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加拿大自由黨仿佛一只沉在圣勞倫斯河底的死魚,連水花都激不起。那位看似陽光中年男的前總理小土豆特魯多“陽光政府”逐漸變成了“預算陰天”,民調(diào)一度低迷到保守黨議員在選區(qū)里敲門都能聽見選民邊剝花生邊唱“Bye Bye 小土豆”。
高犯罪、高房價、移民積壓、財政赤字……每一個話題都像是給自由黨的選情加了一袋水泥。就連黨內(nèi)都開始出現(xiàn)“換帥保席”的低聲耳語,直到“救世主”馬克·卡尼出場,他卻也一度被視作“換湯不換藥”的官僚翻版。所有跡象表明,這將是保守黨唾手可得的一次勝利。
但若非川普從中攪局,再高明的金融專家,也難救自由黨這口“政治老湯”。

川總出手:北境選情瞬間洗牌
2025年3月,川普挑起關稅大戰(zhàn),以一敵世界,連“哥兒們”加拿大也沒能幸免。他甚至不止一次在演講中大言不慚地說:“加拿大也許會成為我們第51個州。”此言一出,猶如在冰湖下炸雷。一直將加拿大保守黨代表波利耶夫視作“小川普”的加拿大選民,突然清醒過來:我們投的不是“保守主義”,而是“川普主義”?
于是選情如被電擊,瞬間劇變。加拿大人寧愿選擇一個讓你通脹,也不愿選擇一個讓你被吞并;寧愿有點貴,也不能做美國人的“鄰家地下室”。正如《環(huán)球郵報》報導中所描述的那樣:“卡尼的崛起、川普的關稅政策,以及那句驚人的‘第51州言論’,共同構成了一場自由黨的奇跡反攻?!?/p>
素人翻盤:卡尼的經(jīng)濟冷面革命
作為政治素人,卡尼在這場選戰(zhàn)中可謂“出道即封神”。他不靠空喊口號,也不討巧賣萌,而是以冷靜務實的經(jīng)濟路線切入。他不僅在自己的選區(qū)尼皮恩輕松勝選,還帶領自由黨從谷底逆襲,最終在選舉夜贏得156席,保守黨僅獲149席。自由黨再次組建少數(shù)政府,雖然仍需魁人政團或新民主黨配合施政,但這場反轉,幾乎可以載入加拿大選舉史冊。而這逆轉的核心變量,不是哪個競選廣告,不是哪個造勢大會,而是——川普。

“對美依賴癥”的政治抗體正在形成
選后不久,加拿大總理辦公室宣布將召集國會,通過新一輪預算,改革省際貿(mào)易壁壘,以“降低對美國的經(jīng)濟依賴”。一位新當選的自由黨議員甚至表示:“我們不想在特朗普宣布‘新大陸購并案’之前,變成米國的北蒙大拿州?!?/p>
諷刺的是,這正是川普無意間送給自由黨的“神助攻”。如同魯迅所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你看?!倍ㄆ談t是反其道而行之,把本來要倒的政權,用他那張金漆大嘴——救了回來。
笑在最后的,是誰?
在選戰(zhàn)結束當晚,川普又在推特上發(fā)文稱,“加拿大加入美國將是全贏無輸”。皮埃爾·波利耶夫回應說:“請總統(tǒng)先生保持尊重,加拿大人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卡尼則只淡淡發(fā)了一句:“This is Canada. We decide.”——平靜、克制,卻勝過千言萬語。我們不得不承認,卡尼不是最有激情的候選人,也不是最擅長拉票的政客,但他是最懂得利用對手“自爆式失誤”的冷面贏家。

有時候,敵人才是最好的盟友
從拜登到小布什,從里根到尼克松,美國總統(tǒng)大多會在盟友選舉期間小心翼翼,謹言慎行。但川總從來就不是這樣的主流政治人物,他說話像點火機,隨時可以點燃隔壁國家的民調(diào)火藥桶。這次,他點燃的,是加拿大自由黨的勝利焰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