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8日,日本埼玉縣八潮市發(fā)生一件揪心的事:一位74歲開卡車的老人,連人帶車掉進突然塌陷的大坑里。一直到5月2日,人們才在坑里找到老人,但不幸的是,他已經(jīng)離世了。整整95天,為啥救個人要這么久?這事兒讓人忍不住想追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開始救援就不順利。當時坑有10米寬、6米深,消防員趕到后,還和老人說上了話,知道他還清醒著???a class="keyword-search" >消防員剛想下坑救人,坑就又塌了,只能緊急撤回。后來想用吊車卡車拉上來,結果鋼絲斷了,車頭和車廂還分開了,坑越塌越大,最后變成40米寬、15米深的“超級大坑”,老人和駕駛室也被沖進了下水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救人時還碰上了一堆麻煩。地下污水管破了,每天2萬噸臟水混著泥沙沖下來,像“流動的沼澤”,救援設備一放進去就陷住。腐爛垃圾產(chǎn)生的毒氣,濃度超標20倍,對救援人員生命威脅極大。每次抽水,坑就又塌,逼得救援隊一次次往后退。為了安全,只能先修下水道,這一修,時間全耽誤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除了這些客觀難題,人為因素也讓救援慢得像“蝸?!?。起重機調(diào)過來花了7個小時,商量救援方案時,各個部門你一言我一語,磨磨蹭蹭浪費時間。部門之間還互相推脫責任,完全沒擰成一股繩。而且,出事的下水道是1960年代建的,早就老舊不堪。2022年路就裂了縫,政府卻只是簡單補一補,去年還把管道維護的錢砍掉30%。正是這些忽視,才讓事故發(fā)生,還讓救援難上加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和2021年大阪3天救出墜坑司機的速度相比,這次八潮市的救援又慢又費錢,預計要花3億日元、3個月時間。這一對比,問題就更明顯了。災難救援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日本在應急管理、設施維護上的不足。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避免類似悲劇重演,守護好老百姓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