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楊玉環(huán),你會想到什么?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絕世美貌?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的宮闈艷史?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無雙殊榮?
還是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的悲慘結(jié)局?
她是大唐盛世夜空中最璀璨的煙火,轟然綻放之后,只能悄悄隕落。
可她艷壓古今的綽絕風姿,豐富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卻使她成為歷朝歷代文人所青睞的寫作素材。
他們贊美她,憐惜她,也評判她,嘲諷她。
不同的筆下,她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樣。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楊玉環(huán)短暫的一生中,也留下了一首詩,并且還被收錄進《全唐詩》中。
這首詩不是寫給初戀壽王,也不是寫給真愛唐玄宗,更不是與李太白的詩詞唱和,而是寫給一個籍籍無名的女人。
《贈張云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塘初拂水。
此詩原名其實非常草率——《阿那曲·羅袖動香香不已》,“阿那”初為詞牌名,乃是由楊玉環(huán)首創(chuàng),有婀娜之意。
只是后人發(fā)現(xiàn)在詩題之下有一行小字:題贈張云容舞,因此得名。
張云容,何許人也?
據(jù)說,她只不過是楊玉環(huán)身邊一個不起眼的侍女,容貌并不出眾,勉強算得上是中人之姿。
楊玉環(huán)被封為貴妃之后,有一年跟隨玄宗到繡嶺宮游玩,偶然聽聞身旁的侍女也會作《霓裳羽衣舞》,便命她在眾人面前表演。
卻不曾想這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侍女,舞姿卻極為動人,甚至能與自己媲美。
她沒有嫉妒,沒有忌憚,更沒有疑心這個侍女是否會借機獲得帝王的青睞。
有的,只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與欣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此詩一開篇,楊玉環(huán)并未著眼于舞姿的曼妙之上,而是獨辟蹊徑,嗅到了一絲女人香。
羅袖,多泛指女子寬大飄逸的衣袖,張云容身姿曼妙,隨樂聲起舞,翻飛的羅袖與衣袂間,飄出陣陣香氣。
那香味并不濃烈,卻彌漫在大殿的每一個角落,沁人心脾,令人聞之忘我。
再透過香味,看向舞動的人兒,一襲緋紅衣裳,四肢柔軟,宛若無骨。
輕搖慢擺之間,如同嫣紅的蓮花一般裊裊而動,肆意開放在初秋的薄霧中。
短短十四字,從嗅覺與視覺兩個角度,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一幅美人輕舞圖。
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塘初拂水。
這樣曼妙的舞姿,究竟應(yīng)當怎樣去形容呢?
在楊玉環(huán)的眼里,大概就是:
那一抹被微風緩緩吹出山谷的云彩,夢幻飄逸,柔軟纏綿。
是不帶一點攻擊性的,東方古典的婉約之美。
又宛如早春時節(jié),剛剛抽芽的柳枝,在春風的慫恿下,拂過水面,帶起絲絲漣漪。
“初拂水”三字,乍看是從視覺出發(fā),但其實寫的又是觸覺,那靈動的指尖,倘若輕掠過某人的肌膚,不正像柳枝般輕柔嗎?
不經(jīng)意間撓得人心頭一癢,無處紓解,又無法忘懷。
二十八字的小詩,卻囊括了視覺、嗅覺與觸覺,善用比喻,以世間所有美好之物來描寫一個女子之美。
她沒有直接寫人,但你讀完這兩句,閉上眼,腦海中浮現(xiàn)的,一定是那一抹若隱若現(xiàn)的絕美身姿。
讓人不禁贊嘆一聲:果然,最懂得欣賞女性之美的,永遠是女性。
這樣的欣賞是無比純粹的,沒有愛欲與占有,沒有審視與評判。
只有惺惺相惜的感嘆。
清朝陸泵曾在《歷朝名媛詩詞》中評價道:
“詩不為佳,卻字字形容舞態(tài),出語波俏,亦足見其風致可喜?!?/p>
從文學價值來看,算不上是詩中翹楚,但感情真摯,用詞嬌俏活潑,足見寫詩之人靈動的內(nèi)心。
傳說,其實張云容原本的名字并不是這個,只是當日一舞之后,她給楊玉環(huán)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久之后,唐玄宗召李太白進宮作詩,李白借著七分醉意,嘆服于貴妃的美貌,于是便寫下了流芳千古的《清平調(diào)》。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楊玉環(huán)初聞此句,腦海中浮現(xiàn)的竟是當日在繡嶺宮一舞驚人的小侍女,于是便取詩中二字,為她賜名。
張云容這個名字,便由此脫胎。
明代鐘惺在《名媛詩歸》中曾評價此詩:
女人看女人無情,非為聰明女子言也。我見猶憐,此豈男子語耶?悟此可讀太真此詩。
古往今來,男人執(zhí)筆去寫一個女人有多美,總免不了帶上一個“情”字。
一如李白:名花傾國兩相歡,偏偏還要“常得君王帶笑看”;
又如杜牧:娉娉裊裊十三余,偏偏還要“多情卻總似無情”。
美與情,總是分不開的。
而女子看女子之美,又總是帶有不甘的,妒忌的。
古往今來,特別是宮闈之中,由于妒忌二字所引發(fā)的血案,不勝枚舉。
但楊玉環(huán)這首詩,卻告訴我們:
不僅是男人會覺得一個女人美,女人也同樣會去贊嘆女人的美。
那種贊嘆,是沒有一絲雜質(zhì)的,不帶一點目的的。
反之則亦然,不僅是女人會去崇拜一個男人的才華,男人之間也可以惺惺相惜,彼此欣賞。
正如白居易與元稹,柳宗元與劉禹錫,李白與杜甫......
作家余華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及對莫言一本小說的看法,他說:
“我讀完之后,首先第一感覺是嫉妒,寫得太牛了!”
多么真實的情感抒發(fā),但從他的眼中,我們讀出的不是嫉妒,而是欣賞。
一個文人對另一個文人,不加掩飾,更不懷雜質(zhì)的欣賞。
因為我和你一樣,熬過那些點燈寫字的日子;
因為我和你一樣,經(jīng)過那些不被認可的瞬間。
所以我懂得你,也為你高興。
而對于楊玉環(huán)來說:
因為我和你一樣,是無法掌控自身命運的女人;
因為我和你一樣,有著對舞蹈音樂單純的熱愛。
所以我欣賞你,不作為一個女人,只作為一個人。
可惜張云容最后的結(jié)局,并不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美滿。
唐玄宗晚年沉迷煉丹,宮中聚集了大批道士。
不知出于何種原因,張云容死于道士的毒藥之下。
不久之后便是安史之亂,馬嵬兵變,玉環(huán)慘死。
我們已經(jīng)無法考證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但我想,若這個小小侍女沒有先走一步,馬嵬坡下,她一定不會站在那群劊子手中間。
哪怕無濟于事,她也會護著那個曾經(jīng)為她寫詩的女人。
不為別的,只為她明白,“懂得”二字,究竟有多珍貴。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