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后世譽為“詩仙”。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于西域碎葉),幼居蜀中,25歲仗劍遠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一生狂放不羈,兼具劍客、游俠、隱士氣質。李白仕途坎坷,曾因不愿迎合權貴辭官,又因永王事件遭流放,晚年漂泊東南。其詩豪放飄逸、意境奇妙,善用夸張想象,如《蜀道難》《將進酒》等名篇,直抒胸臆,表達對自由與理想的追求,語言瑰麗自然,對后世詩歌影響深遠。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早年天才

?周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一歲

生于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xiāng)(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鎮(zhèn))。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缎绿茣酚涊d,李白是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也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說:“李白作為淪落民間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劇是命定的,是誰也無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脈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為;建功立業(yè)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為在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間首鼠兩端。他的一生就是在這種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質財富和精神枷鎖中度過的。他是戴著鐐銬跳舞的人,而這鐐銬世人看不見,只有他自己知道?!?/p>

?周武則天神龍元年(705年):五歲

發(fā)蒙讀書?!渡习仓菖衢L史書》云:“五歲誦六甲?!绷祝拼男W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十五歲

已有詩賦多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十八歲,《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先后出游江油、劍閣、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閱歷見識。

二、辭親遠游

?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二十四歲,《渡荊門送別》

離故鄉(xiāng)遠游。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二十五歲,《望廬山瀑布》

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二十六歲,《靜夜思》

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 )。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jīng)陳州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二十七歲,《蘇臺覽古》

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在安陸安家。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二十八歲

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此。

?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年):二十九歲,《山中問答》

回到安陸。

三、蹉跎歲月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三十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春在安陸。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上書自白,被拒。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結識其子張堆。寓居在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的別館。又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均無果。暮秋游邠州(位于長安西)。冬游坊州(位于長安北)。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三十一歲,《行路難?其一》

窮愁潦倒在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jīng)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產(chǎn)生隱居之意。秋,滯留洛陽。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三十二歲,《蜀道難》

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jīng)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末,歸家安陸,構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第二年春,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四、獻賦謀士

?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三十四歲,《春夜洛城聞笛》

為唐玄宗獻《明堂賦》,盛贊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由于家庭的緣故,李白不能應常舉和制舉以入仕途,只能走獻賦之路,這是其獻賦謀仕的原因。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五歲,《太原早秋》

玄宗西游狩獵李白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賞識?!洞螳C賦》夸耀本朝遠勝漢朝,并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理。是年,李白進長安結識衛(wèi)尉張卿,并通過張卿向玉真公主獻詩,由此接近統(tǒng)治階級上層。在紫極宮遇見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稱他為“謫仙人”。兩年后,李白發(fā)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夏:三十七歲,《贈內》

初入長安受挫后,李白攜妻帶子,告別白兆山,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輾轉月余到達東魯(今山東兗州、濟寧一帶),投奔一個在任城當縣令的遠房叔父。同時,李白慕名裴旻的劍術,此時,裴將軍在丁憂期中、閑居在東魯。

五、供奉翰林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四十二歲,《南陵別兒童入京》

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玄宗看到了李白的詩賦,召其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玄宗問一些當世事務,李白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專業(yè)為玄宗寫詩文娛樂,陪侍在玄宗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賦詩紀實。李白受玄宗寵信,同僚艷羨,有人因此而產(chǎn)生了嫉恨之心。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四十三歲,《清平調》

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huán)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此時,李白對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漸厭倦,開始縱酒,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讓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開始疏遠李白。

六、李杜相識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夏:四十四歲,《月下獨酌》

到東都洛陽,遇杜甫。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千一歲,兩人以平等身份,建立深厚的友情。同年秋,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在這里他們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三人暢游甚歡,品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此次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切磋對李白今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秋冬季,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箓,從此正式履行了入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箓的蓋還,請其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唐玄宗天寶四載(745年)秋:四十五歲,《魯郡東石門送杜甫二首》

李白與杜甫在東魯?shù)谌螘姟R荒甓鄡纱蜗嗉s,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一道尋訪隱士高人,去濟州拜訪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秋末冬初,李杜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告別。

七、安史入幕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五十五歲,《贈汪倫》

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下避難。春在當涂。旋聞洛陽失陷,自當涂返宣城,避難剡中(今浙江省嵊州)。后至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聽聞唐玄宗奔蜀,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五十七歲,《永王東巡歌》

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fā)了建功報國情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些文表,并隨宋到武昌。在宋若思幕中很受重視。但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五十八歲,《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十二月,自潯陽出發(fā)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經(jīng)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八、賦歌而終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五十九歲,《早發(fā)白帝城》

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guī)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終獲自由,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作《早發(fā)白帝城》表達心情。老友良宰正在江夏做太守,李白逗留于江夏。不久后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上。不久回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兩年內,往來于兩地間,依靠朋友接濟而生活。

?上元二年(761年):六十一歲,《哭宣城善釀紀叟》

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李白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投奔在當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六十一歲,《臨終歌》

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杜R終歌》是李白長歌當哭形之于文的自撰式墓志銘,兼寓李白自悼、自傷、自信之情,化融多個典故,形象鮮明,想象豐富,含不盡之意于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