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山東老太太在院子里曬席子,沒承想被兩個陌生人盯上了,不僅拿著放大鏡反復(fù)查看,甚至還提出愿意掏500元購買。

這個老太太叫孫秀英,山東煙臺解甲莊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天,她的孫子一大早起來,就嚷嚷著渾身癢,小手不停地在身上抓撓。

她掀開孫子的衣服一看,孫子身上竟然長滿了紅疹,密密麻麻地好像痱子一樣。

那個時候,人們處理這種事的方法簡單粗暴,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無非就是席子用得久了,上面寄生了一些小蟲子,把席子放在太陽下曬曬就好了。

孫秀英安慰了一下孫子之后,就從屋里把席子拿出來晾曬。

不知道過了多久,兩個陌生人突然造訪,跟孫秀英說想討口水喝。

剛開始孫秀英還很警覺,但看兩個人雖然面生,卻都文質(zhì)彬彬,穿著也很得體,手里還提著公文包,一看就是有身份的知識分子。

再加上又是大白天,還在自己的村子里,她也不擔(dān)心有人來家里鬧事。

于是,她就示意兩個人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轉(zhuǎn)身走進灶屋倒水。

可沒承想,她端著兩碗水出來的時候,兩個陌生人竟然盯上了自己家的席子,其中一個人還拿著放大鏡,觀察得非常仔細。

看到這一幕,孫秀英不禁心頭一緊,那張席子可不是普通的草席,而是家里的傳家寶。

孫秀英的祖上也曾風(fēng)光過,太往前的不敢說,最起碼在清末的時候也是有錢的大戶人家,家境非常殷實。

她記事的時候,家境也還可以,父親是在地方上管稅務(wù)的官員。

具體什么時候她也記不清了,只記得那個時候自己還是個小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一天,父親回家的時候,帶了一個很精致的盒子,一家人都以為是什么好東西,但是打開以后才知道是張席子。

別看家里人都看不上這張席子,但父親卻珍惜得像個寶貝疙瘩一樣,從來沒有往床上鋪過,沒事就拿出來看看,有時候甚至還抱著席子睡覺。

直到父親去世之前孫秀英才知道,這張席子是父親花了五百兩銀子,從一個姓丁的商人手里買的,留給女兒當(dāng)傳家寶,別人不管給多少錢都不能賣。

孫秀英也不懂一張席子有什么好寶貝的,但父親這么說了,當(dāng)女兒的自然也只能遵從。

所以,自從父親死后,她就一直妥善保管著這張席子,直到有了小孫子,想著反正以后這張席子也是傳給孫子的,就拿出來給孫子用了。

沒承想,她就在院子里曬了個席子,竟然還曬出事兒來了。

兩個陌生人似乎很識貨的樣子,看到這樣席子愛不釋手,直言要出500元買下來。

盡管500元看上去不多,但也得分什么時候,在那個工資僅有二三十元的年代,這可是一筆巨款了。

要說孫秀英不心動是假的,但是父親說了要當(dāng)傳家寶,那就絕對不能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見老太太一口回絕了,兩個陌生人卻不甘心就這么放棄,軟磨硬泡還想再爭取一下。

兩人這一舉動惹怒了孫秀英,她直接抄起掃把就下了逐客令。

把陌生人趕走之后,孫秀英原以為沒事兒了,誰知,過了沒多久,兩人在村長的陪同下又折返了回來。

能把村長請出來,說明這兩個人的身份不簡單,肯定是什么公職人員。

孫秀英的態(tài)度明顯好了不少,跟來人坐下來開啟了話匣子。

原來,這兩個人是煙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此次下鄉(xiāng)的目的,就是在民間尋找文物豐富館藏。

可是兩個人的運氣不太好,在鄉(xiāng)下轉(zhuǎn)悠了大半天也沒有收獲。

只是沒想到,到尋秀英家討水喝的時候,一眼就看出來晾曬的席子不簡單,竟然跟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象牙席如出一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象牙席的制作工藝非常繁瑣,是古代皇家御用的奢侈品,流傳下來的成品異常稀少,堪稱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寶。

再者,孫秀英家的席子,兩個專家也研究過了,僅從席子上的龍紋包邊就能斷定,這張象牙席絕對也是從皇宮流出來的文物。

聽了專家的話后,孫秀英一時間也顯得很是為難,這畢竟是父親留下的傳家寶,不是舍不得捐給國家,只是不知道這事該怎么跟孩子們說。

但是沉思了一陣后,她還是毅然決定捐給博物館收藏,畢竟文物這種東西,在自己手里還真不一定能保管好,萬一要是弄壞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聽了孫秀英的決定后,專家們激動不已,感謝了老太太的深明大義,事后如約送來了500元現(xiàn)金獎勵和榮譽證書。