這通常與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漏洞有關,尤其是安卓和iOS。

曾曝出一款安卓系統(tǒng)的漏洞Stagefright漏洞,它允許黑客通過發(fā)送一條惡意短信,遠程激活用戶的手機攝像頭和麥克風,悄悄錄制通話內容。
即便是最安全的iOS系統(tǒng),也難逃惡意軟件的侵擾。
2016年,著名的“Pegasus”間諜軟件就能夠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滲透iPhone。

一旦入侵黑客幾乎可以完全控制手機的所有功能,包括竊取私人信息、監(jiān)聽通話、監(jiān)視位置。
再加上,某些手機制造商為了提升手機的“功能性”,在出廠時就將一些“后門”留下,實際上給了政府或其他勢力進入手機的可能性。

某些國家的情報機構可能通過廠商合作,在手機硬件層面植入監(jiān)聽系統(tǒng)。
這種情況尤其在與國家安全相關的領域中,尤為危險。
這種不為用戶所知的技術手段,讓手機變成了一個“隱形的間諜”,讓普通人和政府官員都面臨著不可預知的安全威脅。
可想而知,這背后隱藏的危機遠不止一個簡單的“數據泄露”那么簡單......

國家安全態(tài)度轉變
隨著手機間諜問題逐漸顯現,全球各國政府的安全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過去的對技術安全的相對寬松,到現在的全面監(jiān)控和嚴格審查。
2025年工信部出臺了一系列新規(guī),要求所有政府官員和涉及敏感信息的人員不得使用國際品牌的手機,尤其是國外廠商的設備。

美國、歐盟等國家,也紛紛加強了智能設備的安全性要求,特別是對高官、敏感行業(yè)人員的手機和電子設備,必須進行嚴格的安全審查。
一項調查顯示,2025年以后全球范圍內,有超過20%的國家已經開始限制或禁止使用某些品牌的智能手機,特別是一些存在潛在安全隱患的廠商。

過去看似沒有威脅的手機,已經不再只是“通訊工具”,它變成了網絡間諜的“窗口”,成為敵對勢力的滲透點。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安全部門對智能手機的安全審查力度大幅提高,甚至要求一些高官和工作人員只能使用經過特殊處理的手機。

安卓和iOS系統(tǒng)的歷史漏洞
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tǒng),尤其是安卓和iOS系統(tǒng),是當今市場上使用最廣泛的兩大操作系統(tǒng)。
但這兩個系統(tǒng),也同樣暴露了嚴重的安全漏洞。
安卓系統(tǒng)的漏洞:安卓系統(tǒng)由于其開放源代碼的特點,使得黑客可以比較容易地進行逆向工程,發(fā)現并利用系統(tǒng)中的漏洞。

安卓早期的“Heartbleed”漏洞,使得成千上萬的設備受到威脅,黑客能夠在未被察覺的情況下,竊取存儲在設備中的敏感數據。
后來Stagefright漏洞成為了安卓系統(tǒng)中的一大隱患。
黑客通過惡意短信甚至不需要用戶點擊,就能遠程訪問設備,竊取個人數據,甚至控制攝像頭和麥克風。

iOS系統(tǒng)的漏洞:蘋果一直以其強大的安全性和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著稱,但即便是它,也無法避免漏洞的存在。
2017年爆發(fā)的“Pegasus”事件,黑客通過惡意鏈接和短信,成功滲透了全球數百部iPhone,獲取用戶的隱私信息。

iOS的Siri語音助手也被發(fā)現存在隱私泄露的問題,未經授權的錄音數據被發(fā)送至第三方。
今年年初蘋果的智能助手siri,居然會竊取用戶隱私!
微軟系統(tǒng)的漏洞與后門問題:不僅僅是手機,連傳統(tǒng)的PC操作系統(tǒng)。
微軟的Windows,也多次成為間諜活動的“突破口”。

尤其是在2025年曝出的“哈爾濱間諜事件”中,三名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特工被指控利用Windows系統(tǒng)的后門,進行對中國政府的網絡攻擊。
即便微軟對漏洞進行了修復,仍然無法避免其長期積累的安全隱患。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日常使用的手機和電腦,實際上早已經潛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國產系統(tǒng)的呼聲
隨著智能設備安全問題的不斷加劇,國產操作系統(tǒng)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4月18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明確指出:推動更多app上架鴻蒙應用商店,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這次發(fā)生明擺著就是公開要求各方面都積極加入鴻蒙,早點做防備。

國內外多位網絡安全專家表示,中國應當加速自主研發(fā)操作系統(tǒng),以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鴻蒙系統(tǒng)作為中國自主研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近年來逐步嶄露頭角。
與安卓和iOS系統(tǒng)不同,鴻蒙系統(tǒng)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國內外的安全需求,力求通過本土化的操作系統(tǒng)提升智能設備的安全性和獨立性。

中國政府也通過政策支持鴻蒙系統(tǒng)的發(fā)展,推動更多國內企業(yè)加入到自主操作系統(tǒng)的推廣中來。
可鴻蒙系統(tǒng)的最大挑戰(zhàn)在于其生態(tài)的建設。
雖然目前已有一定的用戶基礎,但與安卓和iOS龐大的應用市場相比,鴻蒙系統(tǒng)的生態(tài)仍然較為薄弱。

如何完善鴻蒙系統(tǒng)的應用生態(tài),并將其推向全球市場,依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畢竟國外的再好,那也是別人家的,怎么都沒有自己的安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