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洗面明目法
清晨或午休后洗臉時,用水涼熱適度,將毛巾浸入水中擠出其中水分,折疊后敷于面部。將兩手中、拇、食指按于雙眼睛明、魚腰、太陽穴處,加壓按摩1分鐘。
然后將毛巾放入清水,反復搓洗以除污穢;再撈出水盆,擰干折疊,敷于面部,用手掌由目部逐漸向外揉搓整個面部,有除濁明目、促進氣血暢通之效。
張老終生以此法保健自己的眼睛,年愈七旬以上,目不昏花,讀書處方不戴眼鏡。
2 、起居防病法
春夏之季黎明即起,入暮則寢,以適春生夏長,養(yǎng)其清陽之氣。秋冬之季日出而起,入夜乃寢以適秋收冬藏,斂陰蓄精。晨起啟窗通氣以待陽光,涼夜閉戶塞北以防賊風。
如此起居可攝天地之清陽,適四時之寒暑;正氣內(nèi)存,虛邪賊風無隙可乘,目無郁而不病。
3 、飲食養(yǎng)目法
張老終生以清淡飲食為主,素葷兼顧,精粗并攝。其早餐常食稀粥;輔以蛋糕或雞蛋少量,以供上午坐診勞心耗精之需;不食炙煿脂膩之品,有助于運化吸收;有利于診療時精力集中,耳聰目明,提高效率。
午餐則湯羹葷素依時而進。此時脾胃受納、運化功能健旺,及時填精化源,則有利于機體消耗之補給。
晚餐以素食飯菜為主,少食炙煿厚味以防夜晚“胃不和則臥不安”,仍進易消化之蛋白食品,如豆?jié){、牛奶等,供機體修復之用,并養(yǎng)精蓄銳,為第二天勞作奠定物質(zhì)基礎(chǔ)。
張老從不暴飲暴食,不抽煙,少飲酒,濕濁痰火無聚之所,雖古稀之年,精神充沛,思維敏捷,目得精養(yǎng)而功能正常。
4 、勞逸保健法
勞、逸太過均可損氣傷血,致氣血郁滯而病目。張老常年堅持晨起,傍晚到戶外、河旁、林間散步以散郁消結(jié)。
診療時告誡患者不要在光線太暗或強光下讀書、寫字;針織繡花、工作、學習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堅持1小時左右,當閉目休息,或向遠處眺望,或進行氣功、體育等運動鍛煉,按摩合谷及眼部睛明、承泣諸穴以促進代謝,恢復視力,消除疲勞。
宜在柔和充足光線下作業(yè),每天3~4次朝著光亮柔和處,向5 m以外遠眺綠色樹木,則目得調(diào)攝百不病。
5 、處世修養(yǎng)法
七情太過皆可損及臟腑而病目。七情之中致郁而發(fā)病者尤以怒、思、憂三者為甚。怒則氣逆,郁火傷肝;思則氣結(jié),滯留中焦;憂則氣沉,必傷脾肺。
究其七情過傷所致目病者,多因處世修養(yǎng)之深淺而導。若能行君子之風,宗“忠、信、仁、義”之道,廣施愛于人,不尋長物于己,不競權(quán)勢,不逐名利,則能忍者自安,知足常樂;處世泰然,樂而忘憂;情志調(diào)暢,臟腑安和,則郁無由以生,目何以為患!
6 、開郁療病法
張老認為眼病多因郁邪而發(fā),因此在治療眼疾時主張以開郁為先,通滯為要。遵《素問·六元正紀大篇》:“木郁達之,火郁發(fā)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法,應(yīng)用散結(jié)、消滯、通塞、宣發(fā)、行經(jīng)、活絡(luò)、祛瘀、開竅諸解郁之治法療目防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