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被稱為:日本經(jīng)營之神。
他的起點跟我們一樣,不過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牛馬,沒高學歷、沒資源。
不一樣的是,他創(chuàng)立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僅花三年時間就挽救了瀕臨倒閉的日航。
稻盛和夫的成就,來源于他對工作的思考。
其中他總結出的“六項精進”工作原則,被很多人奉為圭臬。
如果你能好好參悟稻盛和夫的工作方法,那么很快就能在工作中破局。
01

有時,稻盛和夫會問員工:你是否在竭盡全力地工作?
員工通常會說:是的,我在努力工作。
稻盛和夫對這樣的回答往往不滿意,會接著問:
“你是否付出了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你的工作方法是否不亞于任何人?”
稻盛和夫堅定地認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經(jīng)營訣竅。
一個人想拿到高薪,想獲得成長,就要頭破血流地去爭取,多干一件事,多向前走一步。
稻盛和夫在27歲時,成立了京瓷公司。
當時,他連經(jīng)營的“經(jīng)”字都不認識,想把企業(yè)做大做強太難了。
為此,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只想著努力再努力。
最后,因為這種勤奮,創(chuàng)造了京瓷今天的輝煌。
人前顯貴,必先人后受罪。
光鮮的背后,是承擔了不為人知的工作強度。
沒有人躺著可以成為人生贏家。
要成為業(yè)內的金牌銷售,就得比別人碰更多的壁,受更多的冷眼。
要比人高幾倍的薪資,需下更多的苦功去打磨自己的能力。
是的,我們要有所成,不能光有努力,還得比別人更努力。
02

古人有一句話:唯謙受福
意思是:幸運和幸福與傲慢之人無緣,唯有具備謙虛之心的人才能獲得。
稻盛和夫很喜歡這句話,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驕傲。
有時候,他想到自己在精密陶瓷這個未曾開拓的領域,有如此成就,不覺會志得意滿。
有時周圍人對他吹捧,以及聚會時坐上席,他也會飄飄然。
在這種情況下他會趕緊告訴自己:不行不行,自滿情緒要不得。
1977年時,京瓷的利潤率是當時在日本企業(yè)中最高的,所有人對京瓷一片贊譽有加。
在這樣的背景下,稻盛和夫趕忙提出了“謙虛不驕,更加努力”的口號。
正是這種虛心的狀態(tài),才使京瓷一年比一年更上一層樓。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時時刻刻保持謙卑,學而不怠,我們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一旦驕傲了,就容易在驕傲里毀掉自己。
我們以為沒了自己團隊就運作不了,后面發(fā)現(xiàn),團隊沒了自己一樣可以運轉得很好。
我們覺得自己技術硬,能力強,開始得過且過,最后被年輕員工后來居上。
在職場里,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無論在什么單位,不把自己當回事,只把工作當頭等事,我們才能行穩(wěn)致遠。
03

稻盛和夫經(jīng)常閱讀英國哲學家詹姆斯?埃倫的《原因和結果的法則》。
很多次演講里,他都會引用書里面的一個比喻:
如果你不在自己心靈的庭園里播種美麗的草花,那里就將雜草叢生。就是說,如果你不會反省,你的內心將長滿雜草。
稻盛和夫認為,出色的園藝師翻耕庭園,除去雜草。同樣,我們也要通過天天反省,翻耕自己心靈的庭園。
為此,他有一個堅持了30年的好習慣,就是每天早上邊洗臉邊反省的習慣。
檢討自己工作是否做到位了。
自省自己對待員工時有沒有不尊重。
如果有過錯,稻盛和夫馬上會真摯地說:對不起。
沒有深刻的反省,便沒有驚人的超越。
無論干哪份工作,都有各種難處和痛苦,但那些能夠從中脫穎而出的人,大多有個共性——善于內省。
不會反思的人,同樣的錯誤一直犯,只會推卸和抱怨,這樣遲早會被淘汰。
問題來于自查,方法源于自省。
我們不斷向內歸因,持續(xù)對工作抽絲剝繭,工作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04

稻盛和夫創(chuàng)立京瓷公司之初,對公司的核心技術一知半解。
團隊里最初也只有8個人,除他之外都是技術能手,其中一個叫井上的人,堪稱行業(yè)專家。
井上明明可以另謀高就,卻愿意待在這家小公司,令稻盛和夫不勝感激。
為此,他完全不擺老板架子,把車和辦公室都讓給井上使用。
他還誠懇地對井上說:“我要謝謝你跟著我干。我只是一個給京瓷未來做好夢的人,你才是真正的筑夢人。做夢不要太大的地方,但筑夢需要。”
井上被他的真摯和付出所打動,帶領團隊拼命工作。
在他們的幫助下,京瓷逐漸步入正軌。
人力資源專家翁靜玉說:“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為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而感恩。感恩工作,感謝上司,真誠地感激身邊每一個人,這會使你在職場中出類拔萃?!?/p>
人和人之間都是相互的,你知恩于心,別人便會感恩于行。
說到底,幫你的貴人,是靠自己吸引來的。
不僅如此,懂得感恩,也是工作中的最佳心態(tài)。
我剛入行時,一位前輩就這樣跟我說過:
不要去抱怨你的領導挑剔和嚴厲,而是要感謝,因為他會讓你學到更多東西。
一味抱怨工作,只會讓結果越來越糟。
飲水思源,人心會向你靠攏;心懷感激,去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秀面,自己才能進步。
05

稻盛和夫很喜歡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修行者問長老:天堂和地獄到底有什么不同?
長老做了一番解釋。
地獄和天堂都各有一口相同的面鍋,每個人手上也都有一雙一米長的筷子。
不同的是,地獄的人,只顧自己先吃,但由于筷子太長,面送不進嘴里,最后一個個都餓得面黃肌瘦。

而天堂的人,夾起面條時,首先送到他人嘴里,結果人人都吃得心滿意足。

職場中,自私者自絕于人,利他者才能廣納人緣。
你對別人慷慨大方,別人記在心上;你對別人吝嗇小氣,別人記在賬上。
所謂,獨食不肥。
不管是與同事共謀業(yè)務,還是與客戶合作,多為別人著想,多讓利幾分,最后都是在成全自己。
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各個企業(yè)都在裁員。
稻盛和夫的公司也受到了波及,眾人勸稻盛和夫趕緊裁員。
他卻回應說:“如果能利用到員工的時候,就把他們找來用,當他們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就把他們趕到街上去的話,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嗎?”
在那段艱難的時期,稻盛和夫沒有裁掉一個員工。
他讓十分之一的人繼續(xù)工作,剩下的人或學習,或打掃衛(wèi)生,但工資還是照發(fā)。
員工們對稻盛和夫感激不已,一起幫著公司渡過難關。
有利他的格局,才會有利己的結局。
工作中,為他人打的傘,會成為你遮雨的屋檐;為他人留的后路,會變成你的康莊大道。
06

之前,看到一份《大眾心理健康洞察報告》。
對職場人的調研中,有64.16%的人“焦慮”,有50.89%的人在工作中感受到“無意義”,有40%的人情緒低落、抑郁。

這是職場牛馬的工作現(xiàn)狀,碰到問題就內耗,有了矛盾就不安,心力持續(xù)被消耗著。
對此,稻盛和夫給到一個建議: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1998年,京都有一家步話機生產(chǎn)廠家面臨破產(chǎn)危機。
在該公司社長的請求下,稻盛和夫拍板決定收購這家公司。
稻盛和夫的善舉卻遭到原公司一些員工的攻擊。
這些人認為,稻盛和夫既然這么有錢了,為啥不多給他們一點利益。
他們不僅發(fā)起了罷工和抗議活動,還找到了稻盛和夫的私宅,在附近發(fā)傳單、刷標語,架設高音喇叭大肆辱罵稻盛和夫。
很多次晚上,稻盛和夫的妻子寢食難安。
稻盛和夫卻蒙上被子就呼呼大睡,門外的噪聲,對他絲毫沒影響。
后面,他全身心地投入步話機企業(yè)的經(jīng)營之中,隨著企業(yè)重新恢復運轉,鬧事的人被孤立,在其他人的指責之中,灰溜溜地離開了企業(yè)。
而步話機企業(yè)在稻盛先生手中起死回生,成為京瓷集團重要的電子機器部門。
康奈爾大學研究顯示: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能力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未來的成就。
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不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工作中,問題會帶來壞心情,壞心情卻不解決不了問題。
收拾好心態(tài),不在乎情緒,只在乎工作本身,很多焦慮、煩惱自然會慢慢消散。
這幾年,職場上戾氣越來越重。
很多人自嘲為牛馬,在堅固的階層壁壘前,心生一種無力感、絕望感。
但如稻盛和夫說的:“命運不是天定的,更不是在事先鋪設好的軌道上運行的。命運既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
無論什么時代,財富,永遠只會流向最匹配它的人。
像稻盛和夫一樣,做一個時時精進自己的人,深耕自己,修行自己,你想要的一切就會向你靠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