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只管踩油門,剩下的交給quattro。”近半個世紀前,奧迪工程師們在四驅技術上的巧思,幫助奧迪賽車在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賽場上披荊斬棘,收獲無數榮譽。之后,quattro四驅技術在民用市場惠及千萬消費者。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奧迪將一輛上世紀的紅色quattro賽車擺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和周圍踏著智能電動浪潮的新時代展品相映成趣。這讓人們在極短時間內見證了,一個百年豪門何以百年的奮斗史。
不是所有消費者都明白復雜的工程原理和技術參數,但大家都明白,有quattro在,再爛的路,都沒問題。這就是一個豪華品牌的本質:在技術上無止境地突破,在打造作品拒絕隨波逐流。

現如今,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難題,或許要比WRC賽道上的泥濘山路更加難以征服。不過外界已經能感知到,奧迪這位116歲的“老司機”,正在更加堅定地握緊手中方向盤,朝著正確方向抵達下一站,在數字代碼AI技術主導的時代,延續(xù)著做一臺好車的故事。
嚴守高標準,冗余設計對抗“萬一”可能
從慕尼黑到吉林長春的時區(qū)跨越,116年造車經驗如何在中國市場淬煉出獨特的“安全哲學”?
可以肯定的是,盡管市場競爭環(huán)境風云變幻,但一汽奧迪對技術指標的高標準始終如一。
在燃油車時代,奧迪就堅守著諸多高標準,例如在燈光領域,奧迪憑借嚴苛標準和卓越技術,贏得了“燈廠”的美譽。
在奧迪大燈大放異彩之前,它們需要先經受一道道考驗。在一汽奧迪智能燈光系統測試中心,有一條長105米、寬14米的“燈光隧道”,相當于標準四車道路面。為精準判斷燈光照射效果,避免任何輕微凹坑或凸起產生的光影干擾,一汽奧迪將這近1500平米的地面平整度做到了±2mm誤差范圍。
這僅僅是奧迪車輛燈光測試的冰山一角——“燈光隧道”只是一汽奧迪智能燈光系統測試中心4大類型實驗室之一。
據了解,國標對燈光的考察僅有6個維度,奧迪卻額外增加了18項與行車安全緊密相關的企業(yè)標準。這意味著奧迪的燈光不僅要滿足基本的照明需求,更要在各種復雜環(huán)境下,為駕駛者提供清晰、安全的視野,保障行車安全。

如果說車燈經受的是“技術潔癖”似的高標準考驗,那么電池包則要經歷一場“地獄式”的嚴苛測試。
來看看一塊電池從研發(fā)測試到實際應用,所要經歷的“奇幻之旅”吧。
首先,為了檢查電池包機械結構的抗疲勞性和抗變形能力,一汽奧迪的電池包必須要經歷兩輪機械振動測試。
第一輪是國標要求的三軸隨機振動,每個軸向的測試時間不少于12小時,但奧迪將每個軸向的時間增加 3.5 倍,以更嚴苛的標準檢驗電池包的穩(wěn)定性;第二輪是 “奧迪標準”—— 六軸振動測試,各個軸振動強度達到國標 3 倍以上。
這樣的總測試時長達172小時,相當于經歷了30萬公里的行駛里程。

為了確保動力電池組在涉水、暴雨或意外浸泡等場景下,不能發(fā)生短路、漏電、起火等安全問題,奧迪還要進行溫差跨度達50℃的浸水實驗,驗證電池包在極端溫度下的密封性。
與常規(guī)的國標浸水測試不同,奧迪測試中的劇烈溫差會給電池包帶來巨大挑戰(zhàn):由于鋁合金框架與密封膠的熱膨脹系數不同,溫度急劇變化時,原本緊密的接縫就可能會出現空隙。
此外,電池包還要經受60g加速度測試(約為F-22戰(zhàn)斗機最大加速度的9倍),通過底部撞擊測試、火燒測試等,才算順利過關。
值得一提的是,奧迪的溫度交變、機械沖擊、鹽霧濕熱、浸水等9項測試是使用同一塊電池完成的,也就是說,在長達半年的各項嚴苛測試后,這塊電池的結構和功能都不能有任何變化。這種對電池安全的極致追求,展現了奧迪對消費者安全的高度重視。
電池安全之外,電磁輻射也是消費者關心的重要話題。一汽奧迪選擇用超低限值守護健康。據了解,奧迪企業(yè)標準的電磁輻射限值低至國標限值的1/700,這個輻射值比大多數家用電器的輻射值都低,更是遠低于工作時的微波爐、電吹風等電器輻射值。
無論是奧迪的電車還是油車,都能達到這個嚴格的標準,這讓消費者在享受駕駛樂趣的同時,無需擔心電磁輻射對身體造成的危害。
堅持長期主義,造就新時代豪華
一汽奧迪對車主的守護,不僅體現在一個個鮮為人知的高標準中,也彰顯在諸多細節(jié)設計與戰(zhàn)略選擇上,這讓冰冷的標準和數字有了實實在在的技術溫度。以人為本,是豪華品牌必須要堅守的準則。

以小小的門把手為例,這一細微之處卻彰顯出奧迪獨特的設計理念:不僅為美學設計,更為功能而設計,始終以敬畏之心確保最重要的安全功能,契合用戶最簡單便捷的操作邏輯。
現如今,新勢力紛紛采用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一些車型雖然在電子解鎖的基礎上設計了機械應急門把手,但后者的位置往往是隱蔽的。
日常使用下,這樣的設計問題不大。但在分秒必爭的緊急情況下,卻可能釀成災難。一組數據顯示,電動車電池熱失控平均反應時間約7 - 15秒,燃油車油箱泄漏起火風險在8-12秒達到臨界點。在意外發(fā)生時,手忙腳亂的車主和施救人員,很可能無暇研究門把手的花式開法。
相比之下,一汽奧迪A5L的門把手設計堪稱精妙,它將電子解鎖和機械解鎖功能完美集成于同一個門把手上。輕拉門把手(0 - 25%左右行程)即可觸發(fā)電子解鎖,日常使用輕松省力;若出現電子故障、虧電或碰撞等緊急情況,機械解鎖模式自動激活,拉到底即可實現機械解鎖(25%左右- 100%行程);在3秒內兩次將門把手拉到底,也可手動激活機械解鎖打開車門。

最好的設計,應該是讓技術服務于人,而非讓人適應技術。在門把手這樣的細節(jié)設計上,奧迪沒有盲目跟風,堅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樣的堅守值得被更多消費者看見。
在關于企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上,奧迪同樣展現出了前瞻性和魄力。奧迪從來不是排斥電動化轉型的一檔,相反,這家百年豪華品牌積極轉型的心態(tài),讓所有禁錮在百年造車歷史中的傳統品牌都為之一振。然而奧迪也有自己的堅守,奧迪標準與進取文化,是從油到電都在堅守的信條。
置身電動智能時代,奧迪做出了惠及更多消費者的決定:力爭做到燃油車和純電動車一樣智能,在智能化時代滿足油車與電車用戶的雙重需求。
燃油車如何玩轉智能化?一汽奧迪用“德國質造+中國智造”做出回答。比如一汽奧迪A5L基于全新的PPC豪華燃油平臺打造,采用最新的E3 1.2電子電氣架構。這一架構用千兆以太網標準進行數據交互,并且還擁有等同電車的算力,讓奧迪燃油車具備了實現組合駕駛輔助的基礎。
一汽奧迪A5L也是首個搭載華為乾崑技術的燃油車,實現無圖L2級駕駛輔助能力。雙激光雷達、12顆攝像頭、6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的傳感器配置,在行業(yè)中處于領先水平。

聰明的燃油車,這讓更多消費者在選車時少了很多糾結:既能享受燃油車的充能便捷性,又能體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與安全。當然也需要知道的是,目前市面上的高智能燃油車屈指可數,這背后的原因是,讓燃油車打開智能化的大門,遠比電動車要更復雜。
在后續(xù)的用車服務上,一汽奧迪也一如既往地貼心周到,通過“卓· 悅服務 Plus” 服務體系,構建起用車全生命周期的豪華體驗。無論是燃油車用戶還是電動車用戶,都能享受到奧迪精湛的維修工藝和用心的服務體驗。
回顧一汽奧迪在電動化時代做出的一系列努力,無論是高標準的測試,還是功能主義優(yōu)先的細節(jié)設計,亦或是周到的用車體驗、油電同智的戰(zhàn)略選擇,都彰顯出老司機的獨特優(yōu)勢:靠譜。
當行業(yè)還在為滿足國標要求而努力時,奧迪早已將安全標準推向新高度。一系列超越常規(guī)基準的技術參數,如同精密運轉的齒輪組,既驅動著奧迪產品力持續(xù)領跑,更倒逼供應鏈進行"技術軍備競賽"。
這種"以超綱標準重構游戲規(guī)則"的底氣,源自116年沉淀的工程驗證體系。當這種百年造車智慧注入電動化轉型,最終受益的不僅是選擇奧迪的消費者,更是整個汽車工業(yè)進化史的參與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