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按理說應該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但是這些年,大家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是越來越重了,很多孩子出現(xiàn)了厭學和心理問題。為什么會如此呢?其實和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有很大的關(guān)系,因為目前的小學教育和七八十年代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
第一:教材編寫太超前,容量加大太多,對家長要求越來越高。
我們的教材改革之后,家長們發(fā)現(xiàn),對家長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家長如果不會輔導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孩子啥也學不會。
以一年級拼音為例,以前至少要學習三個月,但現(xiàn)在教材安排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以前幼兒園還有學前班,孩子們還會學點拼音。再看看現(xiàn)在,幼兒園不讓教拼音,一年級又學得如此之快,光拼音這一個知識已經(jīng)把很多孩子嚇住了。還有一年級的數(shù)學,如果孩子沒有五六百字的識字量,是不可能讀懂數(shù)學題目的,各種繞來繞去的句子一上來就把很多孩子整懵了,根本讀不懂題,又怎么可能會做題呢?可以說一年級第一學期還沒上完很多孩子就厭學了。
更別說三年級的英語了,上來就是各種句子的連讀,孩子們不認識26個字母,沒學音標,上來就是單詞指讀,如果沒有家長輔導孩子們真的能學會嗎?
目前的教材完全高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基本都超前,導致孩子們越學越累,對學習越來越?jīng)]興趣。

第二:小學教育高中化,各種評比聯(lián)考不斷。
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已經(jīng)完全向高中和高考靠攏了,從一開始就是奔著高考去的。
在試卷的編排上,高考風向怎么變,小學就怎么變。高考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小學就開始大語文練習,試卷中閱讀理解題越來越多,越來越難。平時的教學上,注重思維訓練輕視基礎(chǔ)練習,各種難題怪題練的越來越多。在考評機制上,也在向高中學習,各種評比聯(lián)考不斷。學校每次考試都會對老師進行考評,縣里每學期都會對某幾科進行全縣聯(lián)考,搞的師生都很疲憊,為了成績不得不大量刷題。
小學在校時間目前已經(jīng)超過8個小時了,學生越來越累,特別是一些私立學校的小學生,堪比高中生辛苦!

第三:小升初競爭越來越激烈,難度堪比中考,學生越來越卷。
自從教育部禁止高中異地招生后,小學教育是越來越卷了,家長都在考慮如何讓孩子小學畢業(yè)后就出去上學,因為小學出不去初中就不可能再出去上了,只能上本地的高中,所以小升初成了眾多家長競爭的目標,都在互相攀比,看誰的孩子考上的初中更好。
而很多名校,為了吸納優(yōu)秀生源,也開始在一些小縣城進行各種小升初的篩選。而他們篩選的題目都非常難,基本都是奧數(shù)和初中知識,為了應對考試,很多孩子從五六年級就開始上各種補習班,特別是奧數(shù)和英語方面的,很多六年級的孩子把初中的英語都學完了,數(shù)學把初二的都學完了。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可以說,現(xiàn)在小學里面比較優(yōu)秀的孩子,都非常的累,學習壓力堪比高中生!

小學教育也開始重篩選輕培養(yǎng),自然問題會不少。
現(xiàn)在的教育從小學就開始篩選人才,考試題目越來越難,根本不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這對國家可能是有好處的,但是對大多數(shù)孩子而言,真的是悲劇,很多孩子在小學就已經(jīng)掉隊,跟不上了,對學習也越來越?jīng)]信心了。
小學初中本來就是義務教育,是基礎(chǔ)教育,是為高中選拔人才奠定基礎(chǔ)的。之所以這樣設定,是因為小學初中很多孩子性格都還沒有形成,還沒定型,成績都不太穩(wěn)定。但是現(xiàn)在,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都被我們的教育定義為后進生了,他對未來怎么可能會有信心和希望呢?

小學應該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應該給孩子們更多的玩耍時間,更多的自由空間。但是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和高中差不多,教材容量越來越大,考試難度越來越高,在校時間越來越長,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不是失控的教育是什么?如果照此下去,未來何去何從呢?
大家對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