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現(xiàn)代的歷史畫卷中,人物的善惡美丑如斑駁光影般交織呈現(xiàn)。周作人,這位在文學史上有著小品文大師之稱的人物,卻因其涼薄行徑備受詬病。

周作人小時候的行為便令人咋舌。他在患天花未愈時,因覺得妹妹的大腳趾可愛便狠狠咬了一口,致使妹妹感染天花夭折。這或許是懵懂無知時的一個舉動,但從常人的角度來看,這已然超出了常理。
魯迅對周作人關懷備至,可謂是傾其所有。周作人在日本留學期間的費用全由魯迅操辦,他與羽太信子結(jié)婚后揮霍無度,魯迅省吃儉用仍滿足不了他們,甚至不惜賣掉家族田產(chǎn),回國后還托蔡元培為周作人找工作。周作人在北大文科能當上教授也離不開魯迅的關系與幫助,魯迅甚至為他提前準備教案。1919 年魯迅買下北京八道灣 11 號的房子,將家人接來,自己住小房子,然而四年后周作人卻寫信逼魯迅離開,魯迅回去搬書時還遭到他與羽太信子的咒罵。

周作人對弟弟周建人也極不厚道。羽太信子懷孕時讓妹妹照顧,妹妹卻趁機灌醉周建人發(fā)生關系,周作人對此不管不顧,導致兄弟關系破裂。后來周建人去上海發(fā)展,周作人也未給予任何支持。
對于自己的母親,周作人更是冷漠。他從不喊母親,只稱其為魯迅的母親或魯老太太。魯迅在世時,贍養(yǎng)母親的責任全在魯迅,他卻置身事外。魯迅去世后,他對母親的態(tài)度更加過分。
老舍大罵周作人,是因為周作人種種行徑實在違背人倫常理。這讓人想起歷史上的呂布,他為了自身利益多次背叛義父,認賊作父,毫無忠義可言。周作人不認母親的行為,如同呂布背叛義父一般,是對親情和道德底線的踐踏。

而周作人后來還擔任偽國民政府委員,成為了文化漢奸。一個對親情如此冷漠的人,在民族大義面前也未能堅守底線。他或許從未真正懂得什么是責任與擔當,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對國家。
在國家危亡之際,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獨立而奮斗。而周作人卻在日本侵略者的羽翼下茍且偷生,為虎作倀。他的行為與那些為國家犧牲的英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周作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雜與丑惡。他在文學上或許有一定的成就,但他的道德缺失和賣國求榮的行徑,讓他的人生染上了無法抹去的污點。老舍的責罵不僅僅是對他個人行為的批判,更是對一種喪失良知與氣節(jié)的現(xiàn)象的痛斥。

我們應從周作人這樣的反面人物身上吸取教訓,明白親情的珍貴、民族大義的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堅守道德底線,不忘家國情懷,不做那被人唾棄的涼薄之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無愧于自己、無愧于民族的足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