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梅,今年52歲,來自一個小縣城,初中畢業(yè)后就沒有再念書了。
那時候家里條件差,父母覺得女孩子讀那么多書也沒用,早早安排我進(jìn)了鎮(zhèn)上的食品廠。
現(xiàn)在廠子早就倒閉了,我靠著早些年買斷工齡和丈夫留下的一點(diǎn)遺產(chǎn),每個月能拿到兩千多的退休金,日子不富裕但也還湊合。

我丈夫早年因病去世,留下一個兒子,叫小寧,現(xiàn)在在外地打工,成家后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我們婆媳關(guān)系一般,雖然沒鬧得不可調(diào)和,但也談不上多親近。
我沒跟他們住在一起,兒子媳婦說帶孩子不方便,房子小,我也樂得清靜。

我生活比較簡單,平時一個人住,種點(diǎn)菜,養(yǎng)只狗,偶爾跟鄰里嘮嘮嗑。
我們這片老小區(qū)人情味還算濃,誰家有點(diǎn)事,大家都會搭把手,隨個禮啥的也都正常。
我一向不喜歡占人便宜,別人給我隨了禮,我也會想著還回去,哪怕自己日子緊點(diǎn)。

但這些年,我漸漸發(fā)現(xiàn), 有些“親戚”,其實(shí)還不如隔壁鄰居來的真心。
02
事情的起因,說簡單點(diǎn),就是一次隨禮的錢數(shù)。
三個月前,我隔壁的鄰居王嬸家嫁女兒。王嬸是我多年的老鄰居,說起來我們也算是看著彼此的孩子長大的,平日里她常常送我點(diǎn)自家種的菜,我閑了也去她家坐坐,幫她包餃子、擇菜。她女兒結(jié)婚,我打心底覺得高興。

那天婚禮辦得挺熱鬧的,雖然不是什么高檔酒店,但布置得喜慶,菜也不賴。我包了個5000塊的紅包,也沒覺得心疼,覺得值得。王嬸當(dāng)時眼淚都快出來了,說:“梅啊,你這份心,我記一輩子。”
可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個多月,我舅媽七十大壽,家里人都在親戚群里說要熱鬧辦一辦。我沒多想,隨了個200塊的紅包。
舅媽年輕時對我也沒多親,小時候我去她家玩,她常拿我和她女兒比較,說我笨,說我黑,說我家窮。

這次壽宴我也去了,飯桌上我被安排在最角落的位置,沒人搭理我。我心里雖然有點(diǎn)不舒服,但也沒說什么,想著人多,難免照顧不過來。
可第二天,親戚群里炸鍋了。
“有些人啊,隨禮比臉還小?!?/p>
“某些人5000給外人,200給自家人,真是親戚兩個字都白叫了。”
“說到底,還是心不在親戚這邊?!?/p>
這些話,沒點(diǎn)名,但我一眼就知道是在說我。
我看了一眼群里,幾個常來常往的親戚都在附和,連我表妹也發(fā)了個“呵呵”的表情。我心寒了。
我一句話沒說,默默退群了。
我不是沒受過冷言冷語,但這次不同。這次,是我用真心換來的諷刺,是我用一份情分,換來的一場嘲諷。
你可以說我小氣,可以說我計(jì)較,但你不能否定我的付出。
我想起小時候,我媽為了讓我讀書,去給親戚家洗衣做飯,換來一句“你家丫頭讀書也沒用”;我結(jié)婚那年,舅舅來吃喜酒,給了一個“空紅包”,說下次給我補(bǔ)上,到現(xiàn)在也沒影;我父親去世那年,只有王嬸一家人來幫我守夜,其他親戚都是“有事來不了”。
我不是沒心沒肺的人,但我也不是傻子。
親戚之間的感情,從來不是血緣決定的,而是你怎么對我,我就怎么對你。
那次退群之后,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人際關(guān)系。
我想起王嬸女兒結(jié)婚那天,她兒子特意來門口接我,說“阿姨,您跟我媽這么好,您就是我們家親戚”;我想起我感冒發(fā)燒那陣,鄰居老李頭給我送來熱姜湯,說“你一個人住,要多注意身體”;我想起我?guī)托^(qū)里一個新搬來的年輕媽媽照看孩子,她感恩地說:“阿姨,您就是我孩子的親奶奶一樣。”
而我的親戚們呢?
他們需要我時,拼命拉我入群,要我隨禮,要我?guī)兔Γ豢傻任矣悬c(diǎn)不同的選擇,立刻就群起而攻之。
我沒再回那個群,也沒再聯(lián)系那些親戚。不是因?yàn)槲矣洺穑俏医K于明白: 有些人,血緣只是一個稱呼,感情才是維系。
那段時間我常常在想,為什么人到中年,身邊的人卻越來越少?
其實(shí)不是人少了,是你漸漸明白了: 誰是真心,誰是假意。
我開始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鄰里之間。我去社區(qū)幫忙照顧孤寡老人,參加跳廣場舞、唱紅歌的活動,也開始學(xué)著用手機(jī)看新聞、刷視頻。我的世界變小了,但也更真實(shí)了。
有天我在超市碰到一個遠(yuǎn)房表姐,她看見我,臉上有點(diǎn)尷尬,我笑著點(diǎn)了點(diǎn)頭,沒多說話。她站在原地,看我走過去,沒追出來。
她可能意識到,我已經(jīng)不再需要那段“親情”了。
03
我退出親戚群已經(jīng)三個月了。
期間,沒有一個人私信我問過一句“你怎么退群了”,更沒有人主動聯(lián)系我。可我并不覺得孤單,反而覺得輕松了許多。
我每天按時起床,買菜、種花、遛狗,偶爾和鄰居一起去公園散步、跳舞。有時候孩子打來電話,我也只是簡單聊幾句,不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人到中年,最大的清醒就是: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負(fù)責(zé)。
我不恨那些親戚,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我選擇了不再參與。
我給鄰居隨禮5000,不是我傻,而是我愿意;我給親戚200,不是我窮,而是我不想再被利用。
我們這代人,最怕的不是沒錢,而是沒尊嚴(yán)。
生活教會我,親情不是非得維系,真心才值得珍惜。也許有一天,我會再次被拉進(jìn)那個群,但那時,我會有選擇的權(quán)利。
這次,我說了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