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心理學家李松蔚接待過一個來訪者。

這個來訪者每天在公司忙得團團轉,經(jīng)常加班,到家后累得只能癱在沙發(fā)上。

雖然很辛苦,但他拿到的薪酬卻很低。

不僅如此,隨著越來越忙碌,他內心的焦慮和迷茫也在不斷增加……

李松蔚聽后,當即指出:你的問題是,太喜歡吃苦了。

正如他所說:“身體的忙碌,代替不了大腦的運轉,忙得沒時間思考,人就會廢掉?!?/strong>

現(xiàn)實中有太多這樣的人,總是被動吃苦,陷入窮忙的惡性循環(huán)當中。

結果消耗了體力,磨滅了心智,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麻木。

只有停止吃苦,跳出忙碌的怪圈,你才能重新審視人生,真正獲得覺醒。

1

巴菲特提起過公司一位財務的經(jīng)歷。

他忙碌了一天后,等下班后還要去開三小時的專車,賺點錢來貼補家用。

到了周末,他又去兼職各種小時工,從早九點一直忙到晚九點,直到深夜才疲憊地下班,第二天又要早起去公司上班。

工作強度這么大,他一個月連一天都不休息。

可這樣的拼命,并沒有改善生活。

巴菲特一針見血地評價說:他只顧著埋頭苦干,卻從沒想過提升效率和精進技能。

大多數(shù)人信奉天道酬勤,認為只要馬不停蹄地操勞,就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但一味拉磨轉圈,除了摧殘自己的身心和意志力,對你自身沒有任何益處。

博主林夏是一名平面設計師。

這兩年,為了多賺點錢,她瘋狂地接外包訂單。

最忙的時候,她同時跟進8個項目。

客戶要求五花八門,她從不拒絕和推辭,經(jīng)常凌晨三點還在改稿。

然而,高強度的工作榨干了她的時間,導致她沒空提升設計審美和技術,使得她的作品陷入“模板化”怪圈。

口碑下滑后,優(yōu)質客戶不再找她,她只能靠接更多低價單維持收入。

兩年過去了,錢沒賺多少,她整個人卻瘦了一大圈,只覺得身心俱疲。

她的困境,何嘗不是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寫照呢?

領導要求996,你任勞任怨地加班,卻從未得到提拔。

老板分配大量任務,你埋頭拼命苦干,但薪資遲遲不見漲。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拼盡了所有努力,可還是一無所獲,甚至被無情拋棄。

媒體人古典說:“我們親手搬磚把自己圍起來,勤奮卻低效,掙扎卻無路可走?!?/strong>

很多時候,你吃的所有苦,都只是白費。

盲目的吃苦,無意義的忙碌,只不過是在自我消耗。

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死循環(huán)中,遭受精神的打擊和內心的崩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

《思考力的快慢》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加利福尼亞的一個小鎮(zhèn)上,住著一個愛好寫作的年輕人。

他每天筆耕不輟,立志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說家。

但是他寫出來的小說卻總是滯銷,無人欣賞。

他很苦惱,就去教堂問神父:“請您告訴我,為什么我夜以繼日地寫作,但是作品卻沒有任何進步呢?”

神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你早上都在做些什么?”

他有點不解說:“我在寫小說?!?/p>

神父又問:“那么上午呢?”他答道:“也在寫小說。”

神父繼續(xù)問:“下午呢?”

聽到這話,年輕人有點不耐煩:“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在寫小說?!?/p>

“那你什么時候在思考呢?”

看著絲毫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兒的年輕人,神父耐心道:

你所謂的勤奮,不過是重復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并沒有什么難的。 只要條件具備,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難的是思考,沒有思考,你的小說就沒有靈魂;沒有思考,你的勤奮就沒有意義。

任何時候,戰(zhàn)術上的勤奮,永遠彌補不了戰(zhàn)略上的懶惰。

如果你像驢拉磨那樣,只會日復一日地機械忙碌,而不懂得停下來抬頭看路,那么你就會有吃不完的苦。

一個迷信吃苦而懶于思考的人,注定會陷入平庸的困境。

人生路上,我們都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換來好結果。

可若你的努力沒有帶來絲毫改變,看不到任何成長,吃再多的苦都是徒勞。

擺脫低質量的勤奮,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才是你人生覺醒的第一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

心理學家卡萊爾說,世界上有兩種苦:

一種是“重復性消耗的苦”,一種是“創(chuàng)造性成長的苦”。

重復性消耗的苦,只是一種機械勞動,耗費大量體力和時間,對你的人生毫無益處。

而創(chuàng)造性成長的苦,能助你不斷提升,以達到脫胎換骨的飛躍。

如果你一味窮忙,人生不僅沒有出路,你還會越活越迷茫。

懂得停下來思考,多吃創(chuàng)造性成長的苦,你才能為生活找回秩序感,讓未來朝著你想要的方向發(fā)展。

商務翻譯陳瑛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陳瑛曾在一家翻譯工作室任職,翻譯各種枯燥的技術文檔。

由于工資按譯文字數(shù)算,本著多勞多得的原則,她和同事們每天都瘋狂接單,從早忙到晚。

后來一次偶然機會,她發(fā)現(xiàn)市場上有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都有翻譯商業(yè)計劃書的需求。

但市場上大多譯者只懂語言,不懂商業(yè)邏輯。

于是她暫停接單純的翻譯單,用三個月時間學習商業(yè)分析、行業(yè)報告撰寫。

轉型后,她的服務從“按字數(shù)收費”變?yōu)椤鞍错椖績r值收費”。

不僅客單價提升數(shù)十倍,還吸引了投資機構、跨境企業(yè)等高端客戶。

現(xiàn)在,她的同事們仍在累死累活掙點辛苦費,而她早已經(jīng)年入百萬,還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公司。

作家馬德說:

真正影響你發(fā)展的,不是干了多少辛苦的工作,而是你的思想有沒有發(fā)生突破。

身體上的勤勞,永遠無法彌補思考上的懶惰。

唯有從辛苦的勞作中跳脫出來,用智慧的頭腦去思考,你的人生才能真正實現(xiàn)巨變。

生活再忙,也要給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間。

你可以觀察大環(huán)境的趨勢,把精力花在更值得的地方,提升自我價值;

也可以思索新的出路,為自己挑選更好的賽道……

少吃點苦,多用點腦子,你自然能脫穎而出,在殘酷的社會中,穩(wěn)穩(wěn)占據(jù)一席之地。

作家李尚龍曾說過一段話:

曾經(jīng)我也認為,只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可隨著閱歷不斷增長,才發(fā)現(xiàn)正確的吃苦,從來都不是被動忍受,而是主動改變。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拼命苦干的人,但低級的苦只會讓人麻痹、沉淪。

社會一直在進步,現(xiàn)在拼的,已不是單純的體力,更多的是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

別再盲目吃苦,學會停下來思考,花時間去沉淀。

多用腦子,接觸新的認知,建立新的體系,你才能打破種種桎梏,迎來人生的覺醒。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