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興趣發(fā)生的原因可分為兩類:一是純粹客觀性的;一是主觀性的。后者是在有關(guān)自我的事件時引發(fā)了思考興趣;前者是對宇宙萬物發(fā)生興趣,這一類人之所以思考,就如同我們的呼吸一般,純屬生理的自然現(xiàn)象,當(dāng)然,這類人并不多見,連一般的所謂學(xué)者,真正在思考的,為數(shù)也少得可憐。

http://www.chhhsd.cn/news.php/1

http://www.chhhsd.cn/news.php/12

http://www.chhhsd.cn/news.php/13

http://www.chhhsd.cn/news.php/14

http://www.chhhsd.cn/news.php/15

http://www.chhhsd.cn/news.php/16

http://www.chhhsd.cn/news.php/17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思考和讀書在精神上的作用,可說是大異其趣,其距離之大,恐令人難以置信。本來人類的頭腦就有著個別的差異,有的人喜愛讀書,有的人迷于沉思,再加上前述的距離,使得這原有的差異,越發(fā)擴(kuò)大起來。讀書的時候,精神的一切活動全為書本所支配,隨書本之喜而喜,隨書本之憂而憂,此正如把印章蓋在封蠟上一樣,其喜怒哀樂的情緒,原不屬于自己的精神所有。

http://www.chhhsd.cn/news.php/2

http://www.chhhsd.cn/news.php/22

http://www.chhhsd.cn/news.php/24

http://www.chhhsd.cn/news.php/23

http://www.chhhsd.cn/news.php/25

http://www.chhhsd.cn/news.php/26

http://www.chhhsd.cn/news.php/27

思考時則不然,在思考的瞬間,精神和外界完全隔絕,隨著自己的思考而活動,它不像讀書,被別人特定的思想所控制,而是按照當(dāng)事者的稟性和當(dāng)時的心情,供應(yīng)一些資料和情緒而已。所以,一天到晚沉浸于書中的人,他的精神彈力便要消失殆盡了,這就和長時期被重物所壓的彈簧一般、它的彈力必定會消失的。你如果想做個沒有個性沒有思想的動物,去當(dāng)個“蛀書蟲”確是不二法門。大概說來,一般“博聞多識”的人,大半都無較佳的才慧,他們的著作所以不能成功的道理,正是因為一味死讀的關(guān)系。這類人正如波普所云:“只是想做個讀者,不想當(dāng)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