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天的腳步逐漸臨近
蚊子等能傳播疾病的害蟲
也開始活躍了起來
今天是“全國瘧疾日”,一起來了解下
如何才能取得“人蚊大戰(zhàn)”的勝利
國家疾控局介紹, 我國蚊媒傳染病將進入流行季, 今年以來,登革熱輸入病例數(shù)量比去年同期明顯上升,4到5月出現(xiàn)登革熱本土病例的風險將上升,部分省份存在發(fā)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
不同種類蚊子傳播疾病不一樣
被蚊子叮咬了不僅紅腫瘙癢
最讓人擔心的
我國已知的蚊子主要是庫蚊和伊蚊等屬,不同種類的蚊子形態(tài)、習性、可傳播的疾病都不一樣。其中:
庫蚊傳播的疾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
伊蚊主要有白紋伊蚊,就是俗稱的“花蚊子”,傳播登革熱、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熱等疾病。
蚊子為何“偏愛”你?
為啥有的人不招蚊子
有的人一不留神就“滿身是包”?
專家介紹,蚊子選擇目標,與血型無關,主要是依據(jù)人體的氣味、依據(jù)二氧化碳濃度、體溫、汗液中的乳酸及深色衣物來挑人的。
被蚊子叮咬后,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血蛋白引發(fā)人體免疫反應,釋放組胺導致瘙癢,抓撓會加重炎癥。
防蚊誤區(qū)與“真相”
網(wǎng)絡上流傳許多防蚊小妙招
這些招數(shù)真的有用嗎?
維生素B1驅蚊無效:實驗證明,內服或外涂維生素B1均無法有效驅蚊,科學選擇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驅蚊液更可靠。
“純天然”未必安全:艾草煙熏、香囊等傳統(tǒng)方法雖有一定效果,但煙霧可能刺激呼吸道,需謹慎使用。
滅蚊需“治本”:僅依賴蚊香、電蚊拍等被動防御難以根除蚊患,環(huán)境治理才是關鍵。
科學防蚊,斷絕蚊蟲滋生可能
與其提心吊膽怕被叮, 不如先下手為強
?? ?? ??
蚊子80%的生命周期依賴水體
清除積水=摧毀繁殖基地
因此,在春夏季節(jié)
我們要注意整治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
定期清理住宅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角落
定期刷洗水缸、水桶、花瓶
破壞蚊卵附著

專家介紹,種植薰衣草、薄荷等香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干擾蚊蟲嗅覺,但不具備有效驅蚊濃度。而放置大蒜等香料,則幾乎沒有效果。
此外,還可使用滅蚊燈誘殺蚊子。蚊子偏好紫外光或紫色光波段,夜間關閉其他光源后使用效果更佳。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讓蚊子在光和人體之間做選擇題,人體對蚊子的吸引力遠遠大于光。
最后,大家還可以安裝紗窗、蚊帳,阻斷蚊子入侵路徑;穿淺色衣物,避免深色吸引蚊蟲。

已經(jīng)被蚊子咬了怎么辦?
如果已經(jīng)被蚊子叮咬
可立刻止癢,切忌抓撓
可用肥皂水涂抹(中和酸性唾液)
或冷敷(收縮血管,減少組胺擴散)
此外,還可用爐甘石洗劑
或含激素藥膏(如艾洛松)等
緩解嚴重瘙癢
?? ??注意?? ??
若出現(xiàn)發(fā)熱、皮疹擴散
可能是蚊媒疾病信號,需及時就醫(yī)!
你還有什么防蚊的“獨家秘技”嗎
快來轉發(fā)分享
讓大家學習借鑒一下吧!
編輯:李旭
校對:繆敏
責 編:李旭
編審:祝建新
來源 :央廣網(wǎng)、無錫疾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