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國第一次引進桑塔納汽車,原本定價為8萬,但中方代表認為16萬更合適,經(jīng)銷商再加價3、4萬,桑塔納最后的價格竟然直接高達20多萬,但盡管如此桑塔納在日后依舊很受大家的歡迎,而且還是中國有史以來的首款傳奇車型。
桑塔納是一代神車,引進中國短短五年,就賣了將近200萬輛,不管銷量還是車型,都是親民的大眾車。
可是桑塔納的價格卻絕不大眾,在中國一度賣到快20萬一臺,然而在桑塔納的原產地,一臺車只要3、4萬就能拿下來。
就算是進口名牌車,4萬塊和20萬之間也是天差地別,桑塔納為何在國內定價這么高?這背后有什么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八九十年代,私家車市場還沒像現(xiàn)在這樣繁榮,桑塔納汽車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擁有一臺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充分概括了桑塔納在中國的火爆。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汽車工業(yè)還比較落后,外國專家來考察的時候,就毫不客氣地指出,中國的汽車生產線是老古董,早就跟不上時代了。
對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看輕,深深刺痛了中國人,也激發(fā)了中國人振興汽車工業(yè)的自尊心。當時上海鳳凰牌轎車發(fā)展了幾十年,年產量還沒突破3000輛。
國家提出要想發(fā)展,就得向最先進的汽車工業(yè)看齊,引進國外優(yōu)秀汽車品牌,給中國的汽車工業(yè)“打個樣”。
要想讓汽車規(guī)?;a,不是嘴上說說而已,國家和行業(yè)相關都非常重視,在短時間內就通過了這個方案。
國家廣發(fā)“英雄帖”,邀請世界各國的汽車品牌來合作,中國市場的潛力是可觀的,許多品牌應邀前來。
德國大眾公司的桑塔納車型,從百花齊放的汽車品牌中脫穎而出。一流的品牌那么多,為什么要選德國大眾的桑塔納呢?
中國也是有考量的,引進國外汽車品牌,不僅是給國外汽車賺錢的機會,也是給國產汽車行業(yè)發(fā)展機遇。
中外合資、管理經(jīng)驗、技術轉讓、扶持中國工業(yè),都是國家考量品牌的因素。
中國當時的工業(yè)基礎實在是太薄弱了,要進入中國量產汽車,基本等于從頭幫助中國建立生產線。
德國大眾考慮了一番,直接把桑塔納的定價翻了一番,從4萬漲到8萬,跟中國合資辦廠,生產桑塔納汽車。
不過說到汽車零部件等產業(yè)鏈相關的事情,德國大眾猶豫了,當時中國汽車工業(yè)一貧如洗,根本無法生產符合桑塔納組裝要求的零件。
這也就是說,在中國建好的汽車流水線,只起到一個組裝的作用,中國連機械化拼裝的能力都沒有,汽車零部件更是要從德國運過來。
德國想著自己不愿意多做事,對合作有些猶疑,德國可以等,中國的汽車工業(yè)卻不能等。
當下中國就拍板,寧愿多花點兒錢,也要讓中國的汽車產業(yè)鏈運轉起來,中國一咬牙,給德國大眾開出了16萬元的高價。
最后投產的桑塔納,最終售價甚至能達到20萬。要知道桑塔納只是一臺中級車,性能外形等各方面并不算高端,賣到8萬就已經(jīng)讓德國大眾很心動了。
16萬乃至20萬高價,最終打動了德國大眾,德國大眾給中國提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jīng)驗,幫助中國建設完整的汽車工業(yè)。
德國大眾還答應了中國,在零部件汽車裝配產業(yè)上,給中國提供幫助,讓中國盡快實現(xiàn)零部件國產化。
20萬的桑塔納,直接解決了困擾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從桑塔納開始,中國的汽車工業(yè)開始騰飛。
就在桑塔納生產中間,德國大眾還一度認為中國汽車市場不景氣,想要撤離中國。
中國緊急縮小項目規(guī)模,穩(wěn)住了德國大眾想“逃跑”的心,直到桑塔納在中國成為一代神車,把日本的高檔車市場都給擠沒了,德國大眾樂開了花。
在桑塔納的老家工廠,這輛車在德國民眾眼中平平無奇,只生產了13萬輛就停產了。
然而在中國,桑塔納讓德國大眾賺得盆滿缽滿,還讓中國汽車工業(yè)開始起飛,真可謂一代神車。
中國當初看似“荒唐”的加價決定,留住了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火種,暫時的吃虧,換來中國汽車產業(yè)鏈的實在利益。
參考資料:入華40年,“一代神車”桑塔納見證了什么?2024年01月04日18:58 來源:《中國新聞》收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