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江仁彬 記者 姜振軍)做風箏、包青團、編葦簾、制作水果拼盤……“五一”前夕,鹽城市射陽縣的校園里掀起勞動熱潮,師生家長齊上陣,非遺技藝、生活技能、職業(yè)體驗輪番登場,為勞動教育注入傳統(tǒng)文化與趣味實踐的雙重活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風箏制作屬于非遺。4月30日,射陽縣小學舉行“巧手制紙鳶勞動綻智慧”勞動技能大賽。參賽同學在家長或老師指導下分工合作,男生負責竹篾彎折、骨架固定等“技術流”操作,女生則專注圖案設計、色彩搭配等“美學擔當”。經過共同努力,一只只色彩斑斕、形態(tài)各異的風箏在同學們的巧手下誕生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編葦簾現場,學生們裁剪、排布、穿縫、加固,個個有模有樣?!鞍菹憷锊刂湃说闹腔?,真有趣!”學生李書涵包青團時,邊揉糯米粉邊感慨。校長徐海瀾說:“學校將風箏制作、包青團、葦簾編織等非遺項目融入勞動課,讓孩子們在動手中感受文化根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射陽縣碼頭小學的賽場則充滿生活氣息:疊被子比賽現場,“豆腐塊”整齊列隊;水果拼盤區(qū),“海底世界”“花開富貴”創(chuàng)意迸發(fā)。學生姚佳佳參加整理書包比賽后笑道:“原來分類收納這么講究,以后我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蔬菜采摘區(qū),孩子們在泥土芬芳中體驗農耕艱辛,收獲勞動的“甜與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萌娃們也“職業(yè)初探”。該縣達陽幼兒園的“小門衛(wèi)”認真站崗,“小廚師”有模有樣分餐,大班孩子化身“小記者”采訪勞動者;盤灣鎮(zhèn)實驗幼兒園的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光榮的勞動者》親子調查表,探尋勞動者的足跡,共同制訂勞動計劃,從關燈到澆花,將勞動融入日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非遺技藝到生活技能,從職業(yè)體驗到親子協作,校園以勞動為紐帶,讓傳統(tǒng)文化扎根童心,讓勞動精神浸潤成長。”射陽縣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場“勞動嘉年華”,不僅點亮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種下了尊重勞動、傳承文化的種子。

(薛蒙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