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鞏留縣最權威的信息發(fā)布平臺
讓文物發(fā)聲
4月24日,“樸拙美麗、石閱千年—伊犁石刻拓片藝術展”在南京大學展出,其中包括鞏留縣的訓駝圖、狩獵圖等,約20張巖畫拓片。

圖片來源:南京大學博物館
此次藝術展是南京大學與伊犁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蘇韻伊情”文化品牌系列活動之一,充分展現(xiàn)了伊犁巖畫的藝術魅力與歷史價值。展覽分為“文明初曙、巖畫溯源” “歷史輝映、石上春秋” “唯石能語、巖讀伊犁”三大單元。

巖畫是一種石刻文化,人類祖先以石器作為工具,用粗獷、古樸、自然的方法進行石刻,以描繪、記錄他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巖畫是人類先民們給后人的珍貴文化遺產。歷史上的伊犁,不僅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通道,還是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匯點,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匯聚,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遺產。截至目前,伊犁州境內各縣均有巖畫發(fā)現(xiàn),題材豐富多樣,從人們手持長矛與弓箭的圍獵場景,到或動或靜、栩栩如生的牛、馬、羊、鹿、駱駝等各種動物。


目前,鞏留縣共有6處巖畫,參加展出的20張巖畫來自鞏留縣沿伊什格力克山發(fā)現(xiàn)的3處老的巖畫,布庫爾薩依巖畫、庫勒薩依巖畫、薩爾布津巖畫。2024年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又發(fā)現(xiàn)3處新的巖畫,這些巖畫主要是用尖石磨制在適宜作畫的黑砂巖上,有形象夸張的山羊,有帶著小羊四處覓食的大羊,還有一些鹿的形象。新巖畫中還發(fā)現(xiàn)了太陽的圖案,和鞏留縣境內的太陽墓相互印證,表達著當時的人類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展出的還有庫爾德寧景區(qū)風光圖片。


來源:鞏留博物館
鞏留零距離鞏留好地方
舉報(投稿)郵箱
3211156009@qq.com
投稿電話
0999-5620506
舉報電話
0999-5628232
● 編輯 孔慶平
● 責編 王 敏 朱 婷
● 審核 唐 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