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常有人,一提起老莊,提到老莊思想,嘴里就戲謔地蹦出這兩個字;

認為無為就是讓人啥也不做,因而把老莊思想歸為躺平哲學、懶人思想。

這其實是非常孤陋且淺薄的理解。

為何老子不提倡努力呢?

老子所處的時代,周王室已經(jīng)趨向衰微;

諸侯國之間,明爭暗斗,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競相招攬人才。

這樣的形勢,導致人心浮躁;

人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分門立派,在各諸侯國間游說,形成史上著名的百家爭鳴。

僅單純從文化現(xiàn)象來說,這是好事。

不過,老子卻看到,其成因是不善的,影響也很糟糕。

各種學說之間無休止的辯論、交鋒,其背后,是人們欲望的膨脹、對功名利祿的追逐;

這破壞了人心的清凈和純樸,從而導致整個社會爾虞我詐、秩序混亂。

老子之所以在后期會選擇歸隱,就是洞察了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下,國家前景堪憂。

在53章中,他描繪了當時的社會亂象: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資財有余。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大道明明很平坦,人們卻偏偏喜歡走捷徑。

朝堂上無人理政,田地荒蕪,糧倉空空如也。

穿著華服,佩著寶劍,不務正業(yè)。這不是帶領(lǐng)人們干壞事么?

這不是正道?。。ūI竽,是盜魁的意思,是暗諷統(tǒng)治者帶頭干壞事。)

因此,老子才會提出無為而治的主張: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p>

這是說,真正有德行的人,懂得按規(guī)律(道)行事,一方面因循自然之道,另一方面尊重人性,所以不會加入太多個人的主觀意志,強行作為,因而看上去表現(xiàn)得似乎沒有作為一樣。

道家認為,智者最緊要的,就是守住清凈之本心,領(lǐng)悟“道”的精神;

所謂道,就是萬事萬物之規(guī)律。

一旦找到了事情的規(guī)律、順著規(guī)律做事,便是順勢而為;

不需要費多大的勁,便可輕松成事;

反之,如果違背規(guī)律,再努力也得不到結(jié)果。

比如,春天本是生長的季節(jié),我們在該播種的時候不播種,到了想收獲的時候,也就不可能有所收獲。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應該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呢?

治國和治身,道理相通。

人生也一樣,少壯時就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

順著自己的天賦做事,自然事半功倍,根本無須過多努力;

如果感到在努力,說明大抵是硬著頭皮在做并非自己意愿的事。

這樣的事,哪怕做成了,快樂和成就感,又有幾分呢?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