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桂蘭,今年58歲,初中文化,是個土生土長的小縣城人。

年輕時在當(dāng)?shù)匾患颐藜弿S上班,后來廠子倒閉了,我就轉(zhuǎn)去做鐘點工,一干就是十幾年。

現(xiàn)在年紀(jì)大了,身子不如以前利索,只接點輕松點的活兒,比如給人帶孩子、打掃衛(wèi)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退休金不多,每月就兩千出頭,還得精打細(xì)算過日子。

我丈夫早些年查出肺癌,沒熬過三年就走了,留下我一個人把兒子養(yǎng)大。

兒子叫劉洋,今年33歲,大專畢業(yè),在市里一家汽車維修公司上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工資不算高,但還算穩(wěn)定。

不知道是不是我把他保護得太好,兒子這人挺老實,不愛說話,結(jié)婚前幾乎沒談過戀愛。

兒媳婦叫王雪,比我兒子小兩歲,是個挺強勢的女人。她家在市里開了家小飯店,生意不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媽媽,也就是我親家母趙蘭,是個非常能干的人,平時說話帶刺、眼高于頂,讓我總覺得低她一頭。

我和親家之間的關(guān)系,說好聽點是“相敬如賓”,說難聽點就是“面和心不和”。她總覺得我們家條件差,配不上她閨女。但我也從來沒理會這些,日子是我們自己過,輪不到她來指手畫腳。

我從不愛在朋友圈里曬東西,喜歡安安靜靜過自己的日子。但這件事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有些人把朋友圈當(dāng)成了戰(zhàn)場,哪怕是一張照片、一段視頻,都藏著比較與較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這事得從幾天前說起。

前天上午,我剛做完家政的活兒,累得腰酸背痛,正準(zhǔn)備歇口氣,手機“叮叮咚咚”響個不停。

一看,全是王雪她媽發(fā)的朋友圈:她們一家去了西雙版納旅游,從早上起床吃早飯開始拍,一直到景區(qū)、酒店、晚餐、夜市……前前后后整整38條朋友圈,像是現(xiàn)場直播似的,一條都不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點開來看了幾條,配文也挺扎眼的:

“終于能帶女兒女婿出來看看世界了,不容易啊?!?/p>

“有些人一輩子都沒坐過飛機,我們早就習(xí)慣了?!?/p>

“女婿越來越像我兒子了,懂事、孝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看著這些話,心里有點不是滋味。不是嫉妒她去旅游,而是她字里行間那種“我比你高一等”的優(yōu)越感,讓我很不舒服。

我沒點她的贊,默默關(guān)掉了手機??蓻]想到,下午她打電話過來了。

“桂蘭啊,你看我朋友圈了嗎?我們這邊陽光可好了,雪雪說你肯定喜歡?!?/p>

我笑著應(yīng)付了兩句:“看了,挺不錯的?!?/p>

她語氣立刻變了:“那你怎么一條也沒點贊呀?我發(fā)了38條呢,不夸夸我拍得好?”

我愣住了,一時不知道怎么接話。她卻自顧自說下去:“你看我朋友圈下面那些人,連我飯店的老顧客都點贊留言了,你當(dāng)親家的,一點面子不給我?”

我心里一陣堵,忍住火笑著說:“哎呀,我都沒注意,回頭補上還不行嘛?!?/p>

她“哼”了一聲掛了電話,那聲音里,全是鄙夷。

我才明白,有些人發(fā)朋友圈不是為了記錄生活,是為了 炫耀給特定的人看 。而我,恰好就是那個“需要被教育”的對象。

就在第二天,我?guī)е従訋讉€老姐妹,坐了趟短途旅游團,去了周邊的一個古鎮(zhèn)。那地方雖不比她去的西雙版納熱鬧,但也有山有水,有古橋老街,空氣清新,適合我們這些上了年紀(jì)的人放松心情。

我原本沒打算發(fā)朋友圈,但想到趙蘭的那通電話,心里一股氣就上來了。于是,我也拍了照、錄了視頻,配上文字,一口氣發(fā)了十幾條:

“和姐妹們一起走走停停,人生真美好?!?/p>

“再貴的酒店也不如知心的朋友。”

“不是去哪里,而是和誰一起?!?/p>

我發(fā)完就把手機收起來,沒多想。可沒過幾分鐘,王雪就給我打電話了。

“媽,你是不是在諷刺我媽?”

我一頭霧水:“我諷刺她什么了?”

“你發(fā)的朋友圈,她看了,說你故意跟她對著干?!?/p>

我頓時有點生氣:“她旅游能發(fā),我就不能發(fā)?我又沒說她什么,她怎么這么敏感?”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王雪聲音低了些:“不是這個意思啦,就是……你以后還是少發(fā)點吧,我媽心眼小,容易多想?!?/p>

我冷笑了一聲:“她心眼小,就讓我一輩子都閉嘴?”

王雪沒再說話,掛了電話。

過了一會兒,我去看朋友圈,發(fā)現(xiàn)趙蘭把我屏蔽了。我點開她的主頁,看不到任何更新,之前發(fā)的那38條也不見了。

我忽然有種說不出的暢快。

但這還沒完,第二天,趙蘭居然跑到我家門口來了,嘴上說是來看孫子,實則是興師問罪。

她坐在沙發(fā)上,拿出手機給我看:“你看看你寫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和誰一起’,這不是諷刺我們一家三口嗎?你什么意思?”

我笑了笑:“我就是這么想的,和朋友出去玩,輕松自在,真沒想到你會對號入座。”

她臉色一變,語氣也強硬起來:“你別以為你發(fā)幾條朋友圈就贏了,我告訴你,我女婿是我女兒挑的,不是你挑的。你別一天到晚在背后挑撥我們關(guān)系。”

我當(dāng)時真是被她氣笑了:“你這么說就不對了,我養(yǎng)了三十多年的兒子,成了你們家的工具人了?我發(fā)個朋友圈都要你批準(zhǔn)?”

她站起來,拍了下腿:“我女兒辛辛苦苦掙錢養(yǎng)家,你兒子能干什么?”

我也站起來:“我兒子是個老實人,不會哄人拍馬屁,但他有手有腳,靠自己掙錢吃飯。你們家飯店再賺錢,也不能看不起人!”

我們吵得那叫一個激烈,鄰居都聽見了。她氣哼哼地走了,回頭還撂下一句:“以后別想我?guī)O子!”

我心里說不出的痛快,也有點難過。其實,我從沒想跟她爭什么, 我只是想被平等地對待而已 。

03

那之后,我們冷戰(zhàn)了一段時間,誰也沒主動聯(lián)系誰。王雪夾在中間兩頭為難,兒子也私下勸我:“媽,別跟她一般見識?!?/p>

我知道,他們年輕人不喜歡家里有矛盾,但有些事,不是我挑起的,也不是我愿意的。

現(xiàn)在的朋友圈,早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分享生活”了,它成了一種 無聲的較量,一種生活方式的對比 。我不想輸,但我也不想贏得太用力。

我還是會發(fā)朋友圈,曬曬花、拍拍菜、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是為了誰點贊,不是為了和誰比,而是告訴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快樂。

而她,是否繼續(xù)拉黑我,是否還沉浸在她的“勝利感”里,那就隨她去吧。 我們終究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我只想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淡然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